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现代中国画的创造者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雪石(1915-2011),出身于北京的平民家庭,在中学期间师从赵梦朱先生学习花鸟画,20岁时拜师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1941年加入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并参加相关创作研讨活动,多次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画作品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京四十八中任美术教师,1958年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60年在北京艺术学院教授山水画,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教授、名誉教授。他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积极深入生活和开展写生活动,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物画,以及新的山水画与花鸟画。70年代以后多次到桂林写生,创作出大量以漓江烟雨、阳朔风景为题材的山水画,并为北京地区重要公共活动场所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首长接见厅、钓鱼台国宾馆等创作大幅山水画,形成其山水画清婉俊秀、气象明丽的风格特征,为艺坛和社会所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期产生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西画造型与笔墨语言、写实写生与反应生活等创作语境和思想交锋中向前发展,几代中国画家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发展大胆探索砥砺前行!白雪石先生就是中国画现代转型与创造的实践者,他探索出自己独特的中国画语言和形式特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筹备,现展出白雪石的部分代表性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速写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观赏展出的这些精品力作,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白雪石的创作成果与特点,而且也能窥见中国画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
  白雪石1915年出身于北京的平民家庭,他在中学期间师从赵梦朱先生学习花鸟画,20岁时拜师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他于1941年加入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并参加相关创作研讨活动,多次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画作品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白雪石先生在北京四十八中任美术教师,1958年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60年在北京艺术学院教授山水画,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教授、教授。他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积极深入生活和开展写生活动,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物画,以及新的山水画与花鸟画。70年代以后多次到桂林写生,创作以漓江烟雨阳朔风景为题材的大量山水画,并为北京地区重要公共活动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办公楼、钓鱼台国宾馆等创作大幅山水画,形成其山水画清婉俊秀、气象明丽的风格特征,为艺坛和社会所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傳统艺术形式的国画如何表现新的社会生活,塑造新的人物形象的问题曾引起美术界讨论,国画家们进行大胆探索。白雪石在50年代和60年代参与变革中国画的艺术实践,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新面貌和农民生产劳动及新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把粮食卖给国家》《牧羊女》《喂鱼》《庆祝普选》《捡棉花》《达娃英雄》《棉花丰收》《向自然进军》《收蓖麻》等,用新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感情来表现农民的劳动场面,笔墨形式清新自然、生动传神。这些作品创造了新中国人物画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新时代社会生活的视觉图像,是新中国初期国画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白雪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下工夫临摹古代山水画,研究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构图、色彩表现特点和技法。新中国成立后,他怀抱为祖国河山写照的意志,遵循唐代张璪提出的绘画创作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原则,依据南朝陈代姚最”心师造化“的训律,探索从写生到造形、从客体到主体、从自然景物到笔墨语言的创作规律。他深入到祖国名山大川中观察感悟山水景物,研究国画的笔墨语言、线条色彩及皴擦点染和表现自然山水的对应关系,创作了一批描绘黄山、庐山、泰山、太行山、燕山的具有新的形式特征的山水画。1972年起他带着为北京重要国家机关创作壁画的任务,多次到桂林写生,创作的以桂林地区景观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悬挂于中南海办公楼、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等建筑物中,其作品还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和朋友。这些作品不但显现山水画审美魅力,而且也发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作用。白雪石的山水画,创造了一种现代笔墨与审美形式。作者以现代审美眼光审视,表现南方山水之秀丽与清婉,作品或烟雨迷濛,或春光明媚;亦图写北方山水之峻伟与气势,作品或层峦叠嶂,或秋色苍茫。其总体风格清俊端丽,雄浑而温润,苍郁而清婉,气韵生动。
  《周易·系辞下》载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用言语不能穷尽的意绪与观念,创造形象则可以完整地表达出来。山川为天地之大象,山水画乃天地之大美。白雪石的山水画,为祖国河山立象,为神州山水传神,为天地造化存意!意存笔先,立象尽意,所尽之意,乃内蕴于雪石先生心灵中吞吐大荒、师法造化的审美精神和豪壮气概,是传写出的大自然的本真与灵趣。画家之意,是融贯心物、会通主客体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意念,亦是创作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神思与兴会!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哲学走向艺术哲学的路径和通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乃为妙写自然;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即是传神写照,均为中国绘画造型的独特法则。中国画家立象尽意,应目会心,感物吟志,神超理得,进入艺术思维的审美化境;思与境偕,心与手应,披图幽对,神游天地,到达山水画创作与鉴赏的自由世界!写气图貌,立象尽意,此中象意,乃艺术之象、审美之意!观赏白雪石的山水画,同时也在阅读一部自然向人生展开的感性哲学书!中国的山水画与画论,承载着独特的中华民族审美感觉和艺术思维,是需要我们不断研读和理解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加审美哲学!
