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17-羟孕酮的正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末梢血17-羟孕酮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共18 461例纳入本研究。新生儿出生后72 h后采集末梢血,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羟孕酮水平。根据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数、采血时日龄、是否住院治疗分组;18 461例中,2 997例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根据其全血血糖水平、酸碱平衡状况以及是否电解质紊乱分组;比较各组间17-羟孕酮水平。17-羟孕酮水平采用几何均数(95%CI)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 461例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为0.0~196.0 nmol/L,几何均数为5.7(5.6~5.8) nmol/L;男性(n=10 026)与女性(n=8 435)分别为6.1(6.0~6.2)与5.4(5.2~5.5) nmol/L;剖宫产(n=7 014)与阴道分娩者(n=11 447)分别为6.2(6.0~6.3)与5.5(5.4~5.6) nmol/L;多胎妊娠(n=656)与单胎妊娠者(n=17 805)分别为8.7(8.2~9.3)与5.6(5.6~5.7) nmol/L;住院治疗(n=2 997)与未住院治疗者(n=15 464)分别为8.0(7.7~8.4)与5.4(5.3~5.5) nmol/L。男性、剖宫产、多胎及住院治疗者的血17-羟孕酮水平较高(Z值分别为-10.65、-10.88、-14.21和-27.63,P值均<0.05)。分别比较8组不同胎龄、7组不同出生体重和5组不同采血时日龄的新生儿17-羟孕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409.25、1 510.30与636.60,P值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胎龄≥29周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体重<4 000 g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随出生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采血时日龄3、4和5 d组的17-羟孕酮水平呈下降趋势。2 997例住院新生儿中,酸碱失衡组与平衡组的17-羟孕酮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9.7(8.6~10.8)与7.0(6.3~7.7) nmol/L,电解质紊乱组和电解质正常组分别为9.4(8.5~10.3)与7.9(7.5~8.3) nmol/L,酸碱失衡组和电解质紊乱组均较高(Z值分别为-6.21和-4.49,P值均<0.05)。低血糖、正常血糖、高血糖水平的3组新生儿17-羟孕酮水平分别为9.7(9.1~10.4)、8.1(7.6~8.6)与8.6(6.7~11.1) nmol/L,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均高于正常血糖组(Z值分别为-4.18和-2.11,P值均<0.05)。根据R2值,前3位影响因素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和血糖(R2值分别为0.200、0.115和0.08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9个影响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按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血糖、酸碱平衡、胎数、血电解质、分娩方式、性别和采血时日龄。 

结论

新生儿末梢血17-羟孕酮水平受到胎龄、出生体重、血糖、酸碱平衡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病理亚分期在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以及T1me(T1-微浸润和T1-广泛浸润)亚分期系统作为T1G3患者亚分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原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7例,其中56例患者的基础资料、病理阅片及随访完整。按照T1me分期法,将56例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获得的病理标本分为T1m期17例(A组)和T1e期39例(B组),然后分析患者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发病2次者70例,3次者12例,>3次者3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分析复发前后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预测变量为结石类型、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转移性肾癌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26~75岁,中位年龄52岁。AJCC分期T3期35例,T4期31例。所有患者均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单一脏器转移52例,多发脏器转移14例。手术切除原发肾脏病灶病理检查确诊61例,穿刺病理检查确诊5例。肾透明细胞癌6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采用口服舒尼替尼标准4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单中心收治的392例因肾肿瘤行RLP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完全被正常肾实质包绕的肿瘤定义为内生型肾肿瘤(48例),其余为非内生型(3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侧别、直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inside-out transobturator transvaginal tape,TVT-O)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安全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TVT-O治疗的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44~88岁,平均(56±9)岁。主要症状为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频繁出现的尿失禁
目的介绍晨笛网压缝合术的方法并探讨其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创了晨笛网压缝合术。应用于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均成功保留子宫。回顾性分析晨笛网压缝合术对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晨笛网压缝合术方法如下:采用0号可吸收线,1/2弧度,10×24圆针。第一条缝线,缝合走行同B-Lynch缝合术,不同要点是:(1)间断3 cm褥式缝合。(2)近宫角
期刊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复苏情况。 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高危产妇分娩的3 42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根据新生儿复苏情况分为不需复苏组、初步复苏组、初步复苏+气囊/T-组合正压通气复苏组(简称正压通气组)、需要气管插管和/或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复苏组(简称气管插管组)。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临床情况的差异及新生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