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养猪场在采取综合防病措施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适量用药、及时免疫、合理用药等,以期指导养猪场综合防病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养猪场;综合防病;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94-01
当前,我国养猪生产正处于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型期,规模养猪场效益则取决于疾病防控工作的好坏。疫苗免疫、环境消毒和对症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几个关键措施,但药物对疾病的防治仍然处于重要的主导地位。猪的疾病发生实际上是有规律的,如何好好利用兽药来防治猪场疾病,尤其是普通病成为许多猪场管理人员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综合防病措施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新、老猪场要区别对待
新猪场要求做好疫苗免疫记录、药物使用记录和猪群发病记录。老猪场要预测猪群在下一阶段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疾病,并了解这些疾病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方案。
2针对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方案
对于使用药物时间的选择,一般应该选择在疾病曾经暴发时间的前3~5d,因为此时用药到疾病暴发期时药效正好得到发挥,对于疾病的控制是很有利的。不同阶段的猪需防治的对象不同。产房内仔猪需注意的主要疾病有黄白痢、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等疾病;母猪疾病主要为生殖道炎症、乳房炎症及产前、产后综合症(不食、持续高温、不安等)。保育舍内主要注意疾病有猪瘟、口蹄疫、链球菌、支原体、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腹泻性疾病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弓形虫等,同时还有一些如副伤寒、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等。保育舍猪转入肥育舍时有一个应激过程,容易导致一些隐性感染疾病的暴发。一般这阶段容易暴发的疾病有肺疫、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等疾病。此外,现代猪场管理人员已越来越认识到体内外寄生虫对猪的危害。现在许多猪场使用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杀灭寄生虫,效果很好。但因为伊维菌素使用量和致毒剂量很相近,建议慎重使用。
3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于本场的疾病,应该列出最敏感、比较敏感和不敏感药物。首选药物应该为最敏感药物,因为其使用后一般能快速控制病情。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再选用比较敏感的药物继续治疗或预防,防止产生抗药性,降低药物的敏感度。应该避免同时使用有配伍禁忌的2种或多种药物。药物使用的方法有多种,猪场常见的有口服(拌料、饮水)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直肠给药比较少见。每种给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口服给药方便,可以达到全群预防或治疗,但是因为猪个体采集食量和饮水量的不同,会导致某些猪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疾病的要求,而有些会因过度采食或饮水导致药物中毒,并可能会导致饲料中某些营养的损失。注射给药不方便,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一般使用价格比较高,很难达到全群预防或治疗的目的。但是注射给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见效快,药物能很快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治疗一些急性病、散发病和全身感染性疾病。皮肤给药虽然方便,但是一般药物很难进入血液到达全身,所以一般这种方式只用于皮肤疾病或创伤性感染以及体表寄生虫。
4把握时机,做好疫苗接种免疫工作
猪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和隐患,很多病毒性感染,如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等疾病都能导致大群暴发甚至猪场倒闭。要预防这些疾病最好是使用好疫苗,但要把握季节,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定期免疫,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做到防患于未然。
5正确地掌握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
很多人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初时效果很好,但是一段时间后,同种疾病用同种药物治疗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不排除抗药性的产生,但同时很多是因为剂量选择不当造成的。个别养猪场在出现疫病使用药物时常不按照说明书或常规剂量使用,往往是加倍甚至增加几倍的剂量使用,很容易使猪产生耐药性,一旦停止使用药物,疾病就会反弹,再使用同剂量药物也不再有效。一般为了使某种药物在血液中快速达到一定的浓度,第1次给药可以加倍使用,但连续使用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常规剂量使用。治疗疾病应该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休药期的调节,使用时间不能超越国家的相关要求。
6参考文献
[1] 霍晓伟.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策略[J].中國牧业通讯,2008(5):39-40.
[2] 宋利友.养猪场控制疾病的关键技术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08(2):30.
[3] 郭艺芬.养猪场实施消毒和免疫中存在的问题与看法[J].福建畜牧兽医,2007(4):64.