  2020年9月1日于清华园
其他文献
刘朝中  网名青花瓷老刘,现任河北省南宫市中盛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和朝中阁古玩有限公司总经理。1991年开始涉足古玩行業,喜欢铜炉、佛像、铜钱、明清瓷器。2016年开始热衷于刻铜行业,迷恋墨盒、镇尺等。中兴古玩楼,诚信赢天下!愿与广大藏友互通有无,交流心得。
期刊
胡亦盆  盛世网名胡歌,1966年生,热爱传统文化。1996年開始涉足收藏,以钱币为主。2009年爱上刻铜文房,犹喜典雅文气的清代刻铜艺术品。希望同盛世刻铜藏友共同学习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期刊
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我们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习近平  这段话出自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联合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新中
期刊
刻铜15年,名家盒子遇见了不少,唯独还没见过王爷墨盒。5年前我在台州参观廖姐的中国民间刺绣博物馆途中发现桃源文化群里有人发了一个特别的小墨盒,卖家说是王爷的,我开始还不相信,买下后经多方查证还真是王爷的,而且是庆亲王爱新觉罗亦劻!  下面我就给大家做关于爱新觉罗·奕劻赈灾游艺大会盒子的汇报。  这个特别的墨盒带给我们刻铜界三个问题:  1.清盒代表刻铜文字的高度,画稿代表绘画艺术的高度,官方的刻铜
期刊
十年前在上海博物馆偶遇一套山水册页,流水、小石、柳丝、竹叶,不经意几笔,仿佛让世界充盈了清润的微风与香甜的空气,熟悉的情景、气息扑面而来,把我带回记忆中儿时的故乡江南。这种艺术的“气”与“力”震撼我,唤醒我儿时梦想并感召我精神返乡。回去查阅资料才知道画者恽寿平(号南田)是我同乡,相隔三百多年,进而了解到他集没骨画大成创立常州画派,他的经历、磨难、选择与坚守,是与他艺术审美、创作态度、价值追求等方面
期刊
顾强  江蘇南通人,盛世网名jsntgq,微信昵称强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收藏刻铜文房十几年,偏好清代书法墨盒。愿与同道交流,宣传刻铜文化,提高鉴赏水平,增进藏友情谊。
期刊
白雪石先生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名家,誉满华夏。在漫长的琢艺过程中,他刻苦研习两宋山水,师法自然,最终其个体的觉悟与中国现代时空纠葛融汇,自成一味。白雪石先生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上至庭堂,下及民众。同时,他一生在不同机构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工作,自1964年起,白雪石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他勤勉笃定,以身授艺,有后辈称其“画比话多”便是最好的佐证,一如其名“雪”之纯粹、“石”之稳贵。
期刊
画家李琼珍  李琼珍,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现居北京。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工作室。现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凤凰画院副院长。  李琼珍女士是本师曾来德先生的夫人,她贤惠勤俭,陪伴曾师度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同时她热情大方又细心,对我们这些曾老师的学生们以母亲般的照顾,深受大家的爱戴。几年来,琼珍师母在悉心照顾曾师、辅助曾师艺术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对山水画
期刊
书法家王升升  王升升,字冷之,现居杭州。幼承庭训,习书学画,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等各大重要展赛中入展获奖三十余次。作品曾刊登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部分作品被中国水利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青海美术馆、法王寺佛字碑林等收藏。  吾素
期刊
周雪平(習平)  微信名雕刻时光,江苏常州人,从事金属雕刻几十载,对刻铜文房、金属艺术品情有独钟,希望与行业同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