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并就如何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關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29-01
钟山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为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农业、林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因山多地少,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县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只有大半天的车程。所以到珠三角去打工,是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致富的门路之一。由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新难题。
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提出
1.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概念
留守儿童,泛指父母较长时间内不在家中居住,只是小孩自己留在家中居住的,由其祖父母监管,或由其他长辈监管的儿童。
另一种统计概念是,留守儿童,指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亦统称为留守儿童。
本文所称“留守儿童”,亦泛指以上两种。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特指在农村学校就读的留守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均为此范畴。
1.2 问题的提出
我们假设,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一些只有在留守儿童身上才具有的特殊的问题,因这些诸多问题,引发了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上的相应问题。如何寻求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应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这是我们本次要研究、探索的目的。
2 钟山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2.1 钟山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据统计,2009年春季学期,全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有15524人。2009年秋季学期,为12579人。2010年3月统计,数量为10513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是,教学点、完全小学比例较高,中心校所占比例较低。边远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大于县城周边学校及乡镇附近学校。
2.2 清塘镇近年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一些情况
清塘镇地处钟山县西南部,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的乡镇。2009年初,外出打工人员为20000余人。2008年春季学期,在校小学生4996人,留守儿童1625人,占在校小学生的32%。2009年春季学期,在校小学生4719人,留守儿童1484人,占在校小学生的31%。
2.3 几所小学里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
凤翔镇老村完小,地处钟山县东南部。2009年初的统计,全校留守儿童,占在校小学生人数的50%。
钟山镇龟石完小,地处钟山县北部,离县城15公里。根据2008年的统计,全校留守儿童占在校生人数的75%。
该小学在校儿童为82人,其监护类型情况如下。
父母监护21人,比例占25.6%。隔代监护44人,占53.7%。亲戚监护12人,占14.6%。自我监护,就是没有大人在家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的5人,占6.1%。
3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普遍较差,生活较困难。
(2)学习方面。由于家庭管教的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较差。缺乏父母的正常监护、缺少家庭的亲情,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学习动力、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3)心理和道德行为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方面的障碍较常见。由于缺乏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某校张同学,因“物质加放任”,养成摆阔气、打架、网瘾等不良习惯。某校三年级一男生,教师统计单亲家庭进行救助时,他说,我没有父母,我是孤儿。
4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探索
(1)开展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怀活动。爱是教育的基石,父母的爱,教师的爱,社会的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轨道。长期生活在孤独中,缺失父母亲情的儿童,内心对人们的爱是异常的渴望。教师用师爱来弥补缺失的亲情,让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空洞由教师的大爱来填补。教师与留守儿童交朋友,每周与他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一次作业辅导。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爱与温暖。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不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谈心会等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同学的友谊中陶冶性情。
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实践,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亲身感受、体检老师、同学的关爱,享受学校、社会的爱的滋润,消除因为亲情的缺失对人格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广泛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学校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通讯录,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使教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
(2)培养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由于长期生活在缺失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我们在班级里发现,这些儿童,有些总不愿和同学交流,不愿与老师交流。这是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自卑的表现。而另一些留守儿童,则过分的张扬自己,千方百计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这是性格外向型留守儿童的自卑的表现。
教师要及时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肯定他们自立能力强这个有点,让他们树立自立的勇气。然后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做不到什么等等。接着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在班级我是怎样的学生,在家里我是怎样的孩子等等。开展竞赛活动,树立留守儿童的信心。
(3)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机构。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机制,在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小组,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联合各类社会团体、单位、慈善机构,开展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全社会的关爱。组织县城学校与农村小学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与农村孩子建立友谊,共同成长。鼓励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科学、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每月给留守儿童观看1~2次电影,看美丽的大好河山,看祖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班级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活动,同时进行写信评比,让留守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怀,让同学之间互信互爱。
致力于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提高,呼吁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养成。
各级教育部门、教研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交流活动,摸索出适合本地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路。
