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大学人才培养两大方面,本文对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措施,以期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协调,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 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53-01
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脱节的一些表现
(一)学籍管理[1]
从管理对象上讲,学籍管理属于学生管理,从工作内容上讲,学籍管理属于教学管理。这样,不同的学校会将学籍管理设立于不同的部门,如果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脱节和分离的矛盾就会随之而来。例如,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目前的高校采用的是教育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通常由教务部管理,可学生学籍管理中的某些日常事务如学生的学籍异动、学籍注册等有时又是由辅导员来完成,这样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工作出现多头管理,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二)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通常由学工部门负主责,这不是说教务部门就没有责任,做“甩手掌柜”不用管了,现实中教学管理人员对学风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务管理人员发现某些班级的上课率不高,就认为是学工部门没有抓好学风,具体就是认为带该班级的辅导员学风管理不严所致,甚至该门课的教师也持类似的观点。再例如,教务处的教学督导组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组织的对上课情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通常只是教师,而对上课率和课堂纪律等很少关注或作为一个考核点,片面认为上课率和课堂纪律是学工部门的事情。
(三)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教务和考务方面事情的,例如,教材征订、学生选课、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学生评教、大学生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工作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可具体的组织执行又往往是学工部门,例如,辅导员负责,这其中有些工作本来应该是教务秘书的工作,由于辅导员对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等不熟悉等原因,容易出现通知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大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
理想的课外社团活动是能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让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巩固专业知识,但学工部门因为对人才培养不甚了解,导致这些活动未能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另一方面活动本身泛滥和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而教务管理部门对这些学生活动,不论是结合了培养方案的或者游离于培养方案的活动都没有兴趣,也不想有兴趣,当学生们想请假的时候,教学秘书一般都不允许,他们通常的理由是活动会干扰到学习,殊不知有些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个人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教务和学工的联动机制[2]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的来组织和协调:1.领导层面:主要校领导要主动思考和协调;分管领导达成共识,并保持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2.部门层面:教务部(处)和学生部(处)须有具体有效的协调措施和方案。3.系层面:组织与协调系内的专业课教师、教务秘书和辅导员等要统一认识,并在日常的教务和学工活动方面实行及时的信息共享。一些各自领域的政策也可以组织交换学习,这样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得到引导和处理。
(二)教风学风的齐抓共管
教务部(处)只抓教风,学生部(处)只抓学风的单边行动的做法必须改变,要确立教风学风治理的协调配合,以学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以呈现教风学风齐头并进、互动良好、学风淳正的积极局面,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逐步建立与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 如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通气会制度,例如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的通气会,
2.建立课任教师和辅导员的一系列制度。如(1)定期的相互交流制度,协作制度;(2)课堂考勤制度,例如每个老师对自己教授的那科在旷课,迟到方面的特别要求可以和辅导员知会一下,以便辅导员在查上课率、抓旷课学生和其谈话时强调,敲响该学生警钟。
3.教学状况月报制,及时和定期联系家长制。例如辅导员可以把全部学生或者重点关注的学生的上课情况,生活情况等情况汇总整理后让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以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培养或者挽救形成合力,尽力避免学生到最后出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4.领导接待学生及听课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一点我校就做得挺好,在校园网的首页公布主要校领导的接待日,下一步还将设立领导的听课制度,实现了类似中央台的“走基层” 可以较全面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上课情况,使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更贴近实际,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适量上课制度
通过这两个制度的实行可以让教师和辅导员更加理解对方工作的环境,从而让教学和辅导更有针对性,利于各自工作的开展,利于工作效果的达到,也更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一举多赢。
【参考文献】
[1]陈猛.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蔡志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与融合[J].教学管理,2012(2).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 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53-01
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脱节的一些表现
(一)学籍管理[1]
从管理对象上讲,学籍管理属于学生管理,从工作内容上讲,学籍管理属于教学管理。这样,不同的学校会将学籍管理设立于不同的部门,如果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脱节和分离的矛盾就会随之而来。例如,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目前的高校采用的是教育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通常由教务部管理,可学生学籍管理中的某些日常事务如学生的学籍异动、学籍注册等有时又是由辅导员来完成,这样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工作出现多头管理,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二)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通常由学工部门负主责,这不是说教务部门就没有责任,做“甩手掌柜”不用管了,现实中教学管理人员对学风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务管理人员发现某些班级的上课率不高,就认为是学工部门没有抓好学风,具体就是认为带该班级的辅导员学风管理不严所致,甚至该门课的教师也持类似的观点。再例如,教务处的教学督导组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组织的对上课情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通常只是教师,而对上课率和课堂纪律等很少关注或作为一个考核点,片面认为上课率和课堂纪律是学工部门的事情。
(三)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教务和考务方面事情的,例如,教材征订、学生选课、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学生评教、大学生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工作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可具体的组织执行又往往是学工部门,例如,辅导员负责,这其中有些工作本来应该是教务秘书的工作,由于辅导员对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等不熟悉等原因,容易出现通知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大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
理想的课外社团活动是能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让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巩固专业知识,但学工部门因为对人才培养不甚了解,导致这些活动未能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另一方面活动本身泛滥和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而教务管理部门对这些学生活动,不论是结合了培养方案的或者游离于培养方案的活动都没有兴趣,也不想有兴趣,当学生们想请假的时候,教学秘书一般都不允许,他们通常的理由是活动会干扰到学习,殊不知有些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个人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教务和学工的联动机制[2]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的来组织和协调:1.领导层面:主要校领导要主动思考和协调;分管领导达成共识,并保持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2.部门层面:教务部(处)和学生部(处)须有具体有效的协调措施和方案。3.系层面:组织与协调系内的专业课教师、教务秘书和辅导员等要统一认识,并在日常的教务和学工活动方面实行及时的信息共享。一些各自领域的政策也可以组织交换学习,这样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得到引导和处理。
(二)教风学风的齐抓共管
教务部(处)只抓教风,学生部(处)只抓学风的单边行动的做法必须改变,要确立教风学风治理的协调配合,以学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以呈现教风学风齐头并进、互动良好、学风淳正的积极局面,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逐步建立与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 如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通气会制度,例如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和学生工作方面的通气会,
2.建立课任教师和辅导员的一系列制度。如(1)定期的相互交流制度,协作制度;(2)课堂考勤制度,例如每个老师对自己教授的那科在旷课,迟到方面的特别要求可以和辅导员知会一下,以便辅导员在查上课率、抓旷课学生和其谈话时强调,敲响该学生警钟。
3.教学状况月报制,及时和定期联系家长制。例如辅导员可以把全部学生或者重点关注的学生的上课情况,生活情况等情况汇总整理后让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以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培养或者挽救形成合力,尽力避免学生到最后出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4.领导接待学生及听课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一点我校就做得挺好,在校园网的首页公布主要校领导的接待日,下一步还将设立领导的听课制度,实现了类似中央台的“走基层” 可以较全面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上课情况,使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更贴近实际,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适量上课制度
通过这两个制度的实行可以让教师和辅导员更加理解对方工作的环境,从而让教学和辅导更有针对性,利于各自工作的开展,利于工作效果的达到,也更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一举多赢。
【参考文献】
[1]陈猛.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蔡志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与融合[J].教学管理,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