[4] 姜爱芳.养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2007(20):23.
关键词 养猪场;综合防病;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94-01
当前,我国养猪生产正处于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型期,规模养猪场效益则取决于疾病防控工作的好坏。疫苗免疫、环境消毒和对症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几个关键措施,但药物对疾病的防治仍然处于重要的主导地位。猪的疾病发生实际上是有规律的,如何好好利用兽药来防治猪场疾病,尤其是普通病成为许多猪场管理人员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综合防病措施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新、老猪场要区别对待
新猪场要求做好疫苗免疫记录、药物使用记录和猪群发病记录。老猪场要预测猪群在下一阶段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疾病,并了解这些疾病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方案。
2针对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方案
对于使用药物时间的选择,一般应该选择在疾病曾经暴发时间的前3~5d,因为此时用药到疾病暴发期时药效正好得到发挥,对于疾病的控制是很有利的。不同阶段的猪需防治的对象不同。产房内仔猪需注意的主要疾病有黄白痢、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等疾病;母猪疾病主要为生殖道炎症、乳房炎症及产前、产后综合症(不食、持续高温、不安等)。保育舍内主要注意疾病有猪瘟、口蹄疫、链球菌、支原体、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腹泻性疾病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弓形虫等,同时还有一些如副伤寒、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等。保育舍猪转入肥育舍时有一个应激过程,容易导致一些隐性感染疾病的暴发。一般这阶段容易暴发的疾病有肺疫、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等疾病。此外,现代猪场管理人员已越来越认识到体内外寄生虫对猪的危害。现在许多猪场使用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杀灭寄生虫,效果很好。但因为伊维菌素使用量和致毒剂量很相近,建议慎重使用。
3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于本场的疾病,应该列出最敏感、比较敏感和不敏感药物。首选药物应该为最敏感药物,因为其使用后一般能快速控制病情。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再选用比较敏感的药物继续治疗或预防,防止产生抗药性,降低药物的敏感度。应该避免同时使用有配伍禁忌的2种或多种药物。药物使用的方法有多种,猪场常见的有口服(拌料、饮水)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直肠给药比较少见。每种给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口服给药方便,可以达到全群预防或治疗,但是因为猪个体采集食量和饮水量的不同,会导致某些猪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疾病的要求,而有些会因过度采食或饮水导致药物中毒,并可能会导致饲料中某些营养的损失。注射给药不方便,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一般使用价格比较高,很难达到全群预防或治疗的目的。但是注射给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见效快,药物能很快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治疗一些急性病、散发病和全身感染性疾病。皮肤给药虽然方便,但是一般药物很难进入血液到达全身,所以一般这种方式只用于皮肤疾病或创伤性感染以及体表寄生虫。
4把握时机,做好疫苗接种免疫工作
猪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和隐患,很多病毒性感染,如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等疾病都能导致大群暴发甚至猪场倒闭。要预防这些疾病最好是使用好疫苗,但要把握季节,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定期免疫,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做到防患于未然。
5正确地掌握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
很多人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初时效果很好,但是一段时间后,同种疾病用同种药物治疗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不排除抗药性的产生,但同时很多是因为剂量选择不当造成的。个别养猪场在出现疫病使用药物时常不按照说明书或常规剂量使用,往往是加倍甚至增加几倍的剂量使用,很容易使猪产生耐药性,一旦停止使用药物,疾病就会反弹,再使用同剂量药物也不再有效。一般为了使某种药物在血液中快速达到一定的浓度,第1次给药可以加倍使用,但连续使用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常规剂量使用。治疗疾病应该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休药期的调节,使用时间不能超越国家的相关要求。
6参考文献
[1] 霍晓伟.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策略[J].中國牧业通讯,2008(5):39-40.
[2] 宋利友.养猪场控制疾病的关键技术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08(2):30.
[3] 郭艺芬.养猪场实施消毒和免疫中存在的问题与看法[J].福建畜牧兽医,2007(4):64.
[4] 姜爱芳.养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20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