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然处世”益养生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先生,晚年隐居著述,提出了著名的“修身六然”养性格言,语言含蓄深刻,富有哲理,被称为老年人修身养性的秘笈,值得借鉴。
  自处超然
  生活中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对生、老、病、死,有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顺应自然,以高尚的人生境界来净化自己。特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要抛弃奢侈之想,割断虚荣之念,超越世俗,有“宁静致远”的境界。
  处人蔼然
  与人相处,诚恳谦和,融洽和谐,多行善事,乐于助人,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唐代百岁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说:“性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内作,此养生之大经也。”现代研究证实,与人和善相处,乐于帮助他人,可以从中得到来自大脑的一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是自然的镇静剂,可使人获得内心温暖,缓缓地解除心中常有的烦恼。科学家还发现,与人为善的行为有利于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无事澄然
  就是清澄、安宁的意思。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内心终日不得安宁,思绪不能止息,定会百病丛生。因而主张“忘我、无欲”,清静养神。有的老人虽然已经退休,而欲望不减,心胸狭窄,常为一点芝麻小事心存芥蒂,甚至大动干戈,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当代生理学家认为,人若能无事静养,神经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心律、血压、体温平和,有益于延长寿命。
  处事断然
  人们常说:“当断不断必有后患。”遇事犹豫不决,处于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往往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患病几率增高。因此,遇事要当断则断,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得意淡然
  人在志得意满时,仍需心谦身平,淡化得失心理,不能因得意而忘形。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得意是短暂的,人生不可能完美,要把得意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中医认为“喜伤心”,大喜过望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莫大损伤。
  失意泰然
  人在失意身处逆境时,要做到不忧患、不烦恼,不自暴自弃,泰然处之。失意之时会心情沉重,但同时会悟出人生的一些道理,失意时最能看清自己的不足。能够心境坦荡,成功驾驭失意,便会拥有一份坚韧,一份向上的动力,对善于养生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编辑 林妙)
其他文献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散文占的比重较大.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散文教学的研究较少,教学时仅凭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或照搬一定的套路去教散文,而没有挖掘散文这一
课程育人是当下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促使学生立足于专业发展.在应用智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科专业特色,针对现代
“EIP-CDIO”教学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教育模式.基于“EIP-CDIO”理念的有机化学教学研究,是对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文章对“EIP-CDIO”理念进行了介绍.通过有机化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