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的故乡拉普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普兰地区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处在北极圈内,独特的极地风光和土著民族风情,使它成为旅游胜地。在这里放眼望去,几乎全是森林、河流、湖泊……而时令进入冬季,这一切全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一望无际,如同世外仙境。
  萨米族人是拉普兰的原住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上万年,被人们称为欧洲“最后的土著”。萨米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而驯鹿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圣诞老人的故乡位于拉普兰地区最大的城市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的圣诞老人村。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给住在这里的圣诞老人写信,倾诉心事、索要礼物……
  雪花纷飞的年末,是欧洲孩子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时节。孩子们期盼的是,大胡子的圣诞老人顶着雪花,从北欧拉普兰地区的圣诞老人村出发,越过广袤无垠的森林、冰冻的湖泊和港湾、纯净的原野,然后从冒着炊烟的烟囱爬下,把装在袜子里的圣诞礼物送到自己家里……
  圣诞老人出发的地方拉普兰,是位于北欧的大片广袤土地的名称,它横跨瑞典、芬兰、挪威和俄罗斯,其中有约四分之三的土地都在北极圈内,属于极地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至今仍保持着原始而迷人的色彩。在拉普兰仍没有任何工业化、现代化气息,这里只有带着寒意的纯净空气、一望无垠的旷野、连绵起伏的巍巍山峦、星罗棋布的湖泊、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以及质朴而率性的萨米族人……实际上,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土地。
  最后的原始保留区
  在芬兰浴感受100度温差
  虽然拉普兰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但这里并不是只有人们想象中的冰天雪地。很多时候,它其实就是一幅巨大的彩色拼图——由数不尽的湖泊、江河、森林和沼泽连接构成。
  其中的伊纳里湖,就是这张彩色拼图上最熠熠生辉的湛蓝宝石。在经受了一万多年的冰川刻凿之后,伊纳里湖形成了现在的模样: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在有“千湖之国”美誉的芬兰,排名第三大湖泊。在湖泊的四周,山石陡峭,溪流像小瀑布一路奔跑着跳进湖里,又从南面和西面的山坡泻下,汇入到江河。湖的东面和北面,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居住着大群驯鹿,以及狼獾、猞猁等肉食性哺乳动物。湖区丰富的食物来源,不仅供养了成群的候鸟,甚至连一些北极圈内特有的珍稀生物,如浑身雪白的北极狐,也会在湖边出没。
  拉普兰的冬季不仅极度寒冷和漫长,还几乎见不着太阳,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是如此,这其实就是极地地区有名的“极夜现象”。从头一年的11月开始,黑夜就慢慢袭来,人们还来不及感叹“夕阳无限好”,黑暗和灯火就代替了落日与晚霞。在接下来“极夜”的日子里,太阳几乎不会升上地平线,有时候连月亮也见不到,只有星星一直在漆黑的天空中闪烁,人们只能靠手表或电灯来确定时间。这样的极夜会持续近两个月,一直要到次年的1月中旬,拉普兰的人们才能“重见光明”。
  而光明也是一天24小时的。从5月中旬开始,直到7月底,太阳一直挂在天空,放射出明丽绚烂的光芒,即使午夜也不例外。城镇照明的灯光不再亮起,家家户户都垂着厚厚的深色窗帘,只有时针的转动,才让人们确定,时间可能已经进入到阳光灿烂的午夜。
  有趣的是,无论是在没有阳光的正午,还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夜,拉普兰的人们对芬兰浴的热情始终如一。芬兰浴的另一个名字——桑拿,或许更为人们所熟知。芬兰浴正是起源于拉普兰,已经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拉普兰人坚持认为:只有自己生活的当地,才能享受到最正宗的芬兰浴——那是冷与热、冰与火的洗礼。
  在拉普兰,家家户户都有被称为“桑拿”的浴室,这个词在当地语言里,是指由不上漆的木材建造的无窗户木屋。拉普兰人认为,在一天的劳累工作之后,桑拿浴是解除疲惫的最好方法。人们在洗干净身体之后,赤裸着进入浴室,室内充满高达70~80℃的蒸汽。人们用已经被泡软的带着树叶甚至花瓣的白桦树枝拍打全身,让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毛孔尽量张开,在高温的作用下,汗水更快地流出体外,带走身体深处的污垢。出汗一段时间后,再淋浴清洁并冷却身体。即使在零下30℃的寒冬,人们也习惯不穿衣服跑到室外,在雪地里打个滚儿,或是把脚浸入到冰冷的水池,感受近100℃的温差。热气退去后,再次回到蒸汽房拍打、出汗,如此循环三遍,才算彻底排出身体的污垢,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最后再清洁一次,完成整个桑拿。
  绝美的四季风光
  不会冻人的冰屋冰床
  拉普兰地区每年10月就进入冬季,直到第二年的5月才开春,整个冬季长达7个月。但在剩下的5个月里,春、夏、秋三季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所以这里也可以被称作四季分明。不过,这里的冬天十分漫长,春、夏、秋三季却转瞬即逝。
  5月,当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芳菲落尽的时候,春天却悄悄抵达了拉普兰。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一夜之间就变为了潺潺的溪水、葱郁的森林和生机勃勃的原野。雪白的北极狐褪去厚厚的白色绒毛,换上和冻土颜色相似的青灰色皮毛,它们将不再吃去年冬季到来之前贮藏下的食物,而是开始捕猎新鲜的猎物。旅鼠、鱼、鸟类和北极兔都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活动,它们正好就是北极狐的美餐。
