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是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呢?从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将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学会用自信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关键词: 幼儿期 挫折教育 把握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使得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目前的独生子女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的娇宠,甚至有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一点困难,长辈们便“一拥而上”,“齐心协力”替他解决;遇到小小的也立即被家长们想方设法,哄过了事。挫折,速排除。虽然部分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文化素养培养外也注重孩子的体能训练,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却没有足够重视。这样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经不起半点挫折,一点点小小的坎坷,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灭顶之灾。
  挫折教育欠缺导致心理问题的弊端也时常见诸各种媒体。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造成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由此可见,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身心是否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他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处在幼儿期的孩子已有一定的体力,同时也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碰到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在心理发展上,两岁左右的孩子其心理各成分已经出现,学前期孩子的情绪、意志、个性和性格等都已经开始萌芽并有所发展。同时幼儿期也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非常时期,幼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以至于产生受挫感和孤独感,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对于他们直面挫折,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挫折教育”
  “挫折,(frustration)指的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幼儿期所说的挫折是指当孩子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懊恼、伤心或紧张的情绪,也就是挫折感。
  “挫折教育”是当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执教者还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手和动脑,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一种迎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自信和乐观的品质,增强从“挫折感”中的自我恢复、自我调适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孩子生命的“刀”更锋利些,教师要注重挫折教育,使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
  二、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一)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挫折,运用积极、开放、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以自身为榜样影响孩子。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了挫折的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即挫折事件本身;B指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信念即个体对某件事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的情景中,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后果。艾氏依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C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B。挫折的ABC理论为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挫折的积极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马斯洛所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幼儿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儿童产生消极情绪、心理障碍,又可以使他磨炼意志、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这主要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时刻以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幼儿教育中,面对挫折时不气馁,勇敢面对,时刻做好孩子的榜样。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渗透挫折教育。
  1.认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等文学作品入手,在情感和认识上让幼儿初步懂得挫折是每个人一定会遇到的。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中外文学名著,中国文化经典,科学家的奋发故事,以及幼儿自己的闪光故事作为题材,这些题材本身就有主动积极的形象与强烈的感染力,让幼儿从故事中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精神,体验到抗拒挫折的伟大力量。幼儿虽不具备清晰的理性思维,但形象的教育如细雨润物,不怕挫折的精神会自然影响孩子,在情感和认知上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2.情景评价阶段。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宣泄,通过一些挫折实例的展示,让幼儿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初步学会用思考、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挫折,并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让幼儿欣赏图片、动画等,观察别人在遇到困难时的某些行为加以探讨,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做法,并思考分析遇到困难时可以怎么办。也可以让幼儿在谈话课中充分表达自己在家里、在幼儿园、在所接触到的周围环境中或特殊事件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挫折,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如有一位幼儿说:“有一次我在家剪纸时,小娃娃的耳朵被我一不小心剪断了,我很伤心,就哭了,那张手工纸也被我撕掉了。”我听后借此机会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怎样做?有的幼儿说:“耳朵剪掉不要着急,你可以继续剪好你的娃娃,到最后时用通明胶把掉下来的耳朵粘上就可以了。”有幼儿说:“我剪纸工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这样就不会剪坏了,下次你也小心点剪吧。”幼儿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既有表述、宣泄的机会,又使我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待挫折的生理心理承受力。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于是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学习对待挫折的方法。如:我摔倒了,怎么办?我积木搭不好,怎么办?等等,让幼儿初步学会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思考分析对待挫折的最佳办法,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整个生命为代价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的原则是嘉尔曼最突出也最吸引人的标志,但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信条是“法外之民”自然、淳朴的“人性”的流露,而非“自由对立”。  关键词: 梅里美 嘉尔曼 爱情 自由  但凡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有它独特的动人之处。《嘉尔曼》作为梅里美的代表作,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显示出它永恒的艺术魅力。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
摘 要: 目前,学界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与透彻,成果很多。但我们发现,有些理论和经验难以在具体教学中奏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考虑汉语教学对象对汉语学习要求的特殊性。例如,泉州的留学生大多需要日常交际汉语用于经商和基本生活。因此,针对这些留学生,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跳出全面系统教学汉语的层面,以培养留学生听说能力为教学重点,强化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并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多
摘 要: 专业认证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应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指针,遵循全程性、可操作性、发展性原则,从充实监控主体、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监控组织及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方院校 临床医学 专业认证 教学质量监控  2008年,伴随《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出台,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开
摘 要: 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叙述了主人公奥吉在人世间的流浪,进而呈现了美国社会十九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纷繁的现实社会画卷。本文尝试从异化的观点来解析奥吉对自我本真的求索与追寻,并通过奥吉提出的乌托邦理想来展现贝娄对人性所寄予的高尚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 索尔·贝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 异化现实 人生求索    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叙述了主人公奥吉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这段历
摘 要: 岩井俊二被称作日本纯爱电影教父,他以唯美而又游弋的镜头,纯净而又耀眼的灯光,鲜艳而又和谐的色彩,为我们带来很多耐人回味的电影佳作。本文就岩井俊二电影中主旋律“青春与回忆”进行浅层次的讨论。  关键词: 岩井俊二 电影 青春 回忆 日本    如果有一些镜头可以让你含着泪水微笑着看完,那么这一定是个与回忆有关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也许就来自于日本纯爱电影教父岩井
摘 要: 文章由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这一问题入手,选拔文人做官已有制度保障,且晋武帝征用文人的标准还是以能为自己带来正面作用为衡量的,但李密看得很清楚,不想再做任人摆布的棋子。  关键词: 晋武帝 征召李密 用心  《陈情表》一文写于公元267年,当年李密四十四岁。以祖母年老(九十六岁)自己要在家尽孝为理由婉拒了晋武帝的征召。  一  那么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稳定国家,因为此时距
摘 要: 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三者关系的三元二轮推理的过程,翻译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向人们阐述了楚门悲惨的人生,而电影台词更是其中的亮点。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依据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接受者传递原文
摘 要: 李清照是宋代文坛的大家,她的诗词带着饱满而温婉的情怀在动荡的时代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哀婉悲怆、清瘦冷冽的情调、独特的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文坛的不衰地位,量微而精炼的爱国诗也是易安诗濯濯人格魅力的有力体现,使其在文学的史册里熠熠生辉,绽放不朽的光芒。本文探索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情愫,展现其温婉的闺阁词之外别样的须眉情怀。  关键
摘 要: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其中令人称道的是他对世态关注,追忆琐事、怀念故去的亲人,抒发真挚情感的抒情小品。在这些抒情散文中,《史记》精神和笔法影响至深,随处可见其间折射出来的现实精神,这种反映现实的风格造就了归有光在中国散文史上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 归有光 抒情散文 《史记》 现实精神    归有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是明代中叶出现的与复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林太乙女士的英译本《镜花缘》,发现身为离散译者的林太乙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音译,选择性删除与补偿,增补等一系列方法对译文进行操纵,实现自己在译本中的强势显身,从而使其代表的华裔族群在处于霸权地位的宿主文化中发声,显示自身的独特身份。  关键词: 林太乙 英译《镜花缘》 离散译者 强势显身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殖民翻译理论把“离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