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索新时期下如何加强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水路运输管理;顶岗实习;探索与实践
一、前言
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集装箱码头、航运企业等。这些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一般不是很高,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这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传授的,只有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工作岗位中去感受,才能取得。
二、高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探索与实践
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所开展的主要情况,总结出如下几方面:
1.保证校企联络渠道的畅通。
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加强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重点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向企业介绍学院的发展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同时邀请企业领导与专家到学院开设讲座,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
2.保证每次实践教学组织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以往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学生和企业间相互缺乏了解,学生被安排到哪个企业实习都是随机的。为保证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每年在组织学生到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之前,我们都对企业和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主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计划,特别是具体岗位的人员需求和对人才的有关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有关实习意向,根据学生的实习意愿和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学生到各企业实习。
3.保证加强对学生在实践期间的管理。
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日常管理统一由各企业负责。根据顶岗实习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必须到生产、经营、操作第一线锻炼,并且有专门的指导师傅指导,指导师傅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有关业务指导工作,学生听从指导师傅的安排和管理。
校内专业教师实行包干管理,每个专业教师负责2-3个实习点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且不定时地到企业进行巡查,负责代表学校与有关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4.保证实践教学后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根据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让学校了解到企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修订,使课程标准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而使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生产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产学合作。
三、高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虽然我院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水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我们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机制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设还不够。由于学院以前依托交通主管部门,主要依靠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助联系有关实习单位。现在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水路运输企业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不再直接领导有关企业,以致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改革思路。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建立一种真正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首先,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实习基地的合作,共同解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需的一些基本设施;其次,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层的全方位合作,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不会因为学校或企业人员的变动而影响校企合作;第三,学校可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
2.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确。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如果发生人身意外事故,由谁承担责任?因此,一旦学生实习期间在企业发生安全问题,责任往往很难分清,如处理不好,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
(2)改革思路。
健全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学校可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向学生介绍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邀请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让学生提前了解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在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健全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
3.学生实践环节的评价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是以学校的专业老师为主进行考核,企业完全没有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并且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实习结束后所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完全真正检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对实践工作能力的掌握情况。
(2)改革思路。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由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重点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结语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肯定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我们以后专业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吴元佑.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责任编辑徐国坚
关键词:高职教育;水路运输管理;顶岗实习;探索与实践
一、前言
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集装箱码头、航运企业等。这些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一般不是很高,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这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传授的,只有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工作岗位中去感受,才能取得。
二、高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探索与实践
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所开展的主要情况,总结出如下几方面:
1.保证校企联络渠道的畅通。
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加强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重点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向企业介绍学院的发展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同时邀请企业领导与专家到学院开设讲座,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
2.保证每次实践教学组织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以往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学生和企业间相互缺乏了解,学生被安排到哪个企业实习都是随机的。为保证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每年在组织学生到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之前,我们都对企业和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主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计划,特别是具体岗位的人员需求和对人才的有关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有关实习意向,根据学生的实习意愿和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学生到各企业实习。
3.保证加强对学生在实践期间的管理。
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日常管理统一由各企业负责。根据顶岗实习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必须到生产、经营、操作第一线锻炼,并且有专门的指导师傅指导,指导师傅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有关业务指导工作,学生听从指导师傅的安排和管理。
校内专业教师实行包干管理,每个专业教师负责2-3个实习点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且不定时地到企业进行巡查,负责代表学校与有关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4.保证实践教学后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根据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让学校了解到企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修订,使课程标准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而使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生产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产学合作。
三、高职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虽然我院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水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我们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机制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设还不够。由于学院以前依托交通主管部门,主要依靠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助联系有关实习单位。现在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水路运输企业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不再直接领导有关企业,以致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改革思路。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建立一种真正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首先,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实习基地的合作,共同解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需的一些基本设施;其次,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层的全方位合作,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不会因为学校或企业人员的变动而影响校企合作;第三,学校可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
2.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确。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如果发生人身意外事故,由谁承担责任?因此,一旦学生实习期间在企业发生安全问题,责任往往很难分清,如处理不好,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
(2)改革思路。
健全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学校可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向学生介绍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邀请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让学生提前了解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在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健全校外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
3.学生实践环节的评价方面。
(1)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是以学校的专业老师为主进行考核,企业完全没有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并且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实习结束后所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完全真正检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对实践工作能力的掌握情况。
(2)改革思路。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由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重点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结语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水路运输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肯定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我们以后专业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吴元佑.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