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湖记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呼吸的水
  湖是上帝踩在大地上的一个脚印,也是大地上的一个秘密。时间久了,居住湖畔的人也会成为这个秘密的一部分。日兮夜兮,朝兮暮兮,人成为了湖的一部分,自然也就走进了它的心。它的心里藏着许多事。譬如一群鱼的歌与哭,是怎样在寂静的夜晚荡漾成一圈圈涟漪?譬如一丛草的怕与爱,是如何在夏季葳蕤在秋季枯败?譬如一只青蛙的吟咏,一条水虫的呓语,一叶小舟的孤独,如何被夜色笼罩,定格成不可猜度的心事?
  在陆上看湖,近看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平面,遥观是一条水天相接的长线,缺乏立体的感觉。不知道在湖里看陆上,是什么感受。这要问鱼。鱼比人清楚。鱼是水的主人。其实也不是,水滋生了鱼,水是鱼的空气。鱼只是湖的孩子。
  月色皎洁的夜晚,湖面上常常生起微风。半夜到湖畔,就能看到风的形状。偌大的湖面上,常常是安安静静的,滚圆的月亮在湖面上悬挂着,湖水里自然也有一枚,两枚月亮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水。深吸几口气,扑入鼻腔的是带有腥气的水气。腥气是湖鱼、湖虾的味道,这种味道白天微弱,夜晚尤甚。因为月色下,天地一派静谧,再无人打扰,湖里的鱼们虾们都浮了上来,围着月亮倾吐心事。白天的湖,未免会有些喧嚣,环湖堤上骑行的人群,湖畔游玩的妇孺,树林里的鸟叫,山峁上的狗吠,都会惊扰到一座湖。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云蒙湖比之西湖应该是幸福的。它是野湖,西湖是官湖。西湖因为巨大的声名,每日里会有千万人踏临游玩,甚至夜晚也不得歇,怎会有时间独自梳理自己的心事,获得一刻的安宁?云蒙湖虽然白天还会受些骚扰,但到了夜晚,它是可以自由呼吸的。
  夜观云蒙湖,水蒸气袅袅上升的样子也看得清楚,那水气呈乳白色,像炊烟,只不过比炊烟淡些,一丝一缕从湖面升腾起来,把湖面笼罩。朦胧中,几条小舟静静地泊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美妙的点缀。偶尔,会有大鱼跃出水面,搅荡起几层水波,仿佛舞会集合的口哨,午夜时分,水世界里的生灵们便活跃起来了,湖水慢慢有了动静,小舟开始轻轻摆动,像婴儿的摇篮,船上的渔夫睡得正酣,浅水处的芦苇也有了微微的颤动,湖水中的月亮起了波纹,水气更加氤氲,成为流动的湖风。
  湖风是水的呼吸。它总在夜晚把那些心事翻出来,吹过来。我曾经和朋友半夜划船去过湖心。一片水,一轮月,一叶小舟,两个未眠人,没有言语,没有交谈,就那样静静地浮在水面上。船好像不存在了,我们两个就那样漂浮在水面上。月亮就在一侧,仿佛伸手可及。一大片漫无边际的水就这样包围着我们,我们把自己的肉身完全交给了湖。湖水托付着我们。我们离开了大地、离开了泥土,离开了陆地上的一切泥淖,浮在湖上。湖水以它阔大的平静接纳了我们。天地无言,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
  一丝人到中年的悲凉感慢慢升腾起来,眼泪慢慢流了下来。那一段失意的日子里,为了生命的攀登,我不得不咬牙逆水行舟。那艰难的岁月,不仅是肉体的病痛,更有精神的创伤。像生命刮起的一场台风,席卷而来,随后降落下瓢泼大雨,把我淋成落汤鸡,但所有的委屈、失意、疲惫和痛,我都当成生命的必须硬生生咽了下去。我没有哭。此时此刻,置身水的世界里,在无声的湖面,我却突然哭出声来。
  眼泪是身体的降雨,那些混合着爱恨悲欢的泪珠,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水,它掺杂了太多的杂质而变得混浊。我的泪水像一条细小的溪流,注入湖中。朋友告诉我他曾无数次独自一人夜泊湖心,也曾对湖放声大哭,后来,他就选择了这种生活。远离尘嚣,临湖而居,借湖听风。我不到朋友的年纪,也没有朋友的决心。他说他的故事随着眼泪全部藏进了湖的心里。湖接纳了疲惫的他,让他重新来过。湖水氤氲的水气重新通过呼吸进入我的血液,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低头看着湖面上的身影,我看到了那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我自己。
  在朋友眼里,湖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宇宙,一个值得终生参悟的“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湖来比拟,所有的疑惑都可以从湖中晤出。选择临湖而居,向湖问道,是为了活得透彻,活得明白。五十岁后,朋友“归隐”湖滨,建造小木屋,开辟小田园,过上极简的生活,悠然自得,看上去比当年在红尘中叱咤风云更加惬意、享受。
