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E-选择素、Clara细胞蛋白(CC-16)、表面活性物质特异性蛋白-A(SP-A)检测在新生儿ARD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苏省新生儿ARDS研究协作组9家医院于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的足月儿ARDS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患儿肺氧合情况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另外选择6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均在作出诊断的1、3、7 d采取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E-选择素、Clara细胞蛋白(CC-16)、表面活性物质特异性蛋白-A(SP-A)检测在新生儿ARDS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江苏省新生儿ARDS研究协作组9家医院于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的足月儿ARDS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患儿肺氧合情况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另外选择6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均在作出诊断的1、3、7 d采取静脉血标本,对照组新生儿均在生后7 d内采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浆E-选择素、血清CC-16和SP-A浓度检测。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液E-选择素、CC-16和SP-A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儿这几项指标的浓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共纳入符合ARDS诊断标准新生儿60例,男38例、女22例,日龄(7.3±3.3)h,胎龄(39.5±1.7)周,出生体重(3 280±577)g;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日龄(6.9±4.2)h,胎龄(39.4±1.5)周,出生体重(3 329±593)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E-选择素1 d、3 d、7 d分别为(36.36±8.32)μg/L、(45.51±9.26)μg/L、(17.15±6.84)μg/L;CC-16 1 d、3 d、7 d分别为(25.24±8.63)mg/L、(48.33±10.83)mg/L、(18.84±10.11)mg/L);SP-A 1 d、3 d、7 d分别为(58.38±10.31)mg/L、(63.29±11.31)mg/L、(25.99±6.66)mg/L,其浓度在发病第1天即出现升高,第3天达高峰,均较对照组[E-选择素、CC-16、SP-A分别为(15.52±6.24)μg/L、(11.26± 5.18)mg/L、(24.30± 5.27)mg/L]明显增高(P<0.05)。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儿血液E-选择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30.07±6.10)μg/L、(33.39±6.64)μg/L、(41.63±7.36)μg/L]、CC-16[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2.61±5.80)mg/L、(25.22±6.77)mg/L、(30.61±4.69)mg/L]和SP-A[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49.67± 8.26)mg/L、(57.11± 7.94)mg/L、(63.19±11.45)mg/L]浓度均逐渐增高,尤以中、重度增高明显。ARDS患儿血液中E-选择素(r=-0.629 8)、CC-16(r=-0.679 3)和SP-A(r=-0.458 8)均与其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ARDS患儿血液中E-选择素、CC-16和SP-A浓度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新生儿肺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其他文献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等,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及感染性疾病,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逐渐应用于早产儿临床,它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提高肠道黏膜对外界的抵抗力,对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严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主要通过激动突触前后膜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发挥镇静、镇痛和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其对呼吸抑制作用小、血液学动力影响小,且可经鼻滴入给药,起效快、创伤小、作用时间适中。近年来已逐渐被应用于新生儿的麻醉辅助、机械通气的镇静镇痛以及辅助检查等。该文就右美托咪定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星形胶质细胞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在神经血管单位中的细胞与细胞间交流通讯,发挥为神经元提供代谢支持、调节神经功能和可塑性等作用。有证据表明,外泌体携带大量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分类、特点、标志物、生理功能、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儿童支气管哮喘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睡眠障碍是夜间哮喘常见的伴随症状,通常有睡眠潜伏期延长、频繁夜醒、日间嗜睡、睡眠呼吸紊乱等表现,尤其是在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哮喘与睡眠呼吸障碍有相似的风险因素,潜在病因交互作用促进疾病进展,在治疗儿童哮喘的同时,应明确是否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卫生管理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目的总结新生儿婴儿型血管内皮瘤(infantile hemangioendothelioma,IH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并文献复习。方法PubMed检索国内外报道的IHH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例为足月自然分娩,生后全身皮肤见散在紫红色结节,腹膨隆,多种影像学方法检查发现肝、脾、肾等器官多发占位,并进行性增大,未做特殊治疗,于生后11d死亡。肝脏活体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结果:Ⅱ型婴儿型血管内皮瘤。文
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命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发病机制未明。肠道发育不成熟、肠内营养、肠道微生态失调、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遗传易患性等在NE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EC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借助影像学如腹部X线或超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测定、生物标志物等方法有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病综合征,但其发病机制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MCNS与T细胞有关,T细胞分泌过多的细胞因子导致MCNS的发生。随着对B细胞的研究增加,人们发现B细胞数目改变和功能紊乱可使其抗原提呈作用发生改变,通过影响T细胞功能间接参与MCNS的发病。近年来,CD80成为研究热点,其可导致足细胞形态改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近来研究证实肺康复治疗能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其内容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吸气肌阻力训练、运动训练和心理康复。目前关于哮喘儿童肺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该文将对肺康复治疗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大部分患儿临床表现轻微,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微量蛋白尿,只有少部分患儿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国内外对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明确,不管是临床分型还是病理分级都有共识,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大多认为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影响深远,尤其对于持续蛋白尿者更应积极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降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点。外泌体包含蛋白质、脂质、微小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可将其内容物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及其微小RNA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过程和细胞间通讯,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综述讨论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构成、外泌体及其微小RNA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