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只有在课堂提问时正确把握提问技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否则不仅不会提高教学质量,还会使学生惧怕提问,产生相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占主动地位的知识传播者,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地位的知识接收者,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影响学生思维的长远发展,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对每个问题都要进行细细的揣摩,保证每个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回答问题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以以下几方面为依据:
  1.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远离教学大纲,还会造成课堂累赘拖拉、主题混乱。教师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把握教学方向,找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紧扣教学主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后有所收获,又能够落实教学任务。
  2.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生一般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为出发点,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呆板无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的深入性
  如果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很浅,学生会觉得教学内容很简单,听起课来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不会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领会,更不会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入性,把原来的“死”问题变“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深入教学主题,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根据问题就能把教学内容全部领会。
  4.问题的创新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问要贯穿整节课堂,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所以问题一定要有创新性,涵盖面广而深,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找准学生兴趣点提问,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都会有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教师要在备课阶段,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仔细研究教课内容中哪些地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然后对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做重点分析,设计障碍,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这部分不是教课内容的核心部分,那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入主题。当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也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把握好提问时机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2.相似事物对比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根据相似事物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处,这样的对比提问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笔者在教授《秋天》一课时与课文《春》进行了对比,这两篇课文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季节,但是却有相似之处。阅读这两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将这两篇课文信息进行联系和区分,找出课文的相似处和不同处,然后引导学生切入课文主题。这样能够使学生思维更清晰,增强学生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3.拓展提问,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要从课文表层含义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揭示课文主题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提问,挖掘课文更深层次的内涵。教师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以层层深入的问题不断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间接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如果教师在授课时直接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提问,会大大削弱文章本身的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握课文的深刻内涵,巧妙地运用间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回答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领悟到课文更深刻的内涵。所以间接提问能够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的是讲课、提问和判断,学生则是负责听课、回答和改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难有提问的意识,对于提问也往往存在惧怕心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难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在发现问题后有技巧、有步骤地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又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猜想”情境,提供合理的素材,变“授”为“导”,使学生爱好学习并且乐于主动学习。通过激趣、设疑、引思、融情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兴趣;主动探究;自主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期刊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也是计算机广泛应用而步人信息化的时代。当今的科学教学工作者,更应走在发展的前列,因为现在的科学专业知识是高新科技的基础知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若不创新、不开拓、不改革,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不发展,终将被社会淘汰。因此,科学的创新教学迫在眉睫,是当前科学教学者的首要任务。  一、更新科学教学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
期刊
摘 要: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健身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塑造强健的体魄,同时在修身养性、提升心理素质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效。为此,将传统武术运动及其武术精神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也必然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武术运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积极意义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高校武术教学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武术
期刊
摘 要: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实现新课程标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在不改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只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生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和综合的特性,教师在观念上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使学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紧扣文本,又要能让课堂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适时拓展:在教学重点处拓展,强化重点;在语言的精美处拓展,品味语言;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申,使语文课饱满丰富、生动有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适时拓展;策略  一、在教学重点处拓展,强化重点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的灵魂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阻碍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
期刊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渠道。要使经济体系结构同国际经济体系接轨,在新世纪就得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使得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年年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疲于奔命,以至于有许多学校没能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校竞争力,致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脉冲与数字电路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脉冲与数字电路教学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双向交流;加大背诵力度;打好英语学习基础;进行教学练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双向交流;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英语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我通过实践、摸
期刊
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就是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主体参与关键还在于如何激活学生主体,激发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新异好奇的兴趣,多用直观教具  直观原则是一条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原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增加直接经验,获得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