  他说,人生到了后半截,就得有后半截的活法。欲望低了,火焰消了,要越活越轻,越活越慢,不能越活越重,越活越快。人本是自然的产物,回归自然,是归途,是归宿。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条通往“田园”的小路。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很有道理。——隐居在山中,面山而居,“岩扉松径長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成为一个心无挂碍的“幽人”,如山上白云,像石上青松,为的是一份自在、宽仁,是一种回归;隐居在田园,像陶渊明,“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为的是一份世俗的快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味平凡的滋味、劳作的幸福和人伦的欢乐,是一种回归;隐居在湖边呢,向水而立,凭湖而居,借湖听风,伴湖观雨,求的是一份超然的安静,这安静是外界的安静,更是内心的安静,参悟一个湖,更是了解自己,这是一份更深的参悟。卢梭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为一个湖立传,其实,是为自己立传。他不仅认识了一片水,解开了一个湖在大地的秘密,更是认识了他自己,了解生命的秘密,他是一个智者。
  朋友的话声如巨雷,常在耳边回荡。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每一个人,夜晚躺在床上,不必去听湖,听一听自己,就能听到许多“湖水”的智音。因为,人本就是水做成的。人体重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人脑是智慧的源泉,脑组织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水;血管里流动的红色的血液,百分之九十是水,就连骨骼中也有百分之十五是水。《红楼梦》里贾宝玉最先发现了这个秘密,说“女儿是水做的,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一个人慢慢变老,就是慢慢失去水分的过程。这让我想起木乃伊,那些被风干的肉体,像干涸的湖泊,慢慢蒸发了的爱恨情仇,如一缕青烟,如一片云翳,最后剩下干枯的河床,像一个生命的寓言。还有那坐化焚烧的高僧,一片烈火挥发了所有的水分,肉身缩化为晶莹的舍利,是参透生死的思想和智慧,是大德不孤,像一个生命的偈语。
  水在每一个肉体里游动,像一条条的河流。直立的人,就是一条条直立的河流;行走的人,就带着一条条行走的河流。朋友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湖泊。每一个人,都是借湖而居。
其他文献
传统的Web服务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只规定了服务的语法,而完全缺乏任何与它们有关的操作语义,即Web服务无法基于自身的语法使用户得知它具有何种功能。如何使计算机理解并处理
随着计算需求的增长,集成在芯片上的 IP核、芯片面积和功耗都在快速增加。相比2D NoC,三维片上网络具有封装密度更高、全局互联更短和通信延迟更小等特点,在可扩展性、可重用性
近年来,随着网络多媒体数据和数据库应用的增加,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尤其对音频而言,由于出现越来越多在线音乐存储和音乐检索,这就需要一
去平和县坂仔镇看宝鼎金垣,是因为林语堂。宝鼎金垣离林语堂故居太近,四五百米的距离,简直就不是距离。林语堂经常去宝鼎金垣,那就不是问题,没有任何异议。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当年穿行在坂仔传教,数十公里的安厚都去过,宝鼎金垣那就是近在咫尺,林语堂肯定也跟着去过。即便不用林至诚,这么近的距离,林语堂时常跑去玩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林语堂故居出发,沿着右边的巷子穿过去,几十米就到了“九间头”。“九间头
期刊
因为花事  一生能有多少时光  贴近花枝的脸  草叶牵手露水十分钟  记了一辈子  雪花的睫毛  覆盖大地  积攒了汪洋般的点滴  奔波之后  闻见风雨的香味  再听李健《贝加尔湖畔》  遥远的湖面  亲近的脸  你的波光有青春的绵延  心碎的感觉  沉醉的感觉  谁能说出你深渊的依恋  拥抱着梦境  拥抱着微风  你青草的心中荡漾天涯的悠远  思恋一生的梦呵  纯净少年  你寂立在水云交接的刹那
期刊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复制与传播变得非常方便,数字化产品的版权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隐藏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古城湘潭曲曲巷十八号,是一个极为精致的小院,院墙很高,满满地蓄着花光树色,牡丹、海棠、萱草、牵牛、玉兰、菊花、竹子,还有一棵老梅树,梅花开出来不是红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绿的,懂行的说那是绿萼梅,名品!院门很重很黑,两扇门上分别缀着古旧色的兽头,兽口里衔着圆硕的铜环,这叫“辅首衔环”,象征着一种昔日的气派。客人来了,一摇铜环就会发出清亮悦耳的声音,叮当、叮当,金属之声溅得满巷子都是。  在上个世纪五十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提出智能工业,智慧工业的要求。三维重建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个研究分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特点提高了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