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后应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先指出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应从核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及政府等三方面加强管理。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37-02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推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适应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项新的预算管理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下面就以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晰:从目前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很多单位对集中核算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报账上,并未建立起如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等必要的管理措施。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核、记账,不具体占有、使用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因而不可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管理,形成了核算单位只用不记,核算中心只记不管的状况。所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的划分,以及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晰,才能做到各司其职,职尽其责。
1.2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移交后,有些单位就此认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已经减轻或者对于本单位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应承担哪些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概念很模糊,放松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这种局面势必造成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固定资产管理“雪上加霜”。在此基础上更谈不上建立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有效的盘点制度了。
1.3政府对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主要是采取清产核资的方式。清产核资对于政府部门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控并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资产清查能解决的。应该建立一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监控机制,控制于事前,防患于未然。
1.4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各核算单位到核算中心报账一般都能做到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但是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等问题不仅仅是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的问题,如此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推广,各单位都成批购置办公电脑(尤其是兼容机),外表看来同样的一台电脑,内部配置不同价格千差万别,另外还关系到政府采购、预算安排等问题。所以仅凭发票等原始凭证报销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政府采购计划表、具体配置情况、设备型号等附件。
1.5财务核算软件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而现在各会计核算中心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功能还仅仅停留在财政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和简单的财务分析上,缺少较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不能完全满足财政部门对财务信息需求,更谈不上适应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2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强核算单位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2.1.1明确核算单位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往往因为会计核算工作的移交而忽略了自身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所以明确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尤为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之时,指出管理体制上的“三不变”原则,即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变。单位负责人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仍需要重视和支持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1.2增强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针对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这一状况,只有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要做好一些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层层分管,责任到人。各科室、部门设立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登记台账,根据固定资产类别、标准,按使用部门设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卡、账实相符。如单位无偿调入的设备应将调拨单交核算中心入账,调出、报废、毁损的,应及时到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有关手续,并报核算中心进行账务调整。
2.1.3 实行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盘点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资产实物的存在和使用状态,为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必不可少。定期进行盘点,可以使各核算单位清楚自己的家底。定期盘点可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遇到报废、毁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账实不符。
2.2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
2.2.1细化会计核算中心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首先,核算中心要对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作一次全面的盘存。建好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实相符,以防管理脱节。其次,核算中心要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制度,该增加的增加,该报废的报废,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及不虚增现象。
2.2.2进一步完善报账员报账手续。报账员是核算中心和单位之间的桥梁,完善报账手续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所以报账一定要做到手续完备。首先要细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在做固定资产入账会计处理时,应该通过政府采购的一定要附有政府采购计划表和审批表,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其次要做好核算中心和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衔接工作,单位在报账时应填制固定资产增减明细表,核算中心一份,作为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依据,单位留存一份,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及台账。
2.2.3进一步拓展财务核算软件功能。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很难适应目前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所以在目前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十分必要。特别是查询功能的拓展尤其重要。如在做凭证时可直接输入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在需要时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明细账,这样不增加核算量,还能做到适应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加大政府对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由政府部门开展的清产核资工作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行了解,也督促各单位自觉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清产核资工作可以采取抽查和全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都可抽取几个重点单位进行清查,在必要时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这样既可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
收稿日期:2007-09-07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37-02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推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适应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项新的预算管理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下面就以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晰:从目前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很多单位对集中核算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报账上,并未建立起如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等必要的管理措施。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核、记账,不具体占有、使用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因而不可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直接管理,形成了核算单位只用不记,核算中心只记不管的状况。所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的划分,以及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晰,才能做到各司其职,职尽其责。
1.2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移交后,有些单位就此认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已经减轻或者对于本单位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应承担哪些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概念很模糊,放松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这种局面势必造成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固定资产管理“雪上加霜”。在此基础上更谈不上建立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有效的盘点制度了。
1.3政府对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主要是采取清产核资的方式。清产核资对于政府部门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控并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资产清查能解决的。应该建立一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监控机制,控制于事前,防患于未然。
1.4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各核算单位到核算中心报账一般都能做到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但是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等问题不仅仅是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的问题,如此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推广,各单位都成批购置办公电脑(尤其是兼容机),外表看来同样的一台电脑,内部配置不同价格千差万别,另外还关系到政府采购、预算安排等问题。所以仅凭发票等原始凭证报销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政府采购计划表、具体配置情况、设备型号等附件。
1.5财务核算软件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而现在各会计核算中心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功能还仅仅停留在财政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和简单的财务分析上,缺少较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不能完全满足财政部门对财务信息需求,更谈不上适应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2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强核算单位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2.1.1明确核算单位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往往因为会计核算工作的移交而忽略了自身所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所以明确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尤为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之时,指出管理体制上的“三不变”原则,即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变。单位负责人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仍需要重视和支持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1.2增强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针对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这一状况,只有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要做好一些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层层分管,责任到人。各科室、部门设立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登记台账,根据固定资产类别、标准,按使用部门设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卡、账实相符。如单位无偿调入的设备应将调拨单交核算中心入账,调出、报废、毁损的,应及时到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有关手续,并报核算中心进行账务调整。
2.1.3 实行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盘点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资产实物的存在和使用状态,为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必不可少。定期进行盘点,可以使各核算单位清楚自己的家底。定期盘点可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遇到报废、毁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账实不符。
2.2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
2.2.1细化会计核算中心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首先,核算中心要对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作一次全面的盘存。建好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实相符,以防管理脱节。其次,核算中心要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制度,该增加的增加,该报废的报废,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及不虚增现象。
2.2.2进一步完善报账员报账手续。报账员是核算中心和单位之间的桥梁,完善报账手续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所以报账一定要做到手续完备。首先要细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在做固定资产入账会计处理时,应该通过政府采购的一定要附有政府采购计划表和审批表,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其次要做好核算中心和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衔接工作,单位在报账时应填制固定资产增减明细表,核算中心一份,作为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依据,单位留存一份,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及台账。
2.2.3进一步拓展财务核算软件功能。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很难适应目前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所以在目前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十分必要。特别是查询功能的拓展尤其重要。如在做凭证时可直接输入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在需要时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明细账,这样不增加核算量,还能做到适应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加大政府对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由政府部门开展的清产核资工作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行了解,也督促各单位自觉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清产核资工作可以采取抽查和全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都可抽取几个重点单位进行清查,在必要时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这样既可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
收稿日期:200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