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道德教育的初心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他提出了“和谐发展教育”“教育心理学化”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在其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中,包括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在三育中裴斯泰洛齐最为重视的是道德教育,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以教学内容心理学化为指导思想,裴斯泰洛齐将“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分别划分出了各自最基本的要素,提出“要素教育”理论,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学习,循序渐进地接受更为复杂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当下的道德教育面临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多重挑战,面对着发展与变化中的各种困境,德育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去应对发展与变化。但也同样不能忘记最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才能使得道德教育的前行不偏离原本的航线,使得道德教育不畏风雨,向着远方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道德教育的连接点:儿童对母亲的爱
  裴斯泰洛齐“和谐教育”的教育内容中,德育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被确定为“儿童对母亲的爱”。他强调,儿童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孤独无助的,婴儿在只会哭喊和咿呀学语之时就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这是人之最基本、最本能的情感。裴氏认为,“母亲对婴儿无条件的爱及悉心关照,满足了婴儿生理上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婴儿最初的依赖感转移到对母亲的热爱、信任与感激之中。”裴斯泰洛齐的道德教育是以“儿童对母亲的爱”为基础生长起来的。
  德育需要爱,这一点在过往的德育教学中也一直被提及,不论是在学校的教育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裴斯泰洛齐提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过程中的“爱”,这个“爱”是通过母亲不断的行为实现的,它的产生是源于母亲在儿童需要时的及时出现。当婴儿恐惧哭泣时,母亲把他紧紧抱在怀里爱抚他,这样使得孩子可以在心底萌生出对于母亲的依赖,进而是信任,最终化为感激的情感。可以说在关键的时刻给予“爱”,让孩子信任,是最为重要的。当孩子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爱”,那么德育教育也就实现了最重要的部分。
  现在的学校德育经常会提及“德育为先”“全员德育”的思想,以此与学校专门的德育课程呼应。将德育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各学科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影响,发挥教育的内在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教学设计如何的精妙、教学内容与德育结合得多么有机,最为重要的还是施教者要能充满“爱”去面对学生。这里讲的“爱”就像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样,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充满信任的“爱”。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在学生的心理受到各种冲击时,需要寻求到保护和支持时,给予的帮助,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暖的话。它的重要就在于对于学生而言,是关键时刻教师的给予,是情感的注入。
  而情感的注入则会使儿童的心中同样地充满爱。相对于冷冰冰的规则和道理来说,儿童更加容易接受的应该是情感的包容和爱的理解。规则和道理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并不能够真正地使他体会到的。道德教育从关怀的情感开始,使得儿童能够最直接地体会到爱的存在,同时,感受到爱给予人的温暖,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而这样的经历,会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于周遭事物的看法,会使得他们更加富于情感地生活。这同道德的说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道德管束中更多运用的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而一旦这种外部的刺激消失了,相应的行为也会随之慢慢减少直至完全的消失。而在情感和爱的感染下,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得行为保持得更加的持久,并且,会使幼儿心中产生出对于违背要求的内疚感,使得行为不再出现。
  道德教育的过程:“3H”的和谐教育
  在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中,包括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是强调这三者间的平衡发展。从“三育”出发衍生出的能力即“3H”——“心灵”(heart)、“头脑”(head)和“手”(hand)。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不仅有着相互的联系,还存在着先后的次序。裴斯泰洛齐的思想中,首先出现的是“心灵”,也就是在前面说过的“儿童对母亲的爱”,这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德育的萌芽。学生从感知“爱”到心中充满“爱”,再到把这种“爱”推及到身边更大的范围,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头脑”去思考,分析周遭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这是道德形成的更高阶段,也就是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道德思维,学会去辨识、甄别,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一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手”也就成为了更加重要的身体力行的部分了,所有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都需要最终落实到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上。