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 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 ”,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 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 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 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 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 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 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 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 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 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四、教学要求:能正确、迅速地分析和解答第二册教材中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第一层)
  附图{图}
  (1)移动“?”,编题列式:37-18=19(筐)
  37-19=18(筐)
  19+18=37(筐)
  (2)问:37、18、19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指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 加法算式)?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等,这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 越深刻,对他们学习有关后续知识就越容易,对学习中提高数学能力就越有利。
  在第一层,通过将两部分合并起来是一个整体、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的教学,突出对“和” 这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下面学习打好基础。通过3个问题,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 样深刻的知识,没有完全用文字表示原题,而是用学生易于看懂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把较难的数 量关系形象化,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左右脑并用,感悟到一种新的力量,使他们将难于理解 的东西变得容易了,达到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学生对“和”的概念有了 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便为下面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好基础。
  (二)通过数量关系的个數扩展,深化有关知识(第二层)
  (1)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
  问:16、15、31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31对16、15来说是总数。) (2)苹果、桃、梨共多少筐?
  问:①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区别?②要求苹果、桃、梨共多少筐,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 式?16+19+18=53(筐)③16、19、18、53这些数有什么关系?53是哪几个数的总数? (3)苹果、桃、菠萝共多少筐?
  问: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50是哪几个数的总数?16+19+15=50(筐)
  (4)梨、桃、苹果、菠萝共多少筐?怎样列式?(知识自然迁移)18+19+16+15=68(筐)问:①68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②这几道加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把几部分合并起来)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37+31=68(筐) 50+18=68(筐) 53+15=68(筐)
  问:①37、31与68有什么关系?②37、31对谁是整体,对谁是部分?(看某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对谁 来说)
  (5)用不同方法做(1)(2)(3)(发散思维深刻理解知识)68-18-19=31(筐) 68-15=53(筐) 68-18=50( 筐)
  小结:看清总数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求的是哪部分,再确定解答方法。
  (6)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 68-18-19=31(筐) 68-37=31(筐)
  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能用3种不同的方法?
  小结: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分清数量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搭配条件和问题(应用及深化应用)
  (1)有27个苹果。(2)有19个梨。(3)原来有多少个?(4)又买进16个。(5)吃了12个。(6)现在有多少个?(7 )一共有多少个?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选条件、编题、理解,对前面的训练进一步消化。这个 练习弹性很大,学生可以编出一般的应用题,还可以编出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训练中的又一特点:保底不 封顶,使能力差的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使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潜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质疑
  学生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不仅整体与部分要看对谁来说,大小数也要看对谁来说,比如说2、3、5,3对 于2来说是大数,3对于5来说就是小数。
  学生2:通过他刚才说的,我觉得地球、太阳和月亮也有这种关系,地球对于月亮来说是月亮围着地球转, 地球对于太阳来说,是地球围着太阳转。
  学生3:
  质疑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学生积极思维,灵感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时给他们一个思索提问的机会,无形中 又激起千层浪,为后面学习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和”的概念,同学们对解答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能力提高得很快。今后我们 还会学习更有趣的应用题。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了整体的概括性认识。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有针对性,要确实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常见的话语失误现象,即:无意识重复学生答语;课堂用语不严谨;语言不规范;漠视学生答语中的错误;越俎代庖现象,并论述了提高英语教师课堂语言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用语 无意识重复 用语不严谨 语言不规范 漠视学生 越俎代庖  一、引言  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并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口头语言。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课堂活动贯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研究者;教学反思  一、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师是人类社会一门很古老的职业, 18世纪中下叶,教师开始作为一门专业从其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
期刊
说明文是中学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占整个教材内容的比例较大,从社会实际使用价值来看,这种文体的文章越来越重要。因此教会学生会读、善读说明文很有必要。  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较容易有兴趣,但真正学会阅读说明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要学会自己学习说明文那就更不容易。学生在常用的说明文教学的模式下很难培养出兴趣,更不必说能提高阅读能力。事实上传统型的说明文教学已不适合今天说明文教学的需要,它只是教
期刊
本论文采用5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金山2A、福伊A、京福5A、G201A、太香A)和5个杂交稻恢复系(22、制3、404、制6、明恢86),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25个杂交稻组合。研究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稻的株型、产量构成、谷粒性状及14个农艺性状,并分析了杂交稻的14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遗传规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4个新育成的杂交稻恢复系的利用价值,以期为组配高产优质的杂交稻新组合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为了更好的创建和谐社会,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大多是基层群众,要想让文化活动能够让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