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育新人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课堂;写作;阅读;做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育新人的重任。而语文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教授者,更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德育工作任务,走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我作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做人
语文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
我深刻挖掘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在讲《陈情表》时,我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孝的故事导人课文,并通过文章中李密对祖母的孝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孝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做人
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进步的思想与崇高人格。”学生的写作渗透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一篇作文从构思、写作到修改,都有观点和方法的问题,都渗透着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在出作文题时并不能随意地选取题目,而要有针对性地来进行。
比如,第一次作文我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是激励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借此让学生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我发现本次作文确实对学生有一定的警策作用,学生在与父母的书面交流中情绪变化很大,由原来的指责,到后来的自责,以至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我认为语文老师,还应该留意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时,我们的一句告诫,一声叮嘱,一个举动,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从课外阅读中学会做人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纵观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的出版物,鱼龙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精神食粮呢?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在阅读内容选择上,一般是从文学名著,青年报刊,名人传记,科技文章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中,学生自会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极挖掘“做人”教育的“渗透点”和“切入点”,满腔热情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将每一个孩子引上人生正路,让每一个孩子享有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课堂;写作;阅读;做人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育新人的重任。而语文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教授者,更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德育工作任务,走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我作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做人
语文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
我深刻挖掘每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在讲《陈情表》时,我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孝的故事导人课文,并通过文章中李密对祖母的孝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孝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做人
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进步的思想与崇高人格。”学生的写作渗透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一篇作文从构思、写作到修改,都有观点和方法的问题,都渗透着学生的主观意识。因此,在出作文题时并不能随意地选取题目,而要有针对性地来进行。
比如,第一次作文我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是激励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借此让学生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我发现本次作文确实对学生有一定的警策作用,学生在与父母的书面交流中情绪变化很大,由原来的指责,到后来的自责,以至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我认为语文老师,还应该留意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时,我们的一句告诫,一声叮嘱,一个举动,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从课外阅读中学会做人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纵观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的出版物,鱼龙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精神食粮呢?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在阅读内容选择上,一般是从文学名著,青年报刊,名人传记,科技文章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中,学生自会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极挖掘“做人”教育的“渗透点”和“切入点”,满腔热情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将每一个孩子引上人生正路,让每一个孩子享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