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听反对自己的声音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意思是告诫人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兼听则明”中做出正确选择。彭真同志生前也常说,决定问题要“八面树敌”,就是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研究各种不同意见是否有道理,有哪些好的、有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良言一句三冬暖”。实质上,就人的本性而言,好话人人爱听,说者没有顾虑,听者心情舒坦,可谓皆大欢喜。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履行好岗位职责,光喜欢听好话不行,还必须广开言路、广纳群言,愿听、善听反对之声,以利于决策时保持理智和清醒。然而,有的同志却不这样看,总认为反对声太刺耳,是跟自己“唱反调”、“对着干”,是漠视领导、挑战权威;或感到丢面子、掉架子,不愿虚心向群众请教商量,不愿听群众的逆耳之言。这对于党的事业和个人成长都是极为有害的。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之,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事实上,对自己说“不”的人,未必是抵触、拒绝或否定,反有可能是温馨的提示、善意的提醒。陈云同志有句名言,“有钱难买反对自己的意见,有了反對意见,可以引起自己的思考”,他还说,“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论事不论人,要论事不论脸”。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清涧县的一个农妇,因丈夫犁地时不幸被雷击毙,一边哭一边骂“共产党公粮负担重”、“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被保卫部门抓了起来并建议判处死刑。毛泽东却没有为难她,在责令放人的同时,还要求当地政府解决她的家庭困难。并举一反三、改进工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减轻了边区农民负担,树立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毛主席对待反对声音的态度,值得领导干部深思鉴行。
  “贤路当广不当狭,言路当开不当塞”。作为领导干部,听不到说“不”的声音是可怕的,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尤其是周围赞歌一片、齐声叫好的时候,更要特别注意、格外警惕,防止“被忽悠”。事实证明,能多听听反对的声音,收获的往往是理智、清醒和冷静,也是防止自己犯错误、出问题的重要保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对领导干部而言,想听好话并不难,但要想认清自己的问题、听到点逆耳诤言,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拿出真正的行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主动摸察民意,真心听取民声,在集思广益中作决策、抓落实。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境界和胸怀对待反对意见,善听牢骚话,乐听讽刺语,不随意“扣帽子”、“打棍子”,营造人人敢讲话、讲真话的好风气。就像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讲的那样,“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其他文献
我家的后面有座部队营房,有天和老公一起散步,听到不时传来的震天口号和嘹亮军歌,老公情不自禁跟唱起来,而且踏着节奏迈开正步激动地说:“我感觉还是个军人!”望着他兴奋的样子,我仿佛又看到了昔日那个身穿军装的他,沉淀已久的思绪随即弥散开来……  打记事起,我就对军人十分崇拜,一身绿军装配以红五星帽徽和鲜艳夺目的红领章,穿在身上非常威武英俊、精神挺拔!军人在战争年代抵抗侵略、抛洒热血,和平时期保家卫国、无
期刊
东风吹起  送你,到  那久泊的小船边  远航  载着你满川理想  我独守这一坡愁绪  从此  期盼你归来的消息  听说你从天涯的哨卡  寄回了三月的消息  仰视蓝天,寻望  那可以带回你書信的燕子  没有只字  也无片语  日暮余晖下  只有熟悉的牵盼  飞入了旧年  安宁的泥巢  大地不觉已微鼾  夜,已静了  春风摇醒焦土  雨,悄然来  你这不屈的脸庞  布满岁月刻划的印痕  一滴春雨,顺
期刊
新兵刚入营,领导就指示说:“你下去看看有没有特长兵,抓紧时间出篇报道。”作为刚毕业没几个月的国防生,其实当时的我也算是一名对部队一知半解的新兵。领导后半句话的语气明显比前半句重了一些,我小心翼翼地猜测,他是不是对抽调到师宣传科已经三个月的我只上了两个豆腐块有所不满。  于是,我选择了距离最近的所属团的新兵营。营长和教导员都很热情很客气,端茶倒水削水果,对我这个刚到部队的人来说,待遇过于隆重,这让我
期刊
清晨,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起,新兵连的队列场上很快排起了长龙。这时一个粗壮的身影挤入人群,豆大的汗珠齐刷刷顺着脸颊往下淌,连长当时注意到这个人,可却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稍息!  清一色的左腳在队伍中一排排伸出,定睛望去,队伍中间一只墨蓝色袜子裸露在空气里,显得那么扎眼。连长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说道,你们训练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人连这么简单的稍息都不会做!第一排第三名,把你的脚再伸出来一点,让大伙看看! 
