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盖蒂音乐创作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国际钢琴比赛中,利盖蒂的键盘作品受到很多选手的喜爱,2012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上海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就有选手演奏他的练习曲《魔法师的弟子》及《魔鬼的阶梯》。《莱切卡组曲》也是钢琴音乐会中常演奏的曲目。通過对他早期的半音化创作、电子音乐创作、微复调及部分作品的创作分析方面的学习,笔者全面地认识了这位作曲家。
  关键词:利盖蒂 音乐创作
  一、利盖蒂简介
  利盖蒂全名利盖蒂·捷尔吉·山多尔,生于1923年5月28日,擅长创作先锋音乐,“他的音乐深受巴托克影响,匈牙利是他的故乡,是一名纯正的犹太裔作曲家,民族音乐之魂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是匈牙利音乐家的代表。利盖蒂的音乐创作涉及较为广泛,作品包含了器乐作品,声乐作品,电子音乐等”。
  二、青年音乐学院创作时期
  利盖蒂青年时期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创作,曾师从于柯达伊,由于他的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民族性显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匈牙利民歌旋律是他喜爱的动机,“体现在他的合唱作品3首《维厄勒斯歌曲》、4首《婚礼舞曲》、5首《阿尼拉歌曲》等。他热爱匈牙利,合唱歌词与自己的祖国相联系。在创作方面依然使用传统调性的技法创作,调性逐渐变得不稳定,半音化创作技法渗透在其中。和声上有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杰苏阿尔多、拉絮斯的影子,在利盖蒂的作品中也会感受到意大利牧歌音乐对他的影响。利盖蒂创作的音乐体裁宽泛,包括钢琴独奏作品《莱切卡组曲》《夜晚和早晨》《两首随想曲》与重奏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器乐作品还包括一些管弦乐及室内乐作品。创作风格继承了巴托克与欣德米特两位大师的特点,在技法上倾向结构展开”。
  三、西方创作时期
  利盖蒂在音乐上的才华,吸引到了大师艾默特、施特克豪森,收到了来自科隆电子音乐实验室抛来的橄榄枝。当时匈牙利政治混乱,利盖蒂于1956年毅然离开了匈牙利,前往奥地利继续音乐创作,开启了他的西方创作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管弦乐曲《幻影》(Apparitions)、《大气》(Atmosphères),合唱曲《安魂曲》《永恒之光》(16声部合唱曲),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长笛与双簧管双协奏曲》,弦乐队与13件乐器的《室内协奏曲》等。此外还有一些管风琴曲、电子音乐作品、室内乐、钢琴曲、羽管键琴曲、竖笛曲和100只节拍器的《交响诗》等作品。”[1]1956年这一阶段是利盖蒂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期,标新立异的新音乐世界创作特点逐渐在他的作品中根深蒂固。管弦乐曲《大气》,是利盖蒂的成名作。
  在写论文翻阅参考书籍《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时,作者陈教授对利盖蒂音乐的分析十分透彻精确,书中他写道:“(1)微复调混合多种模仿形态,但是形态单一,是多声部模仿建立织体的手段,建立在模仿复调基础上,先行声部与模仿声部同时进入。(2)微复调的‘微’在配器法上的具体体现是声部划分的巧妙性,每个乐器是一个声部。(3)微复调的‘微’在横向上体现在音高上的起伏变化,有较小范围的律动性旋律变化。(4)微复调的‘微’在纵向上的体现是每个相邻的声部之间都保持在二度的距离以内。(5)微复调的“微”在节奏上的体现在每个声部节奏不尽相同。”[2]这些精心的创作观念,睿智的编排布局,通过其创新,细致入微的创作技法展现于丰满的配器与声部的交错进行中,像万花筒一样呈现出来。
  四、成熟的器乐作品创作时期
  在《伟大的死亡》歌剧创作以后,利盖蒂的创作技法、想象力、创新构思都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合唱作品有六声部的《无聊的牧歌》。利盖蒂在这一阶段主攻器乐作品创作,其中包括钢琴练习曲(共三卷)、部分协奏曲(钢琴、提琴、小圆号三重奏《怀念勃拉姆斯》)。
  利盖蒂在钢琴创作方面的标新立异,吸引着笔者,所以又去读了陈老师《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利盖蒂独特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特有的创作技法,无论在结构布局,还是调式调性上,都显示了他在作品层次想法上的崇高向往:在结构形式上追求矛盾统一的辩证音乐形态,如由快到慢、由简单到复杂等。利盖蒂奇特的创作技法奠定了他在西方古典先锋音乐中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他的音乐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技压乐坛有两个原因:“其一,对现代音乐创作发展走向的敏锐观察和判断。其二,对自己独特创作原则的准确选择和定位。”