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用“心灵”去感知。当下的德育中存在着学校德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况。在现实的德育课上,教师经常会遇到被认为是在讲“大道理”的尴尬局面。课程个性化不足,不能够满足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要求。这使得学生们对于德育课产生了生疏感、距离感,使他们不能感到同自身相联系,不能够感同身受。当学生面对并不是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时,他们就可能会出现不明白、不清楚的情况。因此,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体会,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去产生德育的共鸣。
  第二,“头脑”的发展对于德育的重要作用。大多数课程的教材是统一编订的,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這就使得德育课的内容不能完全反映多变的时代,内容的新颖程度受限。对于德育课面对的主要群体学生而言,生活有太多的未知和不解,他们充满了对于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探究和发现是他们积极接纳新知的表现。而被灌输知识则会使他们感到压力,继而产生排斥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这时需要借助学生的思维去进行道德教育,摆脱一味的说教和外部强制的规定的束缚,让学生在各种道德冲突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审视问题的思路,使得他们可以在德育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利用学生思维的发展去推动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道德教育内容中需要传递的精神。   第三,“手”所代表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在道德教育的阶段,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上,不可替代的重大道德行为。在裴斯泰洛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时,他特别重视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他的贡献不仅是在理论层面,还在于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道德教育中,让学生进行道德的实践并且形成具有道德判断的行为,是道德教育追求的最高阶段。在一部分中“手”承担的作用可以被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道德的力量和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后继的行为中体现出的道德认识程度。这一阶段是“心灵”和“头脑”发展后的要求,也是不断巩固前两阶段的重要方式和必要的手段,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有着重大的意义。
  道德教育的形式:原型榜样
  当提到道德教育的時候,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更多的是一条一条的规矩。
  行为准则的文字间体现的是理性的认识,充满着规章制度的严格和一丝不苟。与之相反,裴斯泰洛齐在提到德育时,最初的基点是“母亲的爱”。儿童在出生后,所获得的各种体验都将会影响到未来的成长。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儿童心中充满了信任。
  当然,“爱”的情感只是源头,在裴斯泰洛齐的德育要素中,他十分强调母亲的以身作则。在他的著作中,“葛笃德”这名母亲就以自身实际的行为感化着自己的子女,用自身的行为来说明道德的理论。强调父母的作用,是因为在儿童的成长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父母陪着他们的。从儿童出生伊始父母就已经在孩子的面前树立起了各种示范。儿童会从观察开始进而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为言谈。而且,由于它是儿童自己观察学习的结果,因此,情感体验会更为深刻,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想要改变也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艰辛。
  然而,就如同树木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人道德的培养同样需要多种形式的体验和经历,需要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学校、教师的影响榜样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通过教师言行上的示范,使得学生可以直接地受到道德影响,同时,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道德思维层面的认知,也会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无形的导向作用。
  总之,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提出的要素主义教育论,为我们打开了德育的另一扇门。通过“儿童对于母亲的爱”的情感,“3H”的和谐教育以及榜样的示范,指引我们重新审视现实中道德教育需要重视的内容和过程。
