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推广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承担着科技项目的普及应用及农机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为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一、存在问题
  
  1、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尽管国家对农业投资有所加大,但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投入并不多,投入不足已成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难以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农机推广人员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农机推广机构从事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具有公益性职能、不具备创收的能力。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全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财政投入的经费仅够支付人员工资,没有工作经费,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面临“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境地,这样势必影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全市调查的农机推广机构中都没有用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试验基地,由于缺乏经费等问题农机推广机构也没有能力租用农机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3)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人员工作条件差。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人均年收入仅为2万余元。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缺少必要的办公条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仪器装备。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
  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以服从中心工作为主。农机推广人员与农机推广工作脱节现象严重,推广人员被抽调或从事其他岗位,人员混岗混编或被挤占问题突出。
  
  3、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情况
  (1)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根据我们调查显示,基层农机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已成为限制基层农机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一些农机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且缺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绝大多数缺少系统专业培训及知识更新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培训机会少,知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更新,导致了新一轮的农机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
  
  二、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推广体系建设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推广体系建设足够的支持,各級财政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切实保障农机推广机构的稳定和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
  搞好农机推广新技术培训、引进交流和推广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做好县、乡两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活动,要坚持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解决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也要结合重点农机化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实施,对有机户和农户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改善培训条件和手段,建设新型农民技术推广培训体系,提高他们对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程度和操作水平。
  
  3、合理设置,理顺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乡镇基层农机服务推广体系,强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所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明确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农机推广人员。并保证农机推广机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必要的农机装备。使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得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运转。
  
  4、创新机制,抓好农机推广基地建设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建设要与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组建结合起来,搞好农机推广典型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把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搞好新型机械配套,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并切实加强农机推广基地管理,提高农机推广应用基础水平,增强技术项目储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提高效能,建立农机推广机构用人新机制
  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结合实际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更好地开展工作,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能得到更合理地利用;二是能够精简分流非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结构,逐步形成农机技术人员能上能下的环境,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
  (作者单位:157400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镇农机站)
其他文献
一、合理组群:入冬前,应根据羊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对羊群进行合理调整,将体质相近的羊组成一群,以便于照顾体弱羊只,及时加强补饲和就近放牧。凡久病不愈、体小瘦弱、长期空怀及生产性能低的羊应及时淘汰,育肥上市。  二、适度放牧:初冬干树叶、干草仍比较丰富,羊群经过抓秋瞟精神较饱满,当晨霜被晒干后,应立即放羊出牧,晚上尽量晚归,中午不休息,让羊吃饱、吃好。放牧地应选择地势低、暖和、北风向阳处的缺水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传授知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关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创新教学上,建设具有特色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
平菇的栽培方法很多,哪种栽培方法效果好呢?我科研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利用半地下式简易塑料棚栽培平菇最佳。2004—2006年,我们利用200m2的半地下式简易的塑料棚面积,每年投料10000千克,生物学效率都在130%以上,年产值2万元左右。    一、建造半地下式塑料棚    栽培平菇的半地下式塑料棚应建造在树阴下边。平菇的栽培床长21米,宽度5米左右,床池下挖0.5米深。床池四周打成墙,北墙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
  
[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何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法和思路,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考验。泰州市海陵区努力探索建立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的新机制,积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为党建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今后,要在进一步扩大宣传、丰富内容、执行制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化的水平。  [关键词]泰州市 海陵区 
一、选地    对于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    二、品种选择及处理    1.品种选择:(1)把好熟期关。品种的生育日数,要在当地无霜期内留有余地,能正常成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防
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一、症状    多出现在六至七叶期。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后变黑褐色,用手触摸时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发病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问粗肿缩短,严重矮化,一般病株高
园林花卉的促成与抑制栽培是通过人为改变外界环境条件、采取园艺学栽培措施、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来调节花期或最佳观赏期的栽培方式。使花期比自然花期提前的栽培方式称为促成栽培,使花期延后的栽培方式称为抑制栽培。  实现促成与抑制栽培的途径主要有控制温度、光照等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采取修剪、摘心等园艺学措施,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等栽培环境条件,辅助施以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在接受特殊光周期条件下,使
[摘要]我国社会管理的症结在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而创先争优具备主流价值观属性。运用我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原理,把创先争优从党内价值提升为社会价值,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上上之策。  [关键词]创先争优 社会管理 主流价值观  2010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活动的成功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