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字不仅有巩固识字的效果,而且通过写字训练,学生能具体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会汉字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当今社会电脑打字技术普及,却往往出现打字高手确是写字低能的现象;拥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学生终身受益。由此可见,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一年级的写字起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注重写字的品质。
【关键词】写字教学;书写准备;书写过程;书写评价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30-02
【作者简介】吴华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兼职书法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笔画的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法、肢体演示法引导学生注意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在多年的一年级教学中,笔者把写字教学活动也巧妙地分为“起笔”阶段、“行笔”阶段及“收笔”阶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起笔”阶段
(一)写字姿势的训练
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严格做到“三个一”的写字姿势更是如此。首先,在轻松愉快的坐姿歌中学坐姿:头摆正、肩放平,身子挺直稍前倾,胸离课桌约一拳,两腿并拢脚放平。其次,讲解、示范执笔的要求,并手把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最后,通过开展“寻找写字姿势最好的小朋友”的竞赛活动,结合有效家校联系,使学生人人都在起步阶段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写字知识的铺垫
1.认识田字格
除了让学生了解田字格里的四小格及横虚线、竖虚线外,还让他们知道田字格中心和四个小格的中心各在什么地方。这样,运用田字格练字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知觉的精确度,帮助他们掌握好笔画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
2.选择合适的用具
《论语·魏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学生写自己的名字,观察学生写字用力的程度,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铅笔型号。写字用力较小的学生选用2B,写字用力较大的学生选用2H,写字用力均匀的学生则选用HB。尊重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特点,为学生能写出线条美、浓淡适宜的字进行细致的引导。
(三)写字兴趣的培养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写字教学中对写字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故事激励法。利用小海粟讲堂向学生讲述怀素、米芾、王献之等古代书法家的故事,让他们在榜样的激励下自发努力。
2.作品激励法。结合学校的艺术选修课程,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身边书法作品的魅力,从而激发写好字的良好愿望,明确自己在写字方面努力的方向。
3.评价激励法。采用“成功—喜悦—兴趣”这种兴趣产生发展的最佳动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板书讲解、范写、电化教学、表演观摩、书写游戏、作品欣赏讲评等形式结合生字的特点巧妙运用,使学生写字情绪饱满。在批改作业时,又采用因人而定成绩,不仅横向比较,更注重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与更浓厚的兴趣。
二、“行笔”阶段
(一)基本笔画的书写
现在一些学生的字写得像火柴棍搭出来的,这是忽视基本笔画的训练和正确运笔的结果。在拼音教学时,提前进行“、一、丨、丿、”等基本笔画的训练,再结合生字中出现的派生笔画继续练习运笔方法。写字时,严格按要求书写,养成写每个字都运笔的习惯。运笔的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横要平,竖要直,提、撇要尖,捺有脚,折有角就得顿,小小点要写好,落笔轻轻收笔重。”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可帮助学生掌握运笔要领。
(二)间架结构的认识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认真观察用笔的起、收,体会用笔的提、按、轻重、快慢、方圆之妙;认真观察笔画的连接、搭配、组合即字之结构,把握字的体貌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写出来就得心应手,也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可知独体字、合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功能规律,从而能举一反三,掌握大量汉字的正确书写。遇到笔画特别多或特别少的字,教师要重点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努力练习。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把握结构特点,笔者采用了积木搭配法。如:桃、跃、冲等左窄右宽的字,用“ ”表示;歌、划、刮等宽右窄的字,用两个等宽等高积木搭配表示;逃、赶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用小蜗牛卡通积木表示。通过这样的演示,使学生形象化地掌握汉字的结构特征。
(三)写字能力的提高
学生写字,不但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和运笔的方法,而且要通过描红和临帖,循序渐进地提高写字能力。
描红不是一件依葫芦画瓢的事。描红之前,要先练习起笔、行笔、收笔、初步懂得运笔的方法;然后默记所写的红色范字的形态,再看看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笔画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按笔顺描写。描红时送笔要慢些,所写的笔画一定成形,努力做到红色恰好被铅笔覆盖。
临帖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形态和笔画的写法以及结构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下笔。每临一遍后,要对照范字研究改进,逐步做到写出的字和范字相似,逐渐达到整行字的美观。
三、“收笔”阶段
只有当教师的“导”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思”,再通过有效的练习逐渐变技为能时,才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训练中,加强对学生个体的指导,采用“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同桌小声讨论,但不要大声喧哗;自己独立书写完,同桌交互作业互批互评;自己对自己的作业进一步修改,配合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在写字时心情愉悦。在教学基本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在田字格本上“自由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勇于对教师范字进行评议,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写字的兴趣和写好字的持久动力,学生的每一次写字作业笔者都认真考核,获优质评语的作业即可获得写字星一枚,一周公示,一月评选“小小书法家”,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并提高了写字能力。