  但遗憾的是,短暂的春天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5月中旬,拉普兰地区进入“极昼”时节。在夏季近一百个温暖宜人的日日“夜夜”里,明媚的阳光一刻不停地照耀着拉普兰,给予这片美丽土地复苏的能量。鳟鱼、鲈鱼、北极茴鱼……各种洄游鱼类来到伊纳里湖,抓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繁衍生息。北极燕鸥、野鸭等候鸟也被吸引到湖区,开始享用丰富的食物。午夜太阳照亮了人们的笑脸,也将北极地区特产的云莓照成了成熟的橙色,这是一种甜而多汁的浆果,不仅可以生吃,也被用来制作蜜饯、果酱以及醋,拉普兰的著名特产拉卡甜露酒,就是用云莓酿造而成。这种橙色的小浆果是拉普兰地区菜单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食物。
  当山林、原野突然变得五彩缤纷,就标志着拉普兰秋季的到来。秋季的景色,被当地人称为“鲁什卡”,意思是斑斓、浓烈的色彩。无边无际的原野和森林被秋色覆盖,各种阔叶树、针叶树以及地表的灌木、浆果和苔藓全都被染上了丰富的色彩:绿色、蓝色、褐色、红色、黄色……斑斑点点、层层叠叠,美丽的秋景显得格外壮丽。五彩斑斓的森林,遍地的野莓和蘑菇,构成了拉普兰短暂而美不胜收的“鲁什卡”。   秋季短暂的绚烂之后,拉普兰开始进入冬日的梦乡。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飘落,小溪、湖泊、江河、森林和原野一夜之间都安静了下来,银装素裹,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进入“冬眠”。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见到拉普兰最独特的建筑——冰屋。每到冬季,拉普兰人就地取材,用冰雪制造了大量带穹顶的冰屋。不过,冰屋并非全部用冰雪制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玻璃,让人即使在室内也能随时观赏到满天繁星或绚丽的极光。冰屋里的各式家具也全部由冰块雕琢而成,上面铺着厚厚的皮毛。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呆在冰屋里并不会觉得寒冷,睡在铺着毛皮的冰床上,也不会被冻坏。
  拉普兰的原住民
  欧洲最后的土著——萨米族
  拉普兰地区的原住民,是有着“欧洲最后土著”之称的萨米族人。他们是欧洲最古老的种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萨米族人与爱斯基摩人齐名,都是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人类,但他们历史更为悠久,从上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萨米族人就已经在拉普兰居住。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萨米族人一直过着自由而纯真的生活——既不建立任何国家,也不接受任何人的统治,在冰原上年复一年地与世无争和放牧。
  放牧时,萨米族人穿着以蓝、红、黄三种鲜艳颜色相搭配的传统服饰,上衣的主色是天空一样的湛蓝色,领口、前襟、肩部、袖口和下摆则镶有金黄和大红两色相间的花边。妇女们戴着镶有花边的红色遮耳帽,男子则戴着独特的带有4只蓝色尖形角的高筒帽,而足尖弯弯翘起的鹿皮靴则让人不禁想起圣诞老人的形象。
  萨米族人的放牧对象不是常见的牛或羊,而是驯鹿。驯鹿是一种性情温顺的动物,也是唯一一种雌雄都长角的鹿。这种生长在寒带的鹿种身高力大、毛长茸厚,长着美丽的犄角。它们以冰原上的植物和菌类为食,随着水草的多寡在北极圈附近迁徙,能用长长的鹿角拱开厚厚的积雪,啃食雪下的地衣和苔藓。过去的萨米人终年追随驯鹿的迁徙,居无定所;今天的萨米人,采用季节性放牧的方式饲养驯鹿,过起了定居的生活。春天的时候,他们把做好记号的驯鹿放牧到拉普兰北部的平原,让驯鹿们在天地间自由生长和繁衍。直到10月冬季来临时,才套上由北极猎犬拉着的雪橇,到山野中把驯鹿赶到一起,根据记号把自家的鹿归入到鹿舍里越冬。
  萨米族人的生活与驯鹿息息相关。他们将驯鹿看作是北极神灵的礼物,从驯鹿身上获得一切生活的必需品——鹿肉、鹿血、鹿奶和骨髓是美味的食品;皮厚毛长的驯鹿皮做成衣服、皮靴和帐篷;鹿角和骨头不仅可以入药,还能够制成各种工具和独具北极特色的工艺制品。冬天,萨米族人最地道的生活方式是:躲避在鹿皮尖顶帐篷里,坐在铺有厚厚鹿皮的木凳上,看着火塘上烤得咝咝作响的鹿肉,用随身的腰刀割下一两片,放在桦树皮做成的盘子里配上秋季采集的云莓享用……而在拉普兰街头,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形是:衣着鲜艳的萨米族人在出售驯鹿毛垫、鹿角制品、鹿皮制品。正是因为驯鹿文化,拉普兰甚至还派生出风靡全球的圣诞老人文化。
  圣诞老人的故乡
  美丽谎言与世界上最繁忙的邮局
  圣诞老人的故事,来源于遥远而古老的欧洲传说。但直到1882年,一位美国诗人才第一次完整地描绘出他的形象,从那以后,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广泛流传,被世人接受。
  但是,哪里才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世界上不少地方曾为此争论不休。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将一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往罗瓦涅米,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位于芬兰境内的罗瓦涅米,是拉普兰地区最大的城市,而著名的圣诞老人村,就位于罗瓦涅米以北的8公里处,正好处在北极圈上。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铃儿响叮当》,描述的就是这里。这个村子建在一座名叫“耳朵”的小山上,据说正是因为有了“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心里的愿望。
  圣诞老人村不大,由一组木质建筑组成,包括了圣诞老人的办公室、居所,以及餐厅、花圃、邮局、礼品店和驯鹿园等。那些美丽娴静的驯鹿,或者三五成群地在驯鹿园中觅食,或者躺在草地上嬉戏。到了冬天,驯鹿们在圣诞老人或者游客们需要的时候,就会驾着雪橇,在雪花扑面而来的寒冬带着人们去感受圣诞的快乐。圣诞老人屋的门口,是用白色油漆刷出的北极圈纬度线,屋子其实就建造在这条线上。线的另一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诞老人村邮局,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邮局,每年都要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万封信,工作人员要保证每一封寄给圣诞老人的信都会有回信,并在信封上盖上“圣诞老人”的邮戳。圣诞老人邮局里有各种各样充满童话色彩的邮票、贺卡和礼品,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得到另一份纪念品——“北极圈纬线地标纪念证书”,以证明自己跨过了北极圈。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在圣诞老人村找到童真与快乐,善良的人们宁愿相信这久远的童话与传说,也不愿用理性去戳穿这个美丽的谎言。当得知笔者来自中国后,圣诞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去那里做客,他说:“其实中国跟拉普兰离得很近,中间只间隔了一个俄罗斯而已。”
