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意识 心里氛围
  1、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幼儿的创造意识。
  (1)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游戏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开拓幼儿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应变能力,既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可使幼儿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且还可使幼儿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形成和获得成就感。可以让幼儿做些角色、拟人化的游戏,戏剧性的游戏,还有插积木,娃娃家,猜谜语,玩泥沙,粘贴图画等建构性的游戏。我们要为孩子设计游戏的场所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在游戏时给予孩子帮助、启发。在游戏中让幼儿的创造性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刚开始幼儿的游戏都是简单模仿动作;以后发展到能将过去的经验再组织、概括,最后发展成为实际性的东西。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引导。只要意识到任何活动都有发展创造性的潜力,就能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幼儿去挖掘、开拓,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2)“心灵则手巧”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努力培养本世纪创造人才的今天,用创造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而努力。
  (3)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潜能
  所有的成人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创造力,但是怎么样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呢?其实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保护孩子创造潜能,因为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孩子的创造潜能被保护了,就会自然地成长。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培养创造力,其做法可能就是专门开发,让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的孩子如同初学游泳者被扔在大海中,既迷茫又紧张。他们会无所在地适从,为了把事情做下去,就会乱弄一通,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会大叫:看,多有创造力!这样的结果使孩子们无法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孩子们不重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创造结果,所以内心不会被创造成果愉悦,不会有动机去使用这样的创造能力。他创造能力不被创造者使用,就会丢失。所以,开发创造能力常常会破坏被开发者对自己创造力的欣赏。
  由此看来,创造潜能的保护,首先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潜能,并使他被自己创造的结果愉悦,这就需要成人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母体。孩子利用母体作为材料进行改造,就会发现母体在改造后和改造前的不同。如果这时成人帮助他们评价被改造后的母体是了不起的,孩子就会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创造的价值。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多年来,教师一直掌握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常常忽略幼儿的感受,剥夺了幼儿发现环境、享受环境和在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的权利,这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幼儿园来说,环境就是幼儿的活动空间,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物质保证,也是当务之急。环境的利用和营建,把环境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2、鼓励幼儿创造心理氛围
  (1)宽容理解幼儿
  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一次活动中,一个孩子做值日生负责收颜料,可好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他躲在厕所里正用颜料在地砖上“挥洒作画”呢!他发现我时下意识的把手藏在背后,感到恐慌和不安。我敏锐的觉察到孩子的创造性,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请大家讨论并特意在阳台上辟出了一片可供幼儿挥洒的空间,形成了我班颇具特色的“瓷砖天天画”。孩子们在这片方寸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面对幼儿看似“出格”行为,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幼儿并通过帮助启发使幼儿敢想敢做,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2)赏识幼儿
  赏识是对幼儿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催化剂。幼儿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力就应当受到认可、肯定和赏识。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老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能较好的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在“装饰区”里,幼儿习惯于用记号笔装饰杯子,幼儿改变了方法:使用报纸条给杯子穿上“横条纹衣服”。我立即对她的改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赞赏道:“多棒的服装设计师,把杯娃娃打扮得这么漂亮!”她涨红了脸,显得很激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豪,体验了赏识的价值。从此这个孩子便对装饰杯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翻出了很多的花样,比如:给杯子娃娃戴上赤豆项链,为杯子娃娃穿上绒线裙……因此,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活动课 特点 实施策略  一、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
摘要:备课即设计,简单的说,设计就是按一定的“计”来设立有关项目和有关程序。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在这里看,“课”就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因此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对备课的对象——教学进行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
在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样要经历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了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十几减九》,这节课后带给我以下一些感触和反思。  在教学《十几减九》,我首先谈话激趣: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是搞好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