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如果离开了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来讲人文精神,那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没有什么意义。如提倡“仁爱”的孔子,坚贞爱国节操的苏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最大快乐的雷锋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觉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中培养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生动的语言展示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传递深刻精辟的哲理,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而有灵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陶冶高深的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中培养人文精神,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性教学实践:
(1)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与历史学习有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些问题如:①你是否曾用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解决你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举例回答。学历史有用吗?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学习历史的看法。②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某件史实的”转折点”,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转折点”。你有”转折点”吗?在你学习与生活中发生”转折”的时候,历史知识起了什么作用?请举例回答。③我们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迄今为止,在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哪些(件)史实或哪些(个)历史人物的业绩对你的学习或其他方面最有启发?你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来?④俗话说”儿不嫌母丑”,请你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把”儿不嫌母丑”这句话改为”儿不让母丑”,这一字的改动赋予了这句话新的意义,请你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发,谈谈这一字改动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2)角色扮演。历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当时的表现,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给学生比较深的印象与体验。
(3)课堂辩论。比如,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的目的,可以采用”历史学习的价值”等辩题,用课堂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创设民主自由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历史学习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大作用。
(4)历史导游。组织集体参观历史博物馆或人文史迹,学生分工合作,运用了解的历史知识,充当讲解员或导游,让学生在历史氛围中体验历史情感,体验真实的和活生生的文化与历史,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意味着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1)要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2)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力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了解历史,在这种”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
(3)要加强人文修养,包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等。如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得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激昂时,可以如大江东去,”铁板铜琶”,急风骤雨,震撼人心;温婉时,可以如”晓风残月”,春雨入夜,温文尔雅。同时,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姿态和表情的修养,努力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教学境界。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1.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如果离开了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来讲人文精神,那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没有什么意义。如提倡“仁爱”的孔子,坚贞爱国节操的苏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最大快乐的雷锋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觉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中培养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生动的语言展示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传递深刻精辟的哲理,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而有灵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陶冶高深的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中培养人文精神,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性教学实践:
(1)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与历史学习有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些问题如:①你是否曾用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解决你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举例回答。学历史有用吗?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学习历史的看法。②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某件史实的”转折点”,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转折点”。你有”转折点”吗?在你学习与生活中发生”转折”的时候,历史知识起了什么作用?请举例回答。③我们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迄今为止,在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哪些(件)史实或哪些(个)历史人物的业绩对你的学习或其他方面最有启发?你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来?④俗话说”儿不嫌母丑”,请你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把”儿不嫌母丑”这句话改为”儿不让母丑”,这一字的改动赋予了这句话新的意义,请你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发,谈谈这一字改动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2)角色扮演。历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当时的表现,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给学生比较深的印象与体验。
(3)课堂辩论。比如,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的目的,可以采用”历史学习的价值”等辩题,用课堂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创设民主自由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历史学习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大作用。
(4)历史导游。组织集体参观历史博物馆或人文史迹,学生分工合作,运用了解的历史知识,充当讲解员或导游,让学生在历史氛围中体验历史情感,体验真实的和活生生的文化与历史,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意味着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1)要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2)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力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了解历史,在这种”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
(3)要加强人文修养,包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等。如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得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激昂时,可以如大江东去,”铁板铜琶”,急风骤雨,震撼人心;温婉时,可以如”晓风残月”,春雨入夜,温文尔雅。同时,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姿态和表情的修养,努力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教学境界。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