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DKK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DKK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中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血清DKK1水平(54.2± 1.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8±2.4)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692,P= 0.024);DKK1水平和肿瘤包膜、肝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血管侵犯有关系(χ2= 12.528、11.792、14.829、13.078,P= 0.024、0.028、0.015、0.019);介入治疗后第1天血清DKK1水平(53.9±1.3)pg/mL,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6.038,P= 0.075);治疗后第7天血清DKK1水平为(35.2±1.5)pg/mL,治疗后1个月血清DKK1水平为(28.9±0.32)pg/ mL,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056、10.639,P= 0.019、0.017)。

结论

治疗前血清DKK1水平有助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且与临床特征有关,治疗后显著降低,有助于评价其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近4年来诊治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怀疑药物为别嘌醇的有17例,抗癫痫药有4例,抗结核药3例,非甾体抗炎药4例。大多以皮疹(89.3%)或发热(85.7%)为首发症状,其次可出现肝功能损害(75.0%),可伴黏膜、眼、生殖器损害(53.6%),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32.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589例,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n= 49)和非VTE组(n= 540)。将49例VTE患者分为肺血栓栓塞(PTE)组(n= 15,包括单发PTE和PTE合并DVT)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n= 34)。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分析VTE
目的观察分析自荧光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24例(男190例,女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例(男96例,女16例),采用普通白光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112例(男94例,女18例),采用普通白光支气管镜联合自荧光支气管镜检查。以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病理活检阳性率及活检后出血情况作为主要观察终点,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原位癌病理活检阳性率,
目的比较坚固内固定与牙弓夹板颌间结扎固定法治疗下颌骨体部单纯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下颌骨骨折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将252例下颌骨体部单纯线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26例采用坚固内固定,B组126例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结扎固定,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咬合关系、张口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120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改善,张口度平均值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