  利盖蒂的创作技法代表了一个时代音乐发展的新面貌,他的作品反应了那个时代(二战过后新世界的格局)的旧形态,在音乐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音乐家在创作技法上不断变革,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誉为旧约圣经,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德彪西创新性的和声技法标志着印象派音乐时代的到来,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在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也影响着当代作曲家把智慧的音乐文明传播下去。
  参考文献:
  [1][2]斯坦利·萨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宗慧,女,大连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摄影术自诞生以来,其风格更迭不断。它在任何时代、任何文明中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后半叶,摄影在中西方文明中所历经的观念表现与流变,力求通过解析,探讨摄影在全球化的当代,其自身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中西方摄影 当代摄影观念 表现 流变  一、20世纪中后期  (一)中国摄影观念  当我们讨论“当代”,我们在讨论何时是“当代”,“当代”承载的是什么。摄影作为以图像为媒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电影《月亮之上》是一部带有公路片特征的蒙古族题材故事片,导演邓亚平借由母女二人萨拉和查斯娜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蒙古族女性对于爱情、亲情的品质表达与坚守。反映蒙古女性对爱的理解和对生死的淡然。  作为第一部蒙古族题材公路片电影,《月亮之上》具备了典型的民族电影叙事结构和意义生产方式。因此,我們进行
期刊
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年文化财富,传统音乐基于漫长发展历史,并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特点。我们要重视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并将民间音乐有效地继承和传播。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内容作几点重要分析。  关键词:民间音乐 地位 作用 传承  一、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  (一)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都很高,为了适应
摘 要:因为深爱着,所以《牡丹亭》更是可终生美丽着。使所有因离散,因孤注,因流离,因阻挠而产生的彷徨与迷茫,皆放低,俱落地,柳暗花明。在这份感味中,拥抱着我所爱的戏曲,所爱的《牡丹亭》,拥抱着梦梅的自得,拥抱着丽娘无邪烂漫的勇敢,也拥抱起春香的专注与那份可贵的感恩情愫!  关键词:《牡丹亭》;色彩;心理  作者简介:史雪莹(19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文学、美术学。 
摘 要:周星驰与卓琳都是喜剧电影史上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力的演员。他们因风格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创造了属于他们的价值。卓别林和周星驰的喜剧风格相类似的点体现在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对梦想的坚持与追求上,同时也有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电影表演风格和故事情节叙事上。  关键词:喜剧风格;卓别林;周星驰  作者简介:姚澜(1997-),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2015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
三维角色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产业,涉及了很多的领域,还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三维角色动画不仅会设计软件的使用与技术等领域,还与美术以及设计等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而目前三维角色动画在计算机动画技术中深受关注,这就有必要深入地探讨分析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将详细阐述三维角色动画中的建模技术以及运动控制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有用的参考。
摘要:探究设计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要基于其设计的主题、图案、主辅色等语言的符号性表现,通过构成要素、图形与符号、色彩与符号、风格与意义来探讨平面设计中符号元素的特点及运用。通过对设计作品图像表征与主体信息传递的研究,分别分析平面设计中核心符号元素与核心内容的传递,色彩符号与主题背景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复制性的设想。  关键词:平面设计 感官 符号 图形 色彩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