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五例临床病例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的临床病例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28岁。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

结果

5例患者均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狭窄合并第一鳃裂瘘,其中3例伴外耳道胆脂瘤,CT示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内软组织影充填,有时其内可见气体影或骨性分隔,外耳道骨质伴不规则破坏。5例患者均行第一鳃裂瘘切除术,合并胆脂瘤的同时切除胆脂瘤,并行外耳道成形术,术后随访10~39个月,未见感染及复发。

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或不伴胆脂瘤均可与第一鳃裂瘘同时存在,影像学可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内软组织影,完整切除第一腮裂瘘管及胆脂瘤并外耳道成形术,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论述喉癌治疗后复发外科处理的原则与策略等要点和关键问题,阐述了挽救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在喉癌治疗后复发中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实施策略,强调外科处理在喉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旨在正确引导临床医生在外科处理喉癌治疗后复发时能够科学、严谨和恰当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以提高喉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近年来,喉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喉癌治疗的目标也从单一追求肿瘤控制效果,逐渐发展成肿瘤根治和器官功能保留及生存质量并举的更高层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喉癌外科治疗过程中引入精准外科的理念和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正式提出喉癌精准外科的概念,对喉癌临床治疗时精准外科的内涵和实施策略进行深入论述,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阐释,提出喉癌治疗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希望能引起业界
期刊
目的探讨PM2.5吸入暴露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模型鼻黏膜炎性细胞因子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即NC组)、AR模型组(即AR组)和AR模型PM2.5吸入暴露组(即ARE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法制备大鼠AR模型。采用PM2.5的动物吸入性暴露系统进行PM
报道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及3D打印应用于下颌骨良性肿瘤治疗的方法及经验。CAD及3D打印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功能及形态恢复良好。CAD及3D打印应用于下颌骨良性肿瘤手术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有助于皮瓣的选择及制定。
期刊
期刊
期刊
低分化喉鳞状细胞癌(鳞癌)作为喉癌的一种病理分化亚型,较高分化鳞癌少见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更易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但目前针对分化程度而制定诊疗建议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对低分化喉鳞癌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更多基础及临床研究,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充分预测与分化相关的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促进针对中国人群低分化喉鳞癌患者的治疗策略进步。
期刊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手术前后多道睡眠监测(PSG)相关参数的特征及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且均于术前行标准PSG检查的23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确诊为OSAHS的患儿被要求在术后1~3个月复查PSG。对病例资料完整的患儿手术前后的PS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的深入,喉癌的治疗尤其是中晚期喉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较大改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肿瘤及全身情况后,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重建及保留喉功能,在保证生存率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烟台芝罘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蓬莱市人民医院的外鼻肿瘤切除后较大皮肤缺损的7例患者选择双侧鼻唇沟联合皮瓣、鼻侧旋转皮瓣联合推进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8~36个月,术后皮瓣的肤色、血运、质地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对于鼻部较大皮肤缺损,视情况选择双侧鼻唇沟联合皮瓣或鼻侧旋转皮瓣联合推进皮瓣修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