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 种好“责任田”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上海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从事新闻审读工作已十余年。到目前为止,所撰写的阅评和审读意见约20万字,不少审读意见还被上级部门采用。
  新闻审读是我国新时期新闻管理的一种创新,现在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把新闻审读比做护林员、啄木鸟,一些审读员(多是一些离退休的资深新闻工作者)把阅评审读工作称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这些比喻无疑是非常生动和贴切的。现在我退休在家,每天看七八份报纸,一个月看五六本杂志,算是发挥余热,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为新闻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我在审读工作中,首先关注的是导向。新闻审读的基本工作就是阅评点评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是否正确。新闻媒体导向的内容很多,有政治导向、思想导向、生活导向、娱乐导向、消费导向、服务导向等等。上海的新闻媒体总体上讲,在政治导向方面把握得还是不错的。在我的审读经历中曾遇到过政治导向出现偏差的报道,近来就很少了。但在其他导向方面,可以说偏差时有发生,当然主流媒体比较少些,一些都市报、专业报出现较多,因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去年上海某报刊登《〈喜玛拉雅王子〉被剪三组镜头》副题为《蒲巴甲全裸骑马段被保留》。文中说《喜玛拉雅王子》确实有不少激情场面,但在审查时剪去了三组镜头,“幸运的是,全裸骑马段得到了保留”。报道中还介绍了被剪激情戏的三组镜头“拍得非常美”,剪掉以后,“由于情节缺少铺垫,观众会有突兀之感,更重要的是激情戏是胡雪桦全剧导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版本就体现的不是很充分了”。这篇报道没有介绍该片的故事情节和反映的思想内容,而是在影片激情镜头被删上大做文章,渲染激情戏镜头剪掉以后的后果,从中也反映出对我国现行的电影审片制度的不满。很显然,这篇报道在娱乐导向上出现了偏差,是为不符合我国国情、带有色情低俗的内容被删而鸣冤叫屈。
  我在审读工作中也遇到过困惑。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写的审读意见不少。一段时间后,感到审读不出什么问题了。当时宣传新闻出版部门的同志这样说:这是一个好现象,经过审读后,媒体的一些差错改正了。但是我想,审读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工作,媒体的宣传报道,只有经过反复审读、阅评才能过得硬。于是我把审读的思路拓宽了,不受“一事一议、一篇一议”的限制,来个纵横兼顾,即通过媒体一段时间的报道来看它的舆论导向的走向,通过与其他媒体比较来发现它的舆论导向的优劣。审读思路拓宽了,果然收到了好的效果。去年10月,我对上海一家报纸进行两周的纵向审读,发现该报对一位电影明星的报道过分了。经统计,12天中对这位明星文字报道了7次,刊用新闻图片17幅,其中有两幅是头版通栏报道,一次头版刊登大幅彩色剧照。报道内容大致有三:一是写她的“牢狱生涯”,表现她如何勇敢坚强、聪明睿智;二是写她的恋情;三是介绍她新近演戏的情况。所有报道都不见她对偷税行为的反省。如果孤立地看每天的报道,似乎问题也不大,但是纵向联系起来,就发现问题还真严重。过去这张报纸宣传这位明星有点庸俗,也曾受到批评,而现在从庸俗走向媚俗了。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上海许多媒体都做了报道,其中有一家媒体是这样报道的:头版新闻的主标题是:《安倍晋三:我深表反省》,在刊登综合新华社文稿的导语中也突出了日本首相深刻反省之意。在第二版报道中国领导人会见安倍晋三时所用的三个新闻小标题全是安倍的话:“深刻反省历史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日方高兴看到两国议会交往频繁”、“绝不赞美军国主义,也不美化甲级战犯”。表面上看,这些新闻的处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同《解放日报》、《文汇报》、《青年报》、《新闻晨报》的有关报道比较,问题就出现了:上海其他报纸在报道中都突出了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的讲话:“中日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朋友可以选择,邻居必须共处”、“就中日发展提出五点意见”,体现了外交报道以我为主的基本原则,而某报却不恰当地突出了安倍的言行。如果不是横向比较是发现不了这个问题的。
  还有一次我在审读某报时发现的问题也令人深思。去年国庆黄金周结束,10月8日某报以《上海黄金周笑纳400万游客》为题,报道黄金周期间,上海消费旅游出现的一片繁荣景象。同时也报道了黄金周全国社会消费3000亿元,同比增长14.5%,北京、杭州、西藏出现旅游新高。杭州“掘金”2.3亿元。第二天,还是这张报纸刊登文章:《食之无味的“黄金周”》,认为黄金周是“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的假期归并制度,未必是一种科学安排”,并断言“如果不尽快改变黄金周这种做法,那么黄金周的经济价值将不断下降,而公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损害。”两天中,该报对黄金周的报道观点截然不同,反映了编辑部宣传报道思想的混乱和运行机制的不统一。
  纵横兼顾开拓了审读的思路,也提高了审读的质量。
  我承担的审读任务比较重。如果把这些报刊通读一遍,那么一天中其他事情就干不成了。在实践中我逐步摸索了一些审读的办法,那就是突出重点、顾及一般,做到详略有致。就一份报纸而言,审读的重点是新闻,同时也顾及理论文章等,广告也在其中。就我审读的报刊,我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对一些主旋律、导向把握好的报刊进行一般审读,关注他们报道有什么新意。对一些“事故多发”的报纸和刊物则重点进行审读。前几年我曾经对一份在弘扬主旋律、宣传导向方面问题较多的刊物,陆续写了十几份审读意见。后来由于该刊物内部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上级部门对该刊物采取了组织措施。
  审读工作并不是一味“找茬”,而是一种善意的引导,告诉媒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要引导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发现的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力求做到旗帜鲜明,文字言简意赅,注意分寸,少用断语,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媒体接受,帮助其改进工作。
  审读工作需要有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我会努力用这种精神鼓励自己,继续把自己的“责任田”耕种好。
  (作者退休前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上海新闻学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栏目——“赢在中国”,它创造性地融合了大型选拔赛、电视访谈、电视专题等节目形态到真人秀节目中,辅之以现场直播,贯穿“励志、创
常读《新民晚报》,常被每周周日“星期天夜光杯”副刊上郑辛遥的“智慧快餐”漫画所吸引,并且每期每幅必读必看,发现郑先生的画不仅幽默,画得好,而且有一种深深的哲思与淡淡的韵味,很好、很妙。  栏目名为“智慧快餐”,所画确实富有智慧,我在欣赏其画有个性、有独特的韵味之外,更看重的是其所揭示的思想,并通过文字表述,得以彰显。这些文字表述,几乎句句都像金言妙语,蕴含着哲理,能给人深深的启迪,试奉最近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