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r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
  一.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从教师抓起
  我们在谈论教师时,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的职能,即教师是传到授业解惑的主体,但是往往忽略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被教的对象,只有教师的素质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从教师抓起,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
  各类师范类院校是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因此,当教师还是一个学生时,就应当完善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注意培养师范类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为将来这些师范类学生走向教师岗位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阅读面、知识面,才能引导学生自主性阅读。
  (二)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自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很多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但是只满足于讲解教材,自身的阅读面没有任何提升,更是无法要求学生重视阅读了,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加强自身阅读面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阅读,在行动上加强阅读,才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去引导学生阅读。
  (三)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考察教师所在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考察机制使教师在客观上缺乏创新阅读教学的动力。因为教师只需要把握好对教学成绩影响较大的环节即可获得较好的评价,但是阅读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注重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并不能在短期的考试中看出成效,却能在长期上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但是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却无法体现出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阅读教学的成效等软指标也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这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会重视阅读教学、完善阅读教学、发挥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阅读教学现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十分淡薄,学生阅读主要是基于应付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而并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故而阅读成了僵化的、死板的阅读文本,而缺乏灵性和活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手改变这种阅读教学领域的沉闷现象,要通过各种途径,例如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如演讲比赛,为学生讲授演讲的技巧,寓教于乐,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收获阅读快乐和无限的知识。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共性,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性,要防止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现象。对于老师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阅读教材,要不断丰富阅读资源,搜集各类课外资料,提升自我的阅读广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足够的阅读面,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并引导他们在个性化的阅读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
  终身阅读应该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习惯。在这样一个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信息的日新月异让人们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共识。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一个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引导学生自发性的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为只有学生实现了自主性阅读和自主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才算发挥了实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经典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性阅读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充分扩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自主性阅读的好习惯。
  综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只有从教师做起,并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才能充分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实效。
  
  齐昌英,教师,现居河南内乡。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具有工具属性,同时还有人文属性,因此阅读教学是把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糅合起来的工具。而高三语文是高考的关键,经典阅读是语文中的精髓,经典的文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好的阅读对于提升高三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更好的文学素养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三语文经典阅读鉴赏的教学目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
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始终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存在着应付写作作业的情况,这是学生学习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课堂上,对于写作作业的设计,形式单一且枯燥,倾向于引导学生
期刊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所以解读文本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以识记为主,因而生成的能力也比较单一.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发展要对准核心素养,对准他们的身心需求.
期刊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22期的主题是“探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方向”,主持人和嘉宾围绕三个分话题展开了讨论:怎样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在此分享给各位读者。  怎样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  高洪德:各位专家、老
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开拓视野、熏陶情操、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从课堂阅读走进课外阅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虽然课外阅读是学生一项独立的学习活动,但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俗话说,开卷有益,但开卷未必都有益。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的课外作业的问题,并基于英语学科核
期刊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21期的主题是“中考改革建议和总复习教学研讨”,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中考是否应该纳入听说测试题目及其权重、 常见中考题型的改革、如何设计和实施总复习课、中考的改革空间和发展方向等。本次讨论分为上、下两期呈现给读者,分别刊登在本刊第10期和第11期的英语教育微信谈栏目中。本期内容主要围绕后两个问题——如何设计和实施总复习课和中考的改革空间和发展方向展开。  蒋京丽:如前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喜人局面下,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学点教育学,学点辩证法,使我们在改革和创新中少走弯路,少出现反复,杜绝绝对化、片面性,杜绝哗众取宠的机械化,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来面貌,使其回归科学的轨道不断前进。无论什么时候,语文教学必须回到寓情于景、寓教于文,回到师生互动、水乳交融的人文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使失落的人文精神得以回归语文课堂。  一.教师要贯彻课改
初中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打好基础,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们的这一关键时期,并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英语课外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