關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29-01
钟山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为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农业、林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因山多地少,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县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只有大半天的车程。所以到珠三角去打工,是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致富的门路之一。由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新难题。
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提出
1.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概念
留守儿童,泛指父母较长时间内不在家中居住,只是小孩自己留在家中居住的,由其祖父母监管,或由其他长辈监管的儿童。
另一种统计概念是,留守儿童,指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亦统称为留守儿童。
本文所称“留守儿童”,亦泛指以上两种。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特指在农村学校就读的留守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均为此范畴。
1.2 问题的提出
我们假设,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一些只有在留守儿童身上才具有的特殊的问题,因这些诸多问题,引发了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上的相应问题。如何寻求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应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这是我们本次要研究、探索的目的。
2 钟山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2.1 钟山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据统计,2009年春季学期,全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有15524人。2009年秋季学期,为12579人。2010年3月统计,数量为10513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是,教学点、完全小学比例较高,中心校所占比例较低。边远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大于县城周边学校及乡镇附近学校。
2.2 清塘镇近年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一些情况
清塘镇地处钟山县西南部,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的乡镇。2009年初,外出打工人员为20000余人。2008年春季学期,在校小学生4996人,留守儿童1625人,占在校小学生的32%。2009年春季学期,在校小学生4719人,留守儿童1484人,占在校小学生的31%。
2.3 几所小学里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
凤翔镇老村完小,地处钟山县东南部。2009年初的统计,全校留守儿童,占在校小学生人数的50%。
钟山镇龟石完小,地处钟山县北部,离县城15公里。根据2008年的统计,全校留守儿童占在校生人数的75%。
该小学在校儿童为82人,其监护类型情况如下。
父母监护21人,比例占25.6%。隔代监护44人,占53.7%。亲戚监护12人,占14.6%。自我监护,就是没有大人在家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的5人,占6.1%。
3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普遍较差,生活较困难。
(2)学习方面。由于家庭管教的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较差。缺乏父母的正常监护、缺少家庭的亲情,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学习动力、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3)心理和道德行为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方面的障碍较常见。由于缺乏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某校张同学,因“物质加放任”,养成摆阔气、打架、网瘾等不良习惯。某校三年级一男生,教师统计单亲家庭进行救助时,他说,我没有父母,我是孤儿。
4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探索
(1)开展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怀活动。爱是教育的基石,父母的爱,教师的爱,社会的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轨道。长期生活在孤独中,缺失父母亲情的儿童,内心对人们的爱是异常的渴望。教师用师爱来弥补缺失的亲情,让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空洞由教师的大爱来填补。教师与留守儿童交朋友,每周与他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一次作业辅导。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爱与温暖。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不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谈心会等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同学的友谊中陶冶性情。
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实践,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亲身感受、体检老师、同学的关爱,享受学校、社会的爱的滋润,消除因为亲情的缺失对人格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广泛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学校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通讯录,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使教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
(2)培养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由于长期生活在缺失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我们在班级里发现,这些儿童,有些总不愿和同学交流,不愿与老师交流。这是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自卑的表现。而另一些留守儿童,则过分的张扬自己,千方百计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这是性格外向型留守儿童的自卑的表现。
教师要及时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肯定他们自立能力强这个有点,让他们树立自立的勇气。然后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做不到什么等等。接着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在班级我是怎样的学生,在家里我是怎样的孩子等等。开展竞赛活动,树立留守儿童的信心。
(3)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机构。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机制,在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小组,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联合各类社会团体、单位、慈善机构,开展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全社会的关爱。组织县城学校与农村小学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与农村孩子建立友谊,共同成长。鼓励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科学、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每月给留守儿童观看1~2次电影,看美丽的大好河山,看祖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班级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活动,同时进行写信评比,让留守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怀,让同学之间互信互爱。
致力于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提高,呼吁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养成。
各级教育部门、教研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交流活动,摸索出适合本地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