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县超级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bomu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超级稻是巴马县近年来主推的重要水稻品系之一。由于其生长旺盛,在生育中后期长势浓郁,稻秆基部易遭受纹枯病的侵染危害。对该县甲篆乡等乡镇超级稻纹枯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供稻田生产参考。
  关键词 超级稻;纹枯病;发病原因;防治对策;广西巴马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18-02
  Feat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per Rice Sheath Blight in Bama County
  MO Gui-kang 1 WEI Xi-qin 2
  (1 Jiazhuan Rur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s of Bama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ama Guangxi 547500;
  2 Agricultural Bureau of Bama County)
  Abstract Super rice is one of important rice lines in recent years in Bama County .Because of its strong growth,it grew rich in the middle and late childbearing,rice straw base vulnerable to infection hazards sheath blight.By super rice sheath blight incidence survey in Jiazhuan rural township,analyzed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and propose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addy production.
  Key words super rice;sheath blight;cause;countermeasures;Bama Guangxi
  超级稻纹枯病是广西巴马县稻区常见、多发的主要病害之一,当地农民称之为“烂脚病”或“花秆病”。该病除了在水稻秧苗期发生较少外,生育中期、后期通常发病较重。稻株在受害后茎秆基部出现黑色斑块,严重时造成谷粒干瘪、粒重下降、谷色变暗,灌浆后不能正常成熟。据2013年7月16—19日在该县甲篆乡坡月村、巴马镇盘阳村、燕洞乡龙田村等调查32户农户、67块田,面积2.69 hm2,品种为Y两优1号、甬优6号、天丰优998和中浙优8号,病株率达12.3%~17.9%,严重田块达21.6%,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必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或失收。因此,科学防控稻田纹枯病,对提高超级稻单产十分必要。
  1 发病规律与主要特征
  从巴马县上述3个乡镇田间不同生育期的调查发现,超级稻从苗期的6叶龄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纹枯病。一般在苗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发病较轻,分蘖期始见病斑,至圆秆拔节期盛发[1],孕穗期、抽穗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危害最重。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茎秆、叶片等部位,严重感染时危害穗颈、谷粒。通常在发病初期感染叶鞘,先在靠近水面的基部处产生暗绿色边缘模糊小斑,后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若有多个病斑相互重叠便形成云纹状,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造成植株软化倒伏。在田间通过放大镜观测,感病组织表面的菌丝集结成菌核,形成褐色、粗糙、扁圆或不规则形状,上有少量菌丝与发病组织相连,易脱落在土壤中。在田间郁蔽、高温、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白色粉末状菌丝体。
  2 侵染循环特点
  纹枯病菌原物属真菌类,其可危害早稻、晚稻和玉米等作物。危害超级稻的纹枯病在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掉落在田间土壤中,也可以菌丝或菌核在感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据2013年在巴马县甲篆乡百马村调查,实行的早玉米—晚稻两熟制水田,在早玉米收获后灌水耙田时,就有部分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或混杂于泥渣中,晚稻抛插后一部分菌核附在稻株近水面叶鞘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菌核萌发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内侧表皮的气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沉淀在水中的菌核萌发伸出的菌丝,侵染稻株基部淹水部分及水面上的叶鞘,菌丝侵入后4~5 d出现小病斑,发病后形成的病斑在外部长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在感病组织附近继续扩散蔓延,造成稻株之间重复感染,使大田病害扩大发生与流行。
  3 发病环境条件
  巴马县超级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当地稻田菌核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水肥管理及群体结构状况有直接关系。
  3.1 病源物
  一是在播种育秧时使用有病稻草覆盖,幼苗早期接触病菌,或上季作物收获后菌核撒落在秧田中。二是耙田时是否打捞水中黑渣与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打捞浪渣彻底田块及实行水旱轮作的田块,发病较轻。反之,越冬菌核数量大,初期发病则较重。
  3.2 栽培管理水平
  3.2.1 品种与生育期。不同超级稻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病性也有差异,通常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蔓延最快,乳熟期后病势逐渐下降,至黄熟期停止发病。
  3.2.2 大田抛栽密度。栽秧密度与纹枯病的发生关系也很密切。在调查中发现,大田栽植的蔸数、基本苗数越多,稻株间的荫蔽越大,病菌气生菌丝生长和蔓延越快。这主要是田间光照差,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少,光合效能低,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造成抗病力下降而感病。   3.2.3 田间灌溉方式。超级稻生长期间灌溉不科学,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稻田如果长期深水漫灌,田间湿度大,根系活力与植株抗病力下降,则易发生纹枯病的危害和蔓延,特别是在孕穗期、灌浆期灌深水,稻基发病更重。而在抛栽后浅水勤灌,封行后适时、适度露晒田,保持半干半湿的湿润状态,稻丛间通风透光好,该病气生菌丝的生长和蔓延受到抑制,稻株发病则减少。
