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cl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借助“北京——南京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资源,与南京市鼓楼区虹桥小学共同举办了一次“以生为主,激活思维,自主学习”为主题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意在通过同课异构,了解各自课堂教学的特点,吸取所长,助推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再成长,培育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呈现一纲多本的局面,教师可以依照新课程标准并借助本地区的教材来实施新课程,把以前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使课堂教学焕发了新彩。虹桥小学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西苑小学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出了不同的课堂,本次研讨以小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一课为例。
  两种版本的教材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关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就出现了差异。虹桥小学在教授《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而西苑小学则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半时。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只是多了一点内容,但是半时意味着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看,难度一下子就增大了。因为,对于只上了3个月学的学生来说,分针时针的曲线运动会感觉很困难。
  虹桥小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从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生活入手,沿着观察、动手、总结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扫清了学习路上的一个个障碍,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收获,对知识概念掌握较好。
  我校的教师则首先在教学引入后就让学生自己画小闹钟,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而是有选择地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如果教师拿出一个小闹钟或者一个表,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因为这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闹钟的表象。但是,当让一年级学生把这种表象的东西呈现在纸上时,就会发现: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说得清楚、写得明白、画得准确。于是,表针不对的、表盘缺数的、数字方向有误的……全都被呈现了出来。但这是学生头脑中最真实的东西,更是一年级学生对头脑中钟表表象的真实反映。
  两节不同版本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的课,既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凸显了南京与北京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的出发点。最终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可以这么比喻:我校的课堂是教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设置一个又一个“大坑”,先把学生全部推到课程标准所设置的“大坑”里(里面充斥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一个个坑里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知识的累积、技能的提高。最终,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台阶,走出了大坑,获取了发展;而虹桥小学的课堂教学,则是教师先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学生跑向终点的过程中,教师会告诉学生哪些地方有障碍,哪些地方有危险,并不断地教给学生跨越障碍的办法及躲避危险的经验。总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有秩序地顺利到达终点。
  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也不能评价这两节课的优劣,因为一节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无法评价的,更不能用课后的测评来检验一节课带给孩子的收获到底有多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学会怀疑、学会合作、学会借助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同课异构的目的,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更是北京——南京校长高研班的办班目的。■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以稀有鮈鲫为材料,研究了应激蛋白质作为生物学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无可观察效应浓度下,经5d亚慢性胁迫暴露,以Cu2+为胁迫因子,稀有鮈鲫被诱导出约54KDa的应激蛋白质;以Zn2+
本文中笔者将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分析词中意象与意象组合方式,进一步探讨意象组合理论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问题。
2018年3月22日,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宣布已在北京设立全球“一带一路”办公室.西门子表示,目前已与超过100家中国企业合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并将于2018年6月
期刊
叙述了《聊斋志异》对志怪小说和儿童文学的联系,以及分析了《聊斋志异》对于传统志怪小说儿童题材内容继承和发展,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儿童文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启发和有所帮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期刊
中华传统美德有很多,但传统美德教育并不在于把项目列得越多越全就越好,而在于抓好基础性或美德的养成,那样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传统美德的代表概念不必多,也不能多。因此,2004年我们提出了最核心的“礼诚善”教育理念,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使传统美德更容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礼诚善”教育既教做人,又教做事;既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核心,又是终极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实践,左家庄二小形成了的“
我经常在学生的书本上,甚至作业本上发现一些简笔画或随意的涂鸦,我想他们一定非常喜爱一些“小画画”。发现学生这一兴趣后,我把它带到了课堂上。当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小露身手”的时候,就注意到学生们精神十分集中,听到学生中有人小声议论:“哇!李老师原来是教美术的吧?”我还为此小小的“骄傲”了一下,一节英语课就由一个简单的线条拉开了序幕。    我当时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我要画什么,目的就是要调动他们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