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都想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谁都想让童年生活成为一首浪漫的诗、一首欢快的歌。要实现孩子的美梦、构建和谐校园,“爱心”应成为主旋律。
爱,蕴藏于精巧的构建中。我校是开发区的窗口学校,上学期,初来乍到的李校长走进课堂感到很不适应——学生太活跃、性格太张扬,比起农村孩子那种淳朴、自律的表现,眼前的孩子很难驾驭,而且往往越压越倔。静下心来,李校长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他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本封面写有“老师,我想对你说”的笔记本,想通过及时的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周后,本子收上来了,孩子们犀利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李校长:“你上课总是板着脸,没有教学风趣!”“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我们,让我们好没面子!”“你经常叫家长到学校,让爸爸妈妈回去向我们施加压力,我们不喜欢你”……李校长一一予以了认真地回复。他诚恳地反思自己,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表示要以新的姿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寄语让李校长眼前一亮:“你的态度比以前和蔼多了,上课时总是带着笑脸,我们已经开始喜欢你了!”有一名学生写道:“我处处想为老师争光,每天放学都是一溜烟小跑回家,为的是腾出时间多看些书,但每次测试成绩总不理想,于是我向父母提出订一份数学报,但这微小的要求,父母却未答应,写到这里我流泪了!”孩子的朴实打动了李校长,他第二天就到书店买了两本书,并订了一份报,送给了这位学生。
爱,凸显于博大的胸怀中。常静老师是全国最早的特级教师之一。她的魅力,不仅在于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还在于她的表率作用。一天,她远在外地的亲属来电,母亲病重,让她回去探望。可她怎么也丢不开班里的50个孩子。托付亲属照料母亲后,含着眼泪,她轻轻地说了声:“请母亲原谅女儿的不孝吧!”又毅然走进了课堂。常老师退休了,同事们在想念她的同时,经常也为难以超越她而疑惑不解。后来我才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她是用心来教孩子的。在她博大爱心关怀下成长的学生,更有动力,更能创造奇迹。“创塑精神、凸显质态”,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需的,离开了它,无论你怎样研究教学,都不可能找出满意的答案。
爱,升华于不懈的追求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传承多年的家访工作逐渐被许多老师淡忘了。特别是近几年通讯工具的普及,老师们更多地选择了足不出户的电话联系。但是问题又同步出现,几分钟的电话不可能让家长畅所欲言。扬州市十佳班主任,我校的陈立云老师另辟蹊径,创造了独特的工作法。开始,她坚持每天5个电话,与广大家长保持畅通联系。后来她又改进做法,每个周末召开同类型10位学生的家长会,并且让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参加。由于孩子与家长共同参加,加之孩子的基本情况又较为相近,因此相互间的沟通更有代表性,更加贴近。这样的座谈会无拘无束、形式活泼,学生尽情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每周一次的特殊的家长会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爱,贯穿于凡人小事中。董伟伟和王琴都是学校中的教学骨干,屡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董老师每次范读课文后,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主动鼓掌。教学专家听课后很感兴趣,询问个中原因。原来,董老师每教新课前,都要在家里备读课文10遍以上,难怪她如此受学生们的“热捧”。王老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每到生日那天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王老师亲手制作的贺卡,上面还写着老师的寄语。对于这样的礼物,孩子们都爱不释手,珍藏在身边。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对孩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人人都拥有一份爱,所有的孩子就将每天沐浴在阳光和春风里。
爱,蕴藏于精巧的构建中。我校是开发区的窗口学校,上学期,初来乍到的李校长走进课堂感到很不适应——学生太活跃、性格太张扬,比起农村孩子那种淳朴、自律的表现,眼前的孩子很难驾驭,而且往往越压越倔。静下心来,李校长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他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本封面写有“老师,我想对你说”的笔记本,想通过及时的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周后,本子收上来了,孩子们犀利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李校长:“你上课总是板着脸,没有教学风趣!”“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我们,让我们好没面子!”“你经常叫家长到学校,让爸爸妈妈回去向我们施加压力,我们不喜欢你”……李校长一一予以了认真地回复。他诚恳地反思自己,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表示要以新的姿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寄语让李校长眼前一亮:“你的态度比以前和蔼多了,上课时总是带着笑脸,我们已经开始喜欢你了!”有一名学生写道:“我处处想为老师争光,每天放学都是一溜烟小跑回家,为的是腾出时间多看些书,但每次测试成绩总不理想,于是我向父母提出订一份数学报,但这微小的要求,父母却未答应,写到这里我流泪了!”孩子的朴实打动了李校长,他第二天就到书店买了两本书,并订了一份报,送给了这位学生。
爱,凸显于博大的胸怀中。常静老师是全国最早的特级教师之一。她的魅力,不仅在于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还在于她的表率作用。一天,她远在外地的亲属来电,母亲病重,让她回去探望。可她怎么也丢不开班里的50个孩子。托付亲属照料母亲后,含着眼泪,她轻轻地说了声:“请母亲原谅女儿的不孝吧!”又毅然走进了课堂。常老师退休了,同事们在想念她的同时,经常也为难以超越她而疑惑不解。后来我才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她是用心来教孩子的。在她博大爱心关怀下成长的学生,更有动力,更能创造奇迹。“创塑精神、凸显质态”,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需的,离开了它,无论你怎样研究教学,都不可能找出满意的答案。
爱,升华于不懈的追求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传承多年的家访工作逐渐被许多老师淡忘了。特别是近几年通讯工具的普及,老师们更多地选择了足不出户的电话联系。但是问题又同步出现,几分钟的电话不可能让家长畅所欲言。扬州市十佳班主任,我校的陈立云老师另辟蹊径,创造了独特的工作法。开始,她坚持每天5个电话,与广大家长保持畅通联系。后来她又改进做法,每个周末召开同类型10位学生的家长会,并且让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参加。由于孩子与家长共同参加,加之孩子的基本情况又较为相近,因此相互间的沟通更有代表性,更加贴近。这样的座谈会无拘无束、形式活泼,学生尽情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每周一次的特殊的家长会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爱,贯穿于凡人小事中。董伟伟和王琴都是学校中的教学骨干,屡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董老师每次范读课文后,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主动鼓掌。教学专家听课后很感兴趣,询问个中原因。原来,董老师每教新课前,都要在家里备读课文10遍以上,难怪她如此受学生们的“热捧”。王老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每到生日那天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王老师亲手制作的贺卡,上面还写着老师的寄语。对于这样的礼物,孩子们都爱不释手,珍藏在身边。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对孩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人人都拥有一份爱,所有的孩子就将每天沐浴在阳光和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