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物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就要求同学们懂得开动脑筋,注意观察,勤于思考。这种观察能力,不仅对于初中生很重要,对学好高中物理更是至关重要。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个学生,学习生活很紧张,周围的东西都很熟悉,很平常,没有什么可研究探讨的。其实,每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奥秘无穷的世界。举个例子来说,煮饺子,谁都见过,不少同学还帮妈妈煮过饺子。生饺子一下锅,全都沉到锅底,过一会,饺子又一个个浮上来。一沉一浮,什么道理?有的同学说:“熟饺子就浮在上面”。那么,等熟饺子冷了以后,你再看看,饺子还浮在水面上吗?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物理现象到处都是,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勤于观察,善于动脑,你就会有所发现。怎样才算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呢?根据我多年学习物理的体会,有几点很重要。
  一是观察时要目的明确。有人把“看”和观察画等号,其实,“看”并不就是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看”才是观察。为什么有的同学随时随地都能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有的同学却漫不经心、视而不见呢?原因就在于對周围的事物,前者是在观察,后者是看看而已。只有有目的地观察,才能抓住主要的东西,才能观察得十分细致。有一位同学说他坐汽车,不仅能看到路旁的树木、房屋、电杆向后退去,还能看到远处的山峦、村庄慢慢向前“走”,整个大地好象绕着某一个点在转动。还有一位同学听老师讲过铁路的构造:路基上面铺着石子,石子上面横着枕木,枕木上面架着铁轨。但他没见过铁路,始终想像不出在铁路和公路交叉的地方,汽车是怎样越过高出地面的铁轨的。他不惜步行几十里,去看那铁路和公路的交汇口。又有一位同学学过运动学知识后,在坐火车时,就有意识地从火车地板跳起,看最后是否还能落到原来的位置。有一些同学没机会去坐火车,就在操场的直跑道上把自行车骑得稳稳的,让坐在后座上的同学把一块小石头竖起向上抛起,看它是否还能落到同学手中。你看,他们的观察是多么有心,又是多么细致,这岂止是观察,他们分明是在做自己精心设计的实验。这样的同学,怎么会学不好物理呢?
  二是观察时要讲究方法。无论是观看物理实验,还是对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观察,都得讲究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要解决如何看的问题。从我的学习实践来看,观察事物首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一般说来,观察静态物体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运动物体要先观察它的外形,再按照开始、经过、结束的顺序观察它的动作。我认为,还有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观察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面对浩翰的星空,请展开你联想的翅膀:宇宙到底有多大?人类将来能走到离我们的地球多远的地方?别的星球上有人吗?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怎样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将所看到的现象,看到的实验,与所学的各方面的物理知识整体联系起来。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你观察到的现象和想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不断总结。这样你观察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积累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在学习过程中,若能注意这些,我们的物理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三是观察时要学会质疑。人们常说:“观察是发现之母”,然而,不是所有的观察都会有所发现。明朝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想通过观察发现更多的东西,还得善于质疑。比如,有的同学看到路边电线杆上的电线,就能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有三根的,有四根的,还有两根的?为什么有的电线有包皮,有的没包皮,没包皮的电线会不会“跑电”?小鸟站在没包皮的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被“电死”等等。又如,有位同学偶然发现月亮跟着自己“走”便迷惑不解,它总是跟我走吗?它为什么跟着我走?于是,这位同学前走走,后退退;快走几步,慢走几步;快跑几步再突然停止。你看,这位同学不仅能质疑,还能“探索”呢!对于初学物理的同学来说,面对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要懂得质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高考的同窗来说,对于生活中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与问题,更需要这种质疑精神。如此来学习与思考,我们的物理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学物理只局限于课本是不够的,我们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学观察的习惯,做到眼到,心到;要学会发现问题,多设疑问,追根求源,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我想信,掌握了这些方法,必将让大家在物理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孙少安是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在平凡的黄土地上努力奋斗的一位不“安分”的青年农民形象。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服的性格帮助他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关键词:孙少安 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
期刊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争相研究的的热点.就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与策略呢?  一、创设情境,激疑问难——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  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  (1)鼓励并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疑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是一种人文文化。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等显著特点。我们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察中去领悟,更要从有关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师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促进教学,这是一种情感教育。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中心,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离不开爱,爱作为人的一种内在情感体验,它具有审美性,而且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及它性,表现为一种倾向的延伸,一种态度的迁移或转化。教师对学生的爱,便会被学生“内化”為对教师的爱,并
期刊
在不算漫长的12年人生路途中,经历了无数事件,虽然许多事都已模糊不清,但是一年级时交了一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之事却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吃过中饭,我独自走在学校的跑道上,垂头丧气地看着球场上两个球门。突然一个细长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知道他是我的同班同学,但不知他的姓名。当时我们刚进小学,都不知道如何去认识新朋友,只是觉得很孤独。  这时,一位同学朝我小跑而来,他一边打量我一边说:“
期刊
布置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要求,巧妙的作业设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子女为了生活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就增添了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据我校统计,二千五百九十二名学生中,有一千多名同学是由老人在家照顾,有参、叁百多名同学是寄住在亲戚家,还有一百多名同学没人照顾,这些儿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心理健康成了学校的新课题,特别是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很让人担心,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这群孩子的数学成
期刊
上三年级之前,我一直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上幼儿园,一二年级,每天上下学都是父母接送我。然而,在我上三年级的那天,妈妈却告诉我,从今天起,我得自己回家。我不禁有些害怕,但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递给我一张纸。我接过后一看,是一张写有爸爸、妈妈电话号码的纸片。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女儿啊,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这张纸你先放着,有什么事及时给妈妈打电话。”  下午放学后,我一边走向校门,一边在脑海里回忆平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