  3.2.4 施肥比例状况。在施肥中偏施、重施、过早施用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重施、偏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前期“疯长”,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稻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2-3]。据2013年7月在该县甲篆乡坡月村、平安村调查,一些早稻田因偏施氮肥或单施化肥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叶片披垂浓绿,群体密度过大,封行过早,田间荫蔽,光照不足,空气交换不畅,易引起病菌侵入、滋生和蔓延,特别是稻株柔软发生倒伏的稻田病情会更加严重。
  3.3 气温与湿度
  水稻纹枯病属高温、高湿性病害,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30 ℃,在温度23 ℃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即可发病,温度在25~31 ℃,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发病最严重。因此,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田间湿度对病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4 防治对策
  根据超级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在防治时,必须遵循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在耙田时要打涝菌核,清除田间病草,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与磷、钾、硅、钙肥,推广湿润灌溉,适时露晒田,发病时及早施药防治。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要及早用药进行防控[4]。
  4.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2012—2013年在巴马县甲篆乡多品种抗病调查,中浙优8号、Y两优1号、协优527、Q优6号、天丰优998、深两优5814等超级稻品种株型较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宜在各稻区种植推广。
  4.2 打捞菌渣,清除菌核
  在播种育秧时,对种子和土壤要进行消毒灭菌,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洒秧床土壤,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畦面。二是禁用感病稻草覆盖秧床,防止幼苗感染纹枯病。三是在耙田、移栽时彻底打捞浮于水面的黑渣,减少病源菌数量。捞出的黑渣要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同时铲除田边杂草,做到病草不还田。
  4.3 合理稀植,科学施肥
  抛栽时抛基本苗27.0万~30.0万株/hm2,最好采用分厢定量抛插。在施肥上,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硅、钙肥配合施用,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N∶P∶K比例为1.0∶0.5∶0.8。有条件的乡村施用火灰3 750~4 500 kg/hm2,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在化肥中磷肥全部作基肥,氮、钾肥中基肥占60%,追肥占40%,防止生育中后期徒长。
  4.4 浅水灌溉,适时晒田
  在灌溉上,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4.5 加强药物防治
  用药剂防治纹枯病,关键是要早用药,并注意使用有效期较长的药物(如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对历年老病区,在分蘖期当病株率达10%以上时即可施药防治。对新发病的田块,在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施药防治。若早稻已进入黄熟期或晚稻气温下降到22 ℃以下时,即使病株率已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也不必防治。药剂防治用5%井冈霉素水剂1 800~2 250 mL/hm2对清水1 125 kg/hm2喷雾,或用30%纹枯800~1 000倍液喷雾[2],视病情发生情况每隔10~15 d再防治1~2次。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位[3],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李涛,路雪君,廖晓兰,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10(9):54-55.
  [2] 邓理楠.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3] 王寒梅,但芳.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40.
  [4] 刘胜玖.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84.
  [5] 袁庆,张建军,陈恩会.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77-78.
  [6] 谢雨婷.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2(2):32-33.
其他文献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
介绍泾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措施,以促进泾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元朝大文学家范梈的散文素无刊本,故散逸甚多。对《全元文》努力搜辑,仅得范梈散文八篇,但是它并不真“全”。本文补辑范梈佚文四篇,及佚文存目五篇,以补《全元文》之失。
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角度,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例,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未创业的大学生和已经在创业的大学生。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量传统的检测方式和格局面临改革,并且计量检测进一步市场化,法定的计量技术机构面临着竞争和转型。本文对市场化转型中质检系统内部计量技
总结了槟榔芋栽培技术,包括芋种选择、种植时间与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槟榔芋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本文的研究是围绕国家发改委西部江海陆协同商务系统中一个重要项目,即重庆港门户系统展开的。在研究了现有门户的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KI的安全门户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