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并投入运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以上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四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裂缝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
  和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二)水破坏
  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采用半开式(Ⅱ型)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时,产生的水破坏尤为严重。
  形成水破坏的原因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粘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数量及速度比北方干旱地区严重的多。
  (三)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
  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
  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
  3、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四)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
  (五)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特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试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另外,沥青混凝土面层抗温度裂缝的能力与混凝土均匀性、压实度和空隙率有关。混凝土均匀、压实度高、空隙率小,混凝土强度高且比较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越少。
  另外,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水破坏
  由于水破坏的产生数量及速度与沥青混凝土密实性及空隙率大小、沥青与粗集料的粘结力大小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及重(超)载车辆的多少有关。所以,有效防治水破坏发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   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
  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5、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
  (三)松散
  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所以为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应该做到: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
  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
  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四)泛油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五)推移、壅包、波浪
  推移、壅包、波浪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特别是沥青面层只有一层时,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因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推移严重时会产生壅包、波浪等破坏。所以有效防治推移等病害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
  2、有效阻止超載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
  四、结束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对于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合作平台如何建设,校企如何实现共赢局面,都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共同努力,打造可复制的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创新创业 校企合作 平台  2018年1月2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第一点意见第五条强调:“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高校创新
摘 要:在油田生产系统中,集输站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担负着各管理区生产的原油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外输。油气集输站库是易燃易爆消防重点防护单位,集输站库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国家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对站内及周边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做好集输站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保护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集输站库 消防 安全  一、前言  油气集
摘 要: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之间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办法进行探究。这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住房需求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近几年,各地建筑工程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电气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关键,只有合理的应用节能技术,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建筑耗能问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
摘 要: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工程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内容较为繁复是建筑施工技术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特征,我们必须提高对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针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展开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开展先进管理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在提升建筑企业整体水平以及质量过程中,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起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
摘 要:现如今,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工程十分常见,为进一步保证钢结构工程施工水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研究过程,应该重视结合有效工作实践。本文基于此方面内容,研究了相关的技术管理与控制措施,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而能够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引言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其高度和规模方面分析,其结构都越加复杂,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工程的建设步伐也在逐渐的加快,土建工程就是比较常见的项目类型,这类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土建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因为只有做好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使得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也能有所增加。为此,加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进行造价控制就成为
摘 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心,其可以有效把事故损失降至最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提高了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同时安全管理越来越规范,但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事故后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和救援,把事故损失降至最低,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述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对企业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