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各中小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素质需求、以及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改革;提出了在教学环境、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理念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为指导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素质要求分析
笔者通过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突出等素质,但对珠算技能和数学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
会计人才的职业操守,在会计行业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是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素质。从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在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职业操守选择项里,爱岗敬业被用人单位列为首项。有多家单位反映,现在一些刚上岗的大学生工作不积极、心浮气躁、私心重且缺乏吃苦精神,结果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最终使得工作非常被动,给单位也造成了许多麻烦。因此,这些企业希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实际上也是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只具备单一能力是很难应对工作需要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大学生从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来有目标的培养自己。
1、实际操作能力。
从调查显示,几乎全部企业把实际操作能力放在了首位,有工作经验相当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1)由会计工作性质决定的。会计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为达到节省培训成本目的。企业始终是以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利润为目的的,因此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减少了人工培训成本的支出。
2、团队合作能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视,有87.9% 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做了相应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团队,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协同作战,集思广益。在会计工作中,各个岗位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
(三)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非常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可塑性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知识、金融学、税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这些知识都是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会计人才所做的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但目前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合;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计实践教材落后, 教学方式单一。会计实践教学还处于相对簿弱的环节。对如何提高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不够。在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却轻视实践;重视书本却轻视实务;重视课堂教学却轻视实验教学的“三重三轻”现象。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改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目前高职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对素质教育提的多、讲的多,实施成效少。会计本身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专业人才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并且要具备此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正确对待竞争、挑战、机遇,能关心他人、与人共处,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所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育,切实把综合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高校的管理者高度重视,配备高技能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的训练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强化训练措施,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三)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
1、加强实踐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实践教学创新,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实践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可以聘用企业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兼任讲师,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讲授能力,既培养了学生,也培训了教师,强化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设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进。(1)加强基础训练。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电算化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性实验,以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软件及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2)强化专业训练。这项训练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综合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接近实际工作,并深化学生在前两个模块中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上得到应用和发挥。□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08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现任教于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教育发展.2009,(11).
[2]袁红萍.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2010,(10).
[3]王远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新型会计专业人才.2009,(4).
[4]万晓文.市场导向下的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会计教育天地,2010.(5).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素质要求分析
笔者通过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突出等素质,但对珠算技能和数学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
会计人才的职业操守,在会计行业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是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素质。从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在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职业操守选择项里,爱岗敬业被用人单位列为首项。有多家单位反映,现在一些刚上岗的大学生工作不积极、心浮气躁、私心重且缺乏吃苦精神,结果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最终使得工作非常被动,给单位也造成了许多麻烦。因此,这些企业希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实际上也是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只具备单一能力是很难应对工作需要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大学生从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来有目标的培养自己。
1、实际操作能力。
从调查显示,几乎全部企业把实际操作能力放在了首位,有工作经验相当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1)由会计工作性质决定的。会计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为达到节省培训成本目的。企业始终是以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利润为目的的,因此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减少了人工培训成本的支出。
2、团队合作能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视,有87.9% 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做了相应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团队,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协同作战,集思广益。在会计工作中,各个岗位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
(三)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非常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可塑性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知识、金融学、税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这些知识都是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会计人才所做的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但目前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合;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计实践教材落后, 教学方式单一。会计实践教学还处于相对簿弱的环节。对如何提高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不够。在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却轻视实践;重视书本却轻视实务;重视课堂教学却轻视实验教学的“三重三轻”现象。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改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目前高职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对素质教育提的多、讲的多,实施成效少。会计本身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专业人才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并且要具备此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正确对待竞争、挑战、机遇,能关心他人、与人共处,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所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育,切实把综合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高校的管理者高度重视,配备高技能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的训练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强化训练措施,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三)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
1、加强实踐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实践教学创新,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实践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可以聘用企业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兼任讲师,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讲授能力,既培养了学生,也培训了教师,强化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设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进。(1)加强基础训练。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电算化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性实验,以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软件及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2)强化专业训练。这项训练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综合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接近实际工作,并深化学生在前两个模块中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上得到应用和发挥。□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08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现任教于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教育发展.2009,(11).
[2]袁红萍.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2010,(10).
[3]王远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新型会计专业人才.2009,(4).
[4]万晓文.市场导向下的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会计教育天地,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