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也较广泛,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吉林省玉米的种植量占粮食总产的70%,因此,提高玉米种植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是我们农业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文章根据多年经验,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成文,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69-1
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吉林省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玉米一直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年产量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并且随着玉米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吉林省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平抑物价、稳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结合吉林省气候情况及生产实际,总结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质、栽培管理水平及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具体的选择指标:当地栽培管理水平、前茬种植作物、当地易发生的病虫害、当地的降水和积温。
2 种子处理
晒种:将种子放到阳光下翻晒,以利打破休眠,激发种子内的酶活性,促进发芽,以达到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的目的。
浸种和拌种:经过浸种和拌种的玉米种子,发芽快,同时能够避免种传病的发生。浸种可分为清水浸种和药剂浸种,清水浸种的目的就是促进种子发芽。药剂浸种的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主要使用的药剂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要切忌药剂浓度过高或浸种时间过长,以避免种子中毒,降低发芽率。拌种则应选择合适的药剂将种子与农药混拌均匀,以避免病虫害发生。
3 选地、整地
为了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要选择地块平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地块进行玉米的种植。
同时,播种前要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地细碎平整、土质松软,整地后再开沟起垄播种。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贫瘠土壤亦可种植,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整地的目的就是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土壤肥力、水分达到协调的状态,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发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4 适时播种
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择最适合该品种播种的时间进行播种。播种主要参考以下指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通气性、品种生育期、品种的抗病虫害性。
5 合理密植
应该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能够使单位面积上的穗数达到最合理化。密度的确定需要参考自然条件、品种特性以及土壤水肥条件,例如: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即可增大一些,一般每亩可保苗4000-4500株;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这样种植密度可加大一些,一般直播种植的玉米,每亩可控制在4000株左右;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适宜密植,相反,降雨量较少的旱地则宜稀植;如果是种植同一品种,则可根据计划达到的产量决定种植密度。
6 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量应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以及土壤能够提供的各种养分的数量、施入肥料的有效养分和肥料的利用率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而确定的。
玉米施用基肥的方式分条施、撒施和穴施。其中,由于条施能够使肥料最大程度的靠近根系,易于吸收,而成为3种施肥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最好采用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特性、土壤情况、作物生长发育时期,采用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因此,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视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巧施粒肥,每亩施5kg尿素,一般苗期不提倡施肥,强施攻穗肥,每亩施25kg尿素,5kg钾肥。
7 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10天,每隔5天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应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期间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追肥前去掉弱、小、病、杂苗时备用,以保证定足苗。铲前深趟一犁,除面耕地外,当幼苗长到2-3叶时,进行铲起深趟一犁,深度20-25厘米。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搞好田间管理。雨季前拿大垄。
8 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且频繁,许多病虫害容易发生暴发危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防疫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
9 适时收获
当玉米田中大部分的植株茎叶变黄,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即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同时,由于玉米大多是晚熟品种,因此,收获期可以适当延后,以利籽粒的干燥。另外玉米宜在下霜后收获。
参考文献
[1] 何达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
(01).
[2] 王绍萍,刘文国,焦仁海.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3] 孙晓丽,杜大伟.玉米育苗移栽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1).
[4] 刘治先.世界玉米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杂粮作物,
1998(02).
作者简介:周文革(1965-),男,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69-1
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吉林省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玉米一直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年产量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并且随着玉米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吉林省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平抑物价、稳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结合吉林省气候情况及生产实际,总结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质、栽培管理水平及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具体的选择指标:当地栽培管理水平、前茬种植作物、当地易发生的病虫害、当地的降水和积温。
2 种子处理
晒种:将种子放到阳光下翻晒,以利打破休眠,激发种子内的酶活性,促进发芽,以达到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的目的。
浸种和拌种:经过浸种和拌种的玉米种子,发芽快,同时能够避免种传病的发生。浸种可分为清水浸种和药剂浸种,清水浸种的目的就是促进种子发芽。药剂浸种的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主要使用的药剂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要切忌药剂浓度过高或浸种时间过长,以避免种子中毒,降低发芽率。拌种则应选择合适的药剂将种子与农药混拌均匀,以避免病虫害发生。
3 选地、整地
为了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要选择地块平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地块进行玉米的种植。
同时,播种前要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地细碎平整、土质松软,整地后再开沟起垄播种。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贫瘠土壤亦可种植,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整地的目的就是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土壤肥力、水分达到协调的状态,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发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4 适时播种
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择最适合该品种播种的时间进行播种。播种主要参考以下指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通气性、品种生育期、品种的抗病虫害性。
5 合理密植
应该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能够使单位面积上的穗数达到最合理化。密度的确定需要参考自然条件、品种特性以及土壤水肥条件,例如: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即可增大一些,一般每亩可保苗4000-4500株;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这样种植密度可加大一些,一般直播种植的玉米,每亩可控制在4000株左右;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适宜密植,相反,降雨量较少的旱地则宜稀植;如果是种植同一品种,则可根据计划达到的产量决定种植密度。
6 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量应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以及土壤能够提供的各种养分的数量、施入肥料的有效养分和肥料的利用率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而确定的。
玉米施用基肥的方式分条施、撒施和穴施。其中,由于条施能够使肥料最大程度的靠近根系,易于吸收,而成为3种施肥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最好采用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特性、土壤情况、作物生长发育时期,采用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因此,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视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巧施粒肥,每亩施5kg尿素,一般苗期不提倡施肥,强施攻穗肥,每亩施25kg尿素,5kg钾肥。
7 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10天,每隔5天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应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期间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追肥前去掉弱、小、病、杂苗时备用,以保证定足苗。铲前深趟一犁,除面耕地外,当幼苗长到2-3叶时,进行铲起深趟一犁,深度20-25厘米。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搞好田间管理。雨季前拿大垄。
8 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且频繁,许多病虫害容易发生暴发危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防疫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
9 适时收获
当玉米田中大部分的植株茎叶变黄,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即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同时,由于玉米大多是晚熟品种,因此,收获期可以适当延后,以利籽粒的干燥。另外玉米宜在下霜后收获。
参考文献
[1] 何达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
(01).
[2] 王绍萍,刘文国,焦仁海.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3] 孙晓丽,杜大伟.玉米育苗移栽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1).
[4] 刘治先.世界玉米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杂粮作物,
1998(02).
作者简介:周文革(1965-),男,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