其他文献
1943年11月3日,隶属美国陆军空运总队的一架编号为2409的C46型运输机,满载着弹药从印度飞赴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事业。但不幸的是,在穿越驼峰航线时,这架飞机坠落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的茫茫群峰之间……  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在驼峰航线开通七十周年之前,一群爱好户外运动的民间人士组成了搜寻队,自费踏上了搜寻该机残骸及死难飞行员的漫漫征途……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
【摘要】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前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其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因此并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来优化写作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英語课程标准(2001年版)》明确指出:应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而各种能力的培养又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可见,兴趣乃是英语教学的“成功之母”。本文作为实验研究,是建立在游戏教学理论基础上,试着把游戏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去,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游戏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以达到分散难点、降低难度、提
济南的西部和西北部,从前都是低洼地,古代济水从这里流过,后来是大清河流过,再后来是黄河流过。济水曾是中原的大河,唐代以后不知流荡何处,为清河所替代。顾名思义,唐宋时期的清河清澈、明净,宋以后,为了排洪行船,人们又在清河南边开挖了一条人工渠道——小清河,于是清河便被人叫做大清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了大清河的水道,从此黄河便成为济南的大河。以前,黄河水患数度祸害济南,治
【摘要】基于隐喻认知观视角,翻译就是使意义在目标语以及源语在差异性认知语境当中进行转换。隐喻是人类的基础语言形式之一,不论是西方国家隐喻理论领域研究,还是我国隐喻现象探究,都对人类语言进步和发展带来了重大且深刻的影响。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现代语言学家所发展的隐喻认知体系已将隐喻上升到人类认知的层次。本文针对《哈姆雷特》翻译过程中隐喻认知观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探究《哈姆雷特》在语言和戏剧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探索意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初中英语大阅读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际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大阅读教学特点,对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然而仅靠教材中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更加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学生需求  【作者简介】陶羽洁,江苏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学习途径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需求,而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各课程教学中并渗透思政教育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课程思政主要依托课程教材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元素。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根据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现状,提出混合式教学模
艾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湖水时有时无:在雨季,它是澳洲最大的湖泊,而在旱季则滴水不存。因此在地理书中,它的面积被记录为0~9500平方公里。  艾尔湖曾多次“捉弄”过科考队。有一支科考队初次见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湖泊,第二年准备深入考察时,看到的却是一片死寂的盐碱地……  干涸的艾尔湖一片死寂,龟裂的土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盐层,除少量微生物之外,便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但只要有水,它就会在几天之内迅速
【摘要】英语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英语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质量。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教学方案。本文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阐述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教育;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措施  【作者简介】王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  英语教学运用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