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不同植被覆盖下红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明赣南地区红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取样法,研究赣南地区3种不同母质(花岗岩、红砂岩以及第四纪红土)在不同植被覆盖下的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红壤总有机碳含量基本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土层下降幅度不同:在20 cm处,土样的下降幅度为41%~65%;在40 cm处,土样下降幅度为20%~36%。不同母质发育红壤有机碳比较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土发育红壤总有机碳含量最低。与林下裸地比较,灌草地与林草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提高。植被覆盖率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表现为:植被覆盖率越高,有机碳含量也越高。
  关键词:赣南;红壤;植被覆盖;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成土母质;土层深度
  中图分类号: S15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445-03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0122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32BAB213020);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编号:GJJ13645);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KDL2012-06、201306)。
  作者简介:黄艳(1991—),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与“3S”技术。E-mail:hygnnu@163.com。
  通信作者:徐祥明,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xmingx2007@163.com。土壤有机碳(SOC)在全球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它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且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对土壤质量和气候变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1-2]。全球约有1 500 Pg碳是以有机质形态储存于地球土壤中[3]。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不同土地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极为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方晰等对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4];范永刚等以巴音布鲁克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山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山草原化草甸>高山草原[5];杨晓梅等研究了不同林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OC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柴松林>辽东栎林>油松林[6]。有研究表明,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因子都与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影响。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关键因素随土壤深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影响0~20 cm土层有机碳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盖度,20~40 cm 土层为草地生产力,40~60 cm土层为土壤黏粉粒含量;其他影响因素如年均温度和土壤特性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盖度和草地生产力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7]。
  红壤是赣南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可在多种母质中发育形成。红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在不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本研究以赣南地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红壤为对象,设置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每种母质各设置林下裸地、灌草地、林草地3种不同的植被覆盖,以林下裸地为参照,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对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布规律,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赣南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及样品采集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此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处夏季炎热,降水量充沛,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达到1 500 mm左右。样地海拔不高,土壤母质多种多样,主要有花岗岩、红砂岩和第四纪红土等。本研究分别以3种不同母质(花岗岩、红砂岩和第四纪红土)和不同植被覆盖(林下裸地、灌草丛、林草地)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表1)。
  2.2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测定[8]。
  2.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计算[8]
  式中:O.M表示土壤总有机碳的质量分数,%;c表示重铬酸钾(1/6 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1表示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V0表示空白标定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V表示滴定土样用去硫酸亚铁溶液体积,mL;M表示1/4碳的摩尔质量,M(1/4C)=3 g/mol;1.08表示氧化校正系数;m表示风干土样质量,g。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植被覆盖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
  2.1.1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垂直剖面上花岗岩红壤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的趋势,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9-12]相似。表层土的总有机碳含量最高, 林草地和灌草丛表1样地采集信息母质采样地点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率
  4.834.1赣州章贡区灌草丛20乔木:马尾松;灌草丛:狗牙根、蜈蚣草、牛筋草、雀稗0~20
  20~404.901.2赣州章贡区林下裸地8乔木:马尾松;灌草丛:早熟禾、雀稗0~204.820.5
  表层土各自占整个垂直剖面的50%。在0~20 cm的土层内,林草地的总有机碳含量是灌草丛的1.45倍;在40~60 cm的土层内,林草地总有机碳含量低于灌草丛。整体而言,林下裸地含量最低。3种不同植被覆盖下的总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植被覆盖度,即林草地的植被覆盖度达85%,灌草丛为50%,林下裸地为0,植被覆盖度越高,地表的枯枝落叶越多,转化为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就越高。
  2.1.2红砂岩发育的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从图2可以看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总有机碳整体上从大到小依次为灌草丛>林草地>林下裸地。在0~20 cm内,灌草丛总有机碳含量是林下裸地、林草地的4.5、1.4倍。无论是灌草丛还是林草地,在整个垂直剖面上的总有机碳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差异与植被类型、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性质有关[13]。   2.1.3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由图3可以看出,在整个垂直剖面上,林草地的总有机碳含量是最高的。第四纪红土总有机碳分布规律为林草地>灌草丛>林下裸地。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率的原因,林草地植被覆盖率达60%,灌草丛植被覆盖率为20%,林下裸地为8%,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可见,植被覆盖率对总有机碳的分布是有影响的。
  2.2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
  图4表明,不同母质在同一植被覆盖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总有机碳垂直分布规律是不同的。灌草丛和林下裸地的总有机碳含量整体上分布规律表现一致,即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林草地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可见,总有机碳含量最少的是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花岗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影响总有机碳分布的原因可能与植被覆盖率有关,灌草丛和林下裸地的植被覆盖率均为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而在林草地植被条件下,花岗岩母质植被覆盖率达85%,而花岗岩为60%,可见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因素。
  3讨论
  渠开跃等研究了辽东山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规律一致,均为表层>亚表层>底层[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不同植被覆盖下的红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且递减趋势略有不同,总体上大致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递减”的趋势。
  本试验还探讨了植被覆盖度对总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土壤植被覆盖对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成土母质有所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上[15]。研究区各样地所属植被覆盖类型主要是林草地、灌草丛和林下裸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表现为林下裸地最低。李龙波等研究发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为阔叶林草地>针叶林草地>灌木林草地>草地>荒地[13]。本试验研究了植被覆盖率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植被覆盖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
  本试验还研究了在母质和植被覆盖条件共同作用下总有机碳分布的规律:在相同母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花岗岩以及第四纪红土的植被覆盖率表现为林草地>灌草丛>林下裸地,总有机碳含量也表现出相应的一致性;红砂岩植被覆盖率表现为灌草丛>林草地>林下裸地,总有机碳分布情况也表现出相应的规律性。可见,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植被覆盖率越高,总有机碳含量也越高。
  4结论
  红壤总有机碳在整个垂直剖面上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的趋势。不同母质总有机碳分布有所不同,整体上来看,第四纪红土的总有机碳含量最少,红砂岩与花岗岩的总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略有不同,在同一植被覆盖类型(林草地)中,花岗岩高于红砂岩,在灌草地和林下裸地中,红砂岩高于花岗岩。可见,母质并不是影响有机碳分布的唯一因素。
  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不同土层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幅不同,在20 cm深处,林草地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降最快,下降幅度介于41%~65%之间;其次是灌草地,下降幅度介于28%~43%之间。土层深度越大,总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幅度越小。由此可见,植被会影响总有机碳的分布。总有机碳的分布与植被覆盖率关系密切,表现为植被覆盖率越高,红壤总有机碳含量越高。
  参考文献:
  [1]Eswaran H,Berg E V,Reich P. Organic carbon in soils of the world[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3,57:192-194.
