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赢得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与视频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实现了质的飞跃,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整合教学资源,从整体上优化化学教学
  传统教学中化学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的“全部世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限于教材,囿于课堂,这样的教学与社会脱轨,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材上死的知识,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体现出时代性与社会性,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真正做到走向生活,面向世界,来缩短高位理念与低位实践之间的落差。多媒体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让我们的教学与社会接轨,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空间里,让学生身在教室,心知世界。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学习库,收集更多的与时代相结合的教学信息,在课件中融入生活信息、生产知识与工业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观看其他教师的授课,吸取成功经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并让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丰富的题库来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从整体上优化整合初中化学教学。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求知的激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表现出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自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是在外力的强迫下进行学习,学生不仅不会积极参与,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对学习自然也会浅尝辄止,学习只会流于形式,学生所掌握的也只是那些死的知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渴望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外界的不断刺激下产生的。研究表明,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利于學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向往,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中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这样一个视频:在一片森林里几个小朋友遇到火灾,火势很猛,眼看他们就要被吞噬在火海中,他们身边没有可以用来灭火的东西,这时视频暂停,让学生思考: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该如何自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经过讨论与交流,学生指出把自己周围的草烧掉,形成隔离带。这样将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不需教师再作过多的讲述,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这种灭火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动态呈现,化解教学重难点
  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这也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宏观物质易于理解,我们都知道宏观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而微观粒子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微观粒子的不可感知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静止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将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普遍表现出难以理解,似懂非懂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缺乏直观性与形象性,无法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媒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形象展示的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以宏观动态地展现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原子结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H原子、O原子等原子结构直观、形象、立体、动态地呈现出来。这些将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微观粒子直观地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使得这一知识点得到了有效突破。
  四、模拟实验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既是学生得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重要形式。化学离不开实验。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加强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但是有些实验受条件等的限制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制作成课件,在课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运用多媒体模拟对实验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或在课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如一些瞬间反应的实验,由于反应时间短,学生往往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将瞬间的化学反应进行放慢、定格,让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这样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个实验进行加快,缩短实验时间,使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做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2.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可能会造成危险、违规的实验操作。实验对操作的程序等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会对操作人员形成人身危险。如果教师仅凭枯燥的讲解来说明实验的操作要如何,如果不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往往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与求学态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一些实验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危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使学生规范操作,以避免不当操作。如浓硫酸的稀释,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如果错误地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浓硫酸会放出大量的热,溅出容器,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对于这个操作错误而造成的危险无法进行现场的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这个错误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加强对正确实验的重视,从而树立科学严谨的求学精神。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竹乡鸡是贵州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产于贵州北部“楠竹之乡”赤水市,属于乌骨鸡系列。这种鸡的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部分鸡的肌肉、内脏膜和腹脂膜也为乌黑色。因为这种鸡长期生活在竹林中,所以得名竹乡鸡。虽然竹乡鸡的外观和内脏都比较“黑”,但由于是在竹林里自然放养,竹林里昆虫以及青绿饲料丰富,养殖种只需要补充少量粮食饲料,加上这种鸡遗传性状优良,所以养殖出来的鸡品质好,一直以来倍受专家
摘要: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课堂气氛、学生主体、教师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引领学生实现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学习,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兴趣充满活力     爱因斯坦说过:“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让英语课堂成为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种植株高1.6-1.7米,根系发达,茎直立,茎节间较密。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作蔬菜食用,具有特殊的香味,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国内外畅销的蔬菜。  1 选购良种。选用日本的食叶紫苏和国内的大叶紫苏:红叶紫苏叶片中香气浓郁,绿叶紫苏生长势旺,也可选用。  2 培育壮苗。紫苏适宜适当早播,可直播,也可育苗。直播生长快,收获早。但要及时间苗。掌握好株行距,过疏和过密均会影响产量。山东省
按照医改方案的精神,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目前,社会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医疗收费、药品价格问题成为人
在气候不断变化的今天,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圈,这种影响是否会"涉及"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呢,本文就此对重庆市黔江区的农作物病虫害从温度、日照
一、渎职犯罪的涵义  我国《刑法》中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不尽职责,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罪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犯罪的主体都是政府官员,他们的渎职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政府官员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国家管理活动,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反抗心理。
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特别是会飞的鸟。但我不太喜欢把鸟关在笼子里.因为觉得那鸟有翅不能飞.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跳跳叫叫了却一生.太可怜了。我梦想养一些既能自由飞翔.又能把我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