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课程的基础课,它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初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能够的基础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家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须生的创新能力做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想象力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在初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现在教育改革,初中课程设置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已经逐渐地成为当前初中教学的重点所在,而物理教学不仅使基础的知识能够得到好的传播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更具有它现实的价值和广泛的意义。
一、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课程的入门,其中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决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有机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在讲课的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但传统的教学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学生同样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方式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景模式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于学生的问题要鼓励学生们一起来进行思考,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初中物理课程是非常基础的一些知识,它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而且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在思考中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学生学习物理课一般开始都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也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感到麻木。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没有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课堂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在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物理实验与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命脉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物理学则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条件,采用直观方法如演示实验,更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机会,针对教材上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大胆改进或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等等。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充实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也为物理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诱导学生去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巧。
五、复习课是激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复习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以专题复习,或以章节复习,中间贯穿一些典型例题。笔者在教学中,实施每一章,或每一个专题中以知识网络复习,并时时刻刻穿插一些中考试题,横向以往年中考试题为切入点,纵向以平时的测验考试题为突破口,研究题型,以及中考的命题趋向。措施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层次性、渐进性的提问,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起点,小步前进。让他们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使他们能够调整学习步骤而避免过多的疑惑和挫折,以便能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果学习太容易,他们会感到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动机的是,让他们做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本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提问、举例、讲评问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还要注意多样性,就题拓展发挥,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全面性;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的训练
六、新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载体
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爱不爱学物理,想不想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传统的教育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育之余,进行创新。因为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创新。在讲序言的时候,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力、热、声、光、电、磁的部分知识用实验来展现,用多媒体来激活:有苹果落地,有奥运会上惊心动魄的场面,助跑、跳高、铅球的飞出,观众们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表情,等等,有生活中的豆腐切刀,冷、热水的交替,有回声测距的奥妙,有池水变浅加强安全教育的场面,有电的时代的展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有了探究的兴趣,以及浓厚的求知欲和兴奋感。正是这兴趣与好奇心,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们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
七、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学过程中以民主的教风来影响学生的学风,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以人为本。不可否认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但优生、尖子生、普通生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要贯彻以人为本,实施教学的民主,就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这样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式(第一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阎金铎,初中物理教学通论(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金岷,教育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想象力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在初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现在教育改革,初中课程设置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已经逐渐地成为当前初中教学的重点所在,而物理教学不仅使基础的知识能够得到好的传播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更具有它现实的价值和广泛的意义。
一、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课程的入门,其中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水平决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有机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在讲课的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但传统的教学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学生同样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方式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景模式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于学生的问题要鼓励学生们一起来进行思考,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初中物理课程是非常基础的一些知识,它要求学生要善于思考,而且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在思考中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学生学习物理课一般开始都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也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感到麻木。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没有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课堂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在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物理实验与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命脉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物理学则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条件,采用直观方法如演示实验,更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机会,针对教材上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大胆改进或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等等。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充实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也为物理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诱导学生去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巧。
五、复习课是激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复习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以专题复习,或以章节复习,中间贯穿一些典型例题。笔者在教学中,实施每一章,或每一个专题中以知识网络复习,并时时刻刻穿插一些中考试题,横向以往年中考试题为切入点,纵向以平时的测验考试题为突破口,研究题型,以及中考的命题趋向。措施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层次性、渐进性的提问,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起点,小步前进。让他们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使他们能够调整学习步骤而避免过多的疑惑和挫折,以便能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果学习太容易,他们会感到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动机的是,让他们做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本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提问、举例、讲评问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还要注意多样性,就题拓展发挥,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全面性;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的训练
六、新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载体
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爱不爱学物理,想不想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传统的教育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育之余,进行创新。因为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创新。在讲序言的时候,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力、热、声、光、电、磁的部分知识用实验来展现,用多媒体来激活:有苹果落地,有奥运会上惊心动魄的场面,助跑、跳高、铅球的飞出,观众们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表情,等等,有生活中的豆腐切刀,冷、热水的交替,有回声测距的奥妙,有池水变浅加强安全教育的场面,有电的时代的展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有了探究的兴趣,以及浓厚的求知欲和兴奋感。正是这兴趣与好奇心,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们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
七、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学过程中以民主的教风来影响学生的学风,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以人为本。不可否认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但优生、尖子生、普通生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要贯彻以人为本,实施教学的民主,就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这样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式(第一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阎金铎,初中物理教学通论(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金岷,教育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