期刊
残阳如血,映照着山边的小村;缕缕上升的烟尘,飘散殆尽;逃过一劫的山民渐次向着残垣断壁的居所聚拢而来。  她牵着孩儿,惊怵地回望一番后,向村里踅摸着走去。  打谷场上,他拖着一条断腿,艰难地向稻草垛的夹缝里拱。  看到他,她激灵灵打个寒颤,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孩儿顺势抱着了她的腿:妈,我怕。  不,别怕,我们去。她一溜小跑到了他跟前:兄弟,你……  就剩我自己了,这里……说着,用枪指指夹缝深处,
期刊
在陇海铁路大动脉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站,小站小到快速列车在这里连个盹都不打,一声汽笛长鸣呼啸而过,连小站的站牌也难以留下记忆。小站没有气宇轩昂的楼房,也没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仅有一排结构陈旧朴素的平房,那带有岁月痕迹的墙壁往下掉落着墙皮,墙壁的底部也爬上了一些绿色青苔,仅有的一排候车座椅历经岁月雕琢露出了狰狞,断裂的木板横在空气中,露出了锋芒。小站只有四五个工作人员,身着蓝色制服,手里拿着小红旗小绿
期刊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子女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题记  小时候,许多人都说,我长得更像父亲。每逢那个时候,我总会跳出来反驳说我更像母亲。不管事实如何,我唯一狡辩的理由就是,母亲长得好看。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永远比父亲的光环多上几圈。长大后的今天,我从午睡中醒来,站在洗漱台前,迷离的双眼望向那块爬满水渍的梳妆镜,看着镜子里泛着油光、不施粉黛的脸,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十二年前的父
期刊
夜如墨,风急雨如注。  上等兵洪恩,与战友们扔掉锄头、铲子、铁锹,徒手拼命地挖着、刨着,废墟下埋着老师和学生。  与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有人,轻点儿。”一只手、一条胳膊,长发、头脸……一把大雨伞罩过来。战士们急切地、轻轻地把人从废墟中抱出来。  人,已没了呼吸。战士们黯然,洪恩的心轻轻颤抖。他拼命继续挖着、刨着。“有人,轻点儿。”“还活着,快……”  剌啦,一条银色长蛇,把夜空撕裂。一张
期刊
爷爷的生日,是“八一”。对,“八一”建军节这天,是爷爷的生日。每逢爷爷的生日,全家人都要聚到一起,与爷爷共享天伦之乐。  没错,爷爷是个老革命,13岁参加八路军,亲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死里逃生。过去,爷爷常到中小学做报告,激励青少年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虽然,爷爷一天比一天老了,但他人老心不老,总喜欢给自己过生日。爷爷说,活一天,赚一天喽。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一年
期刊
在青岛市东南的黄海之中,有一座距离陆地5.3海里的小岛,名叫灵山岛。2006年,我军校毕业分配上了岛,成为海防部队的一名新排长。  我出生成长在内陆,面对大海,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岛上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两年后,我被选调到机关,后又来到济南工作。  从湿润凉爽的沿海来到干燥闷热的内陆,从基层来到大机关,一时间,我有诸多不适应,思乡的情绪也如蓬勃而发的野草,郁郁葱葱长满整个心田。那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