综上所述,写字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从整体上去把握,从细节上去引导,扎扎实实地书写“每一笔”,让一年级学生在写字练习中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邱振中.愉快的书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兆臣.书品[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关键词】写字教学;书写准备;书写过程;书写评价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30-02
【作者简介】吴华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兼职书法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笔画的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法、肢体演示法引导学生注意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在多年的一年级教学中,笔者把写字教学活动也巧妙地分为“起笔”阶段、“行笔”阶段及“收笔”阶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起笔”阶段
(一)写字姿势的训练
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严格做到“三个一”的写字姿势更是如此。首先,在轻松愉快的坐姿歌中学坐姿:头摆正、肩放平,身子挺直稍前倾,胸离课桌约一拳,两腿并拢脚放平。其次,讲解、示范执笔的要求,并手把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最后,通过开展“寻找写字姿势最好的小朋友”的竞赛活动,结合有效家校联系,使学生人人都在起步阶段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写字知识的铺垫
1.认识田字格
除了让学生了解田字格里的四小格及横虚线、竖虚线外,还让他们知道田字格中心和四个小格的中心各在什么地方。这样,运用田字格练字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知觉的精确度,帮助他们掌握好笔画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
2.选择合适的用具
《论语·魏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学生写自己的名字,观察学生写字用力的程度,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铅笔型号。写字用力较小的学生选用2B,写字用力较大的学生选用2H,写字用力均匀的学生则选用HB。尊重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特点,为学生能写出线条美、浓淡适宜的字进行细致的引导。
(三)写字兴趣的培养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写字教学中对写字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故事激励法。利用小海粟讲堂向学生讲述怀素、米芾、王献之等古代书法家的故事,让他们在榜样的激励下自发努力。
2.作品激励法。结合学校的艺术选修课程,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身边书法作品的魅力,从而激发写好字的良好愿望,明确自己在写字方面努力的方向。
3.评价激励法。采用“成功—喜悦—兴趣”这种兴趣产生发展的最佳动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板书讲解、范写、电化教学、表演观摩、书写游戏、作品欣赏讲评等形式结合生字的特点巧妙运用,使学生写字情绪饱满。在批改作业时,又采用因人而定成绩,不仅横向比较,更注重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与更浓厚的兴趣。
二、“行笔”阶段
(一)基本笔画的书写
现在一些学生的字写得像火柴棍搭出来的,这是忽视基本笔画的训练和正确运笔的结果。在拼音教学时,提前进行“、一、丨、丿、”等基本笔画的训练,再结合生字中出现的派生笔画继续练习运笔方法。写字时,严格按要求书写,养成写每个字都运笔的习惯。运笔的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横要平,竖要直,提、撇要尖,捺有脚,折有角就得顿,小小点要写好,落笔轻轻收笔重。”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可帮助学生掌握运笔要领。
(二)间架结构的认识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认真观察用笔的起、收,体会用笔的提、按、轻重、快慢、方圆之妙;认真观察笔画的连接、搭配、组合即字之结构,把握字的体貌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写出来就得心应手,也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可知独体字、合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功能规律,从而能举一反三,掌握大量汉字的正确书写。遇到笔画特别多或特别少的字,教师要重点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努力练习。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把握结构特点,笔者采用了积木搭配法。如:桃、跃、冲等左窄右宽的字,用“ ”表示;歌、划、刮等宽右窄的字,用两个等宽等高积木搭配表示;逃、赶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用小蜗牛卡通积木表示。通过这样的演示,使学生形象化地掌握汉字的结构特征。
(三)写字能力的提高
学生写字,不但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和运笔的方法,而且要通过描红和临帖,循序渐进地提高写字能力。
描红不是一件依葫芦画瓢的事。描红之前,要先练习起笔、行笔、收笔、初步懂得运笔的方法;然后默记所写的红色范字的形态,再看看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笔画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按笔顺描写。描红时送笔要慢些,所写的笔画一定成形,努力做到红色恰好被铅笔覆盖。
临帖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形态和笔画的写法以及结构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下笔。每临一遍后,要对照范字研究改进,逐步做到写出的字和范字相似,逐渐达到整行字的美观。
三、“收笔”阶段
只有当教师的“导”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思”,再通过有效的练习逐渐变技为能时,才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训练中,加强对学生个体的指导,采用“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同桌小声讨论,但不要大声喧哗;自己独立书写完,同桌交互作业互批互评;自己对自己的作业进一步修改,配合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在写字时心情愉悦。在教学基本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在田字格本上“自由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勇于对教师范字进行评议,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写字的兴趣和写好字的持久动力,学生的每一次写字作业笔者都认真考核,获优质评语的作业即可获得写字星一枚,一周公示,一月评选“小小书法家”,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并提高了写字能力。
综上所述,写字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从整体上去把握,从细节上去引导,扎扎实实地书写“每一笔”,让一年级学生在写字练习中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邱振中.愉快的书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兆臣.书品[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