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FFA造影确诊为中浆的64例69只眼,随机分为三组:激光治疗组21只眼,活血化瘀组23只眼,支持疗法组23只眼.激光治疗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活血化瘀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支持疗法采用复合VitB、肌苷、ATP.比较分析其随访3周、6周治疗效果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x2及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机 构】
:
330002,南昌,江西同仁眼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FFA造影确诊为中浆的64例69只眼,随机分为三组:激光治疗组21只眼,活血化瘀组23只眼,支持疗法组23只眼.激光治疗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活血化瘀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支持疗法采用复合VitB、肌苷、ATP.比较分析其随访3周、6周治疗效果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x2及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1)激光治疗组随访3周与6周治愈率为66.7%和100%,平均治愈时间(±s)(2.81±0.65)w,最终随访视力1.08±0.11.(2)活血化瘀组随访3周与6周治愈率为26.0%和47.8%,平均治愈时间(7.23±4.51)w,最终随访视力0.98±0.15.(3)支持疗法组随访3周与6周治愈率为16.0%和32.0%,平均治愈时间(9.78±6.86)w,最终随访视力1.05±0.23.(4)激光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3周与6周治愈率为P<0.01,平均治愈时间P<0.01,最终随访视力P>0.05.(5)治愈后复发率,激光组4.4%,活血化瘀组17.3%,支持疗法组20%.结论 比较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中浆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复发率,但对最终视力恢复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闭角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24只眼,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例9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例2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例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2只眼,慢性葡萄膜炎1例1只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待虹膜新生
目的 在儿童白内障术中应用两种不同的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比较术后视轴混浊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因先天性及发育性白内障收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并行手术治疗的8岁及以下患儿,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及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间分别采用18-G及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后囊切开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手
目的 比较IOL Master与ALLEGRO Oculyzer测量前房深度的差异,并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3例(87眼),分别用IOL Master和ALLEGRO Oculyzer进行前房深度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IOL Mast
目的 研究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微波动幅度和调节滞后的改变.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在视光门诊规范验配、随诊、配戴角膜塑形镜者15例作为观察组,框架眼镜者1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WAM-5500)测量两组在0~4 D的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计算相应的调节微波动幅度、调节滞后值和调节误差指数.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在0、1、2、3、4D调节刺激下,角膜塑形镜组
本刊白1999年创刊以来,便受到国内外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专业人员的一致认可,自2010年更名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后,先后被北京、上海、福建等多个省市列为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一级期刊。2012年本刊变更为月刊后,刊发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发表时滞缩短,杂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受到了众多业界学者的好评,并进入省卫生厅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一级期刊(2012版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在白内障手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病例,探讨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与否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行白内障手术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病例.结果 白内障术后一月,最终随访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一月及最终随访的视力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病例相比有统计学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原发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159例(178只眼)门诊或住院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就诊,年龄相差3岁以内,相同性别为匹配条件159例非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人群所患疾病与青光眼无相关性.首先分析病例组NVG发生的直接病因,进一步通过采集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 研究高空缺氧和迅速减压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兔角膜瓣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双眼行LASIK,术后1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空缺氧组(模拟以30~40 m/s速度上升至5500 m高度,在此高度停留1~2 min后,以200 m/s速度下降至地面)和迅速减压组(模拟以30~40 m/s速度上升至5500 m高度,在此高度停留1~2 m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T-DCR)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流术式,一些临床特征如泪囊大小、鼻腔病变、术中骨孔的位置与大小等,被认为是影响ET-DCR疗效的主要因素.现从患者个体差异,手术操作方法,术后随访与处理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影响ET-DCR疗效的因素,为提高ET-DCR疗效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目的 采用多电极阵列(MEA)技术探索记录Sprague-Dawley (SD)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特征的方法.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6只.处死后急性分离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将其转移到MEA生物芯片上,使神经节细胞一面贴于电极阵列,用充氧的Ringer's液孵育15 rain 后,记录不同光照刺激或电刺激模式下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特征.所有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呈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