  德育重要的作用,要求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重视德育。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还要有机地相互配合。众所周知,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从道德认知开始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认知、体验和践行下形成德育的功效,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两翼,双方的作用只有朝向同一方向发挥,才能够产生德育的合力,实现学生的道德发展与成长。老师、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使德育溶于生活之中,使日常的行为言谈中都蕴含着道德的内容,那样儿童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关于德育的初步认识,并在老师、家人及周遭的感染下形成习惯,最终形成道德规范。另外,也不能忽视教师、父母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家长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注重日常生活中榜样的作用,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为孩子同时也是为自身更好的发展和生活而发自内心地按道德行事。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赵长春,河南省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作品200余万字。30余篇作品收入年度最佳文集。出版有《我的袁店河》《我的袁店河传奇》《我的望窗季节》《我的花花诗界》等作品。  豆腐李   豆花是在进城当了一年保姆后,心变野的。   豆花对男人说,咱进城去,做豆腐、卖豆腐,一定中!   男人有些犹豫,见豆花开始收拾东西,就答应了。豆腐锅,豆腐包,豆腐瓢,豆腐框,豆腐缸,还有那套小石磨
从写字楼里出来。已经晚上10点半,无休止的加班,令我心情无比郁闷。接到一开超市哥们儿电话:“今天倒霉,收到一张50元假币。请你去大排档吃宵夜。花了它。”  盛夏的夜晚,没有一丝风,马路上释放着白天太阳蒸烤过的热浪。空气闷热得让人窒息。据气象预报说。夜里有一场暴雨降临。  两瓶啤酒下肚。我已经醉眼迷离,忽觉一阵清风飘过,“两位先生,我可以为你们唱首歌吗?”眼前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袭白色连衣裙、长长
有关单位:  微小卫星具有研制发射周期短,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组网运行可发挥集成效益等特点,发展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大,已成为当前航天热点领域。为引导微小卫星规范有序发展,根据现行航天活动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微小卫星的科研生产、发射申报、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微小卫星发展应有益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断创新,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本通知涉
电荷自泵浦激励的蓝色能源器件研究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团队提出了电荷穿梭原理和基于电荷穿梭原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以CS-TENG为核心发电单元制备了高性能集成球形蓝色能源器件,应用于水波能收集。在低频水波激励下,该器件实现电荷的自泵浦激励,并由单泵浦TENG对多主TENG同时激励,实现了蓝色能源器件性能的新突破,且
二维量子磁体中的“幽灵软模”与KT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合作研究团队孟子杨研究员等人借助张量重正化群与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确认阻挫磁体材料TmMgGaO4(TMGO)的微观模型为量子伊辛模型,精准确定了其微观模型参数。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据此,研究者预言磁性晶体TMGO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会展
一   月亮刚刚露出半张脸,刘老汉家的烟囱里,就袅娜着飘出几缕青烟来。   “玉秀,你让开一下,我来烧锅,三下两下,我们把饭弄熟了再说。”刘老汉说着,朝灶孔里塞进一把松针。金红的松针,干爽柔软,一挨火星就燃起来,嚯嚯地响。   “你看这松针就是好点火,过些日子,我们再上山去弄些回来,玉秀你说好不好?”刘老汉侧头笑着问。见玉秀没应声,便又朝灶孔送进一把松针,用火钳在灶膛里拨弄一下,火势就愈加旺起
作者简介:    张星,笔名长安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 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开始短篇小说创作,作品发表于《满族文学》《雪莲》《杜湖》《六盘人家》《陕西文学》《西安晚报》《千高原》《瀛湖》等杂志。另有短篇小说《人面桃花》被中国作家网收录于《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一书。  1   桃花街不大,在地图上连个点都够不上。桃花街不长,几分钟就能走
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家园是合作关系,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  新时代,新发展,针对新情况要采取新措施。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台湖中心幼儿园于2013年正式开园,而随着科学育儿越来越受到关注,台幼也逐渐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2015年,小班的张某某表现出不与其他幼儿接近,只在自己一平方米的区域内活动,只要其他幼儿闯入就会哭嚷不
设计理念  崇文小学低年级的期末学业展示活动已经开展5年了,活动的初衷是想把北京市教委关于减轻孩子课业负担这件事落实到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在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因为有了“乐考”,学习兴趣更高了,在心态上感觉更快乐了,尤其是对待“考试”这件事,表现得更加轻松愉悦了。  在“乐考”过程中,我们把孩子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通过这个活动去实践、体会、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注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稳定。  为保国之发展命脉,有人踏上荒漠孤地,有人深入茫茫戈壁,有人驶入怒海狂波,有人……当源源不断的地下天然气和“黑色血液”喷薄而出,如何妥善将其保存,用行舍藏?同样事关经济、社会稳定。  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快速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突破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