  [2]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 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100-109.
  [3]Lal R. World soils and greenhouse effect[J]. Global Change Newsletter,1999,37:4-5.
  [4]方晰,田大伦,项文化,等.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18-423.
  [5]范永刚,胡玉昆,李凯辉,等. 巴音布鲁克主要草地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79-184.
  [6]杨晓梅,程积民,孟蕾,等. 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32-135.
  [7]傅华,陈亚明,王彦荣,等. 阿拉善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2004,24(3):469-476.
  [8]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06-107.
  [9]徐桂林,方晰,田大伦,等.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3):333-340.
  [10]周纯亮,吴明,刘满强,等. 中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J]. 土壤通报,2010,3(3):568-572.
  [11]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等. 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3):11-16.
  [12]王长庭,龙瑞军,刘伟,等. 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碳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关系[J]. 资源科学,2010,32(10):2022-2029.
  [13]李龙波,涂成龙,赵志琦,等.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同位素组成研究[J]. 地球与环境,2011,39(4):441-449.
  [14]渠开跃,冯慧敏,代力民,等.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J]. 土壤通报,2009,6(6):1316-1320.
  [15]宋莎,李廷轩,王永东,等. 县域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土壤,2011,43(1):44-49.杨莎莎,邱雪晨,常玲. 南岭4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力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48-451.
其他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细支烟原料的工业适用性及精选效率,选取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翠碧一号原烟进行外观分类及质量评价。针对细支烟原料需求,通过对各类别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应用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确定烟叶精选外观品控指标(身份、色度),应用证据权重确定外观指标要求(身份:中等-稍厚,色度:强-浓),模型准确率达82.69%。结果表明,采用模型确定的外观敏感性指标,精选效
摘要:以安徽省六安市罗集乡14个村的家庭农场主、普通农户、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执行主体对于“三权分置”政策的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引导不到位、政策维护不到位。依据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得出,政策存在执行偏差的原因是政策制定存在缺陷、执行机构自身不足、环境因素负面影响、目标群体认识(认知)差异,并得
摘要:竹节参是我国珍稀濒危中药材,研究其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可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人参皂苷异源生物合成及竹节参分子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竹节参转录组测序结果为数据来源,筛选编码蛋白基因序列(coding sequence,简称CDS)碱基数不小于300 bp的 11 199 条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和SPSS软件分别统计竹节参基因密码子GC含量、密码子第3位的(C G)
摘要:为选择合适的模型对干旱区典型植物梭梭和柽柳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较好地反映植株的光合特性,采用3种典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对梭梭和柽柳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E),并结合决定系数
摘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具有聚集资金、配置土地资源及分散风险等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农业经营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缓解了我国农民融资无有效抵押品的困境。然而,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在全国逐步展开,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来自不同层面的风险且日益突出,如农村土地经营权处置风险、信用风险等,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推广的步伐。因此,以农村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模式为视角,对农村土地经营
摘要:为了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绵羊胚胎附植期和发情周期子宫内膜中mRNA的表达模式。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妊娠21 d母羊全身组织和妊娠9、13、17、21、25 d 的母羊子宫内膜组织TLR4基因的表达以及绵羊卵泡期与黄体期母羊子宫内膜组织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TLR4基因在肝脏、脾脏、卵巢、输卵管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栽培方式;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总酚  马铃薯广泛分布于地中海地区、欧洲、南美洲、东亚(中国)和南亚。马铃薯适应性强、易种植,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马铃薯脂肪含量低,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质,并且含有大量的酚类、维生素等抗氧化物质[1]。抗氧化物质能与自由基反应,形成非反应性的稳定自由基,从而降低自由基造成损伤的能力,保护身体免受诸如
摘要:为创制矮牵牛三倍体种质并对其进行细胞学研究,以矮牵牛二倍体、四倍体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并与双亲进行农艺性状、解剖学比较,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以二倍体、四倍体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可获得三倍体矮牵牛,但结籽率均较低;(2)同源三倍体终变期大部分细胞内都出现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共存的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出现游离在赤道板外的染色体
关键词:优质稻米;评定;生产;影响因素  随着新时代农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农产品,这加快了优质稻米发展。各地出现了诸多“XX好大米”“XX好稻米”等评比活动,推动稻米生产向着健康安全、品质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和熟悉优质稻米评比标准和方法,普及优质稻米主要生产技术要点,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时代农业发展目标,谨以本文提供参考和帮助[1]。  1 优质稻米评定方法  优
关键词:生物炭;菌肥;基质性质;元宝枫;生理生长特性  生物炭(biochar)通常指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富碳产物,炭化后具有多微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施入土壤后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升肥料利用率[1-2]。相关研究表明,单施生物炭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或增产,而生物质炭与有机肥料配施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且不同配施方式生物质炭对土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