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分析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19年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特点,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9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县)开展调查工作.各监测点抽样方法一致,按地理方位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000人.收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在北京、福建和甘肃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监测点开展土壤中人蛔虫卵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5户居民,每户采集1份田地或菜园的土壤样品,采用45℃、5%的盐水分离鉴定土壤样品中钩蚴,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样品中的人蛔虫卵.对2019年与2018年重叠监测点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9年全国共有414个监测点,共检测424766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40% (5959/424766),其中,四川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8.05%(2518/31292),其次为云南(5.30%,885/16693)和重庆(3.87%,238/6149);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37% (2842/207188),女性为1.43% (3117/217578) (x2=2.84,P>0.05);≥6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51% (2722/108260),其次是45~59岁组和7~14岁组,感染率分别为1.19%(1237/104218)和1.12% (657/58556),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00,P<0.01).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84%(3580/424766)、0.36%(1528/424766)和0.27%(1126/424766),且绝大部分为轻度感染.2019年共检测了2056份土壤样品,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5.79% (119/2056),钩蚴检出率为3.45% (71/2056).2019年共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7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与2018年的重叠,这些监测点201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43%,与2018年的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 2019年全国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整体感染呈现较低水平,但高感染省份和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五水平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就诊于嘉兴市某两家医院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分型等.分别采用SF-36和EQ-5D-5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量表评价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信度、效度以及对于不同健康程度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区分程度,并对两种量表评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55~81岁(67.8±6.3岁);随访时间13~39个月(25.9±7.6个月).在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