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中国的基础教育出现学生越上学越提不出问题、越上学越没有了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践,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关注学生的生成性和即时性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质疑;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重视生成性和即时性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强化主体意识,启迪学生自主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自觉性就愈强,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调整、改造自我。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的发展。
  很多次听课,笔者都被讲课教师的精美设计所折服,一个又一个的环节,每一个都美不胜收。但听完课,总是有种感觉,这样的课像是教师设计了很多美丽的房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一间房子走到另一间房子,直到学生逛完所有的房间为止。但是,学生就真的喜欢这些漂亮的房子,情愿按照教师的指令、步骤一个一个走马观花地完成任务吗?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由地在房间之间流连,而不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笔者认为,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追问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问题意识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从“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问题”,使学生不断提高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逐步做到敢问能问,问而不厌。
  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基于文本教学,就要让每个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关注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所提出的不同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解释和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发掘自身的潜力,或者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首先要肯定他们积极钻研、肯动脑筋的好习惯,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探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求解答。
  二、创设动态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更生动、活泼、有活力。教学中,对学生已经学过的词汇、句型、会话可采用情景扮演、故事诱思等方式来锻炼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意实践。对于偏难又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可采用设疑促思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呈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上完“购物”这个内容以后,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开设购物店。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可以设计男、女时装店、鞋店及帽店等,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大量运用购物的日常用语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例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I help you? I’m looking for… How much is it?I’ll buy it. I’ll think about it.等等。这些学习过的句型在交流时可以灵活运用。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致很高,收获很大。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学习的方向;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带着学生走向问题,建设动态开放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见疑求异,在提问中探幽索微,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认知水平。
  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的发掘和培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具辅助教学,使复杂抽象问题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有所获。或者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特点,创设种种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此外,设疑促思也是有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质疑的有效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设置疑问,层层铺垫,步步引导,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思考。一旦学生发现问题,有了探究的意识,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应当指出,教师的设疑不同于一般课堂提问。它不需要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探索的兴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铺路搭桥。
  学生有质疑,教师就要有回应。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反馈语言转瞬即逝,似乎常被人忽视,但学生却在敏锐地、清晰地、热切地捕捉着它、感受着它。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更有信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英语课堂的“启发思维”引领学生经历了惊奇与兴奋、紧张与激动,从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深刻的内心感悟,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通过巧妙设疑、鼓励学生质疑以及精巧解疑的过程,引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让学生享受教学过程的目的。
其他文献
研究了整函数与其微分二项式具有两个IM分担小函数时是否恒等的问题,推广并改进了E.Mues和N.Steinmetz等人的几个定理.
新一轮的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广大教师们在不断地学习有效教学的同时,也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对有效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分析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存在无效现象,然后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   教师要吃透教材所表达的精神,树立带着学生慢慢走向教材的思想,使学生能真正的吸取其精华,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笔者认为教好学的关键是备好课。备课里面蕴涵着大
研究了20(R)-人参二醇衍生物转化及其抗HSC-T6细胞活性。利用微生物刺囊毛霉Mucorspinosus AS 3.3450对20(R)-人参二醇进行转化,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
分别以水、10%乙醇作反应介质采用恒定pH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 l-CO3-LDH)粉体.研究了溶液pH值、聚乙烯醇对纳米LDH晶型的影响,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
利用初等方法给出了一类关于Bernoulli数,Fuler数;Bernoulli多项式,Failer多项式乘积和的恒等式.
采用化学染色法对化学镀银涤纶织物进行着色处理,获得了具有红色,黑色,桃红色等色彩的镀银织物,借助SEM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测试了着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着色织物的刷洗色
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政权更替,历来备受论者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每每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与结论.笔者试图从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考
引入既能反映点的数目,又能反映点的分布状况的指标-聚集度,讨论了有关性质,给出了利用聚集度进行图像变化检测的方法.将标准图像与待检测的图像二值化,以差图像中“1”和-“1”的聚集度的最大者判断图像是否发生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表明用聚集度进行图像变化检测,不需要对待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克服图像噪声干扰带来的影响.
从领导重视、完善合同条款、提高编制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员工良好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注意收集与工程结算相关资料、做好电力工程量计量与计价、理顺好公共关系7个方面论述
利用第一类Chebyshev多项式的性质,及其与Lucas数的关系得到了关于Lucas数偶次幂的恒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