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只有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而识字写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要提高学生的识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优化识写教学。
【关键词】识字写字 兴趣 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9-0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又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几乎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只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音形义的教学到掌握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这种比较死板的教学,学生较难掌握。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讲究方法,激发兴趣。汉字识字写字教学不外就是“读读写写讲讲”。但是,读不是反复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不是乏味地讲。其教学需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燕子妈妈笑了》一文共有17个生字的复习巩固任务。上课伊始,在学生充分预习生字的基础上,我校陈老师和学生们做起了看口形猜字的小游戏。她一边拿起生字卡片,一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从生字卡里面随便抽出一个字,你们来读,但不要读出声,只对口形。老师不看卡片,只看你们的口形,就知道这是什么字。你们相信吗?”学生当然不信,纷纷摩拳擦掌。在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的同时,学生们将本课要巩固的所有生字都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我发现,虽然学生是在读生字,却全然没有累的感觉,他们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没有千篇一律的播放课件认读,采用最简洁的适合学生情趣的教学方式。你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不喜爱呢?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教学中老师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箱。从那以后,学生再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象教学,提高能力。汉字间架结构虽然复杂,但有规律可循。这是汉字科学基本的构字法则。教学时如果能利用汉字间架结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形象的教学,就能帮助学生更快认识汉字的特点,得到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有位低段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如教学“休”字时,她出示配有一个人靠在树下的“画”的识字法,并告诉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同学们很快就掌握,又记得牢。又如教学生写“哭”字时,该师抓住学生平时比较容易漏写一点的习惯,通过用简笔画创设情景。画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再指出“哭”字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这种把汉字、实物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三、精简过程,取得效果。崔峦老师讲过:“语文课要上得真实朴实扎实。”因为贪多而导致的肤浅和浮华,已经使语文课堂价值取向大为褪色。因此,让学生实实在在学习“听说读写”,扎扎实实掌握“汉字科学字词句篇”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学《我不怕鬼》一文时,课始,贾老师就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鬼”字,接着问这字有几笔,查什么部?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认读其间,不断提醒每个生字的读法,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理解“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三个词语,他引导学生从字的理解到词的理解。指导书写时,范写“幻”字,着重提醒学生写好右边的横折钩,并把这一笔在黑板上作了放大书写,而后又让学生在书上认真写两遍。虽说这些孩子已是五年级的学生,可这一节课中,贾老师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一步一步耐心地引领学生学习字词。整堂课中贾老师对一个字的书写、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朗读、一个习惯的培养……都“润物细无声”地悉心引导。课堂上贾老师没有刻意地精雕细琢,他更加追求的是教学的自然和朴实。这种精简教学过程,即把汉字科学的读、写、思浓缩到课堂的40分钟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达到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首先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汉字科学学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对识字写字学习的乐趣,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科学,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目标,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但活跃课堂气、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的目的。如,在教学“因”字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同学们说:“小猪要盖新房啦,先盖个大房子,再把家具放进去,最后呢?要把门关上,要不小偷就会找上门了。”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在笑的过程中很快地也把这个“因”字的笔顺记住了。以后每次学生遇到类似的字,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先搬家具再关门”,印象非常的深刻。再如在教学拼音的时候,小ü遇到大y要把点去,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在课堂上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大y啊是小ü的妈妈,小ü因平时都不能跟妈妈见面,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好久见不到妈妈会怎么样?”,“会哭”,“对了,小ü头上的那两滴眼泪天天都有,但是如果看到了妈妈大y那小ü就不哭了,把眼泪就把眼泪擦干净了。所以啊,小ü和大y在一起的时候,小ü的眼泪就要擦掉了。同学们记得给小ü擦眼泪哦。”我发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得很入神,接受得也很快,这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识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识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只要教师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不断探索科学,注意总结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识字写字教学就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标(2011年版)》
[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聚焦新课堂》
【关键词】识字写字 兴趣 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9-0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又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几乎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只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音形义的教学到掌握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这种比较死板的教学,学生较难掌握。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讲究方法,激发兴趣。汉字识字写字教学不外就是“读读写写讲讲”。但是,读不是反复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不是乏味地讲。其教学需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燕子妈妈笑了》一文共有17个生字的复习巩固任务。上课伊始,在学生充分预习生字的基础上,我校陈老师和学生们做起了看口形猜字的小游戏。她一边拿起生字卡片,一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从生字卡里面随便抽出一个字,你们来读,但不要读出声,只对口形。老师不看卡片,只看你们的口形,就知道这是什么字。你们相信吗?”学生当然不信,纷纷摩拳擦掌。在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的同时,学生们将本课要巩固的所有生字都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我发现,虽然学生是在读生字,却全然没有累的感觉,他们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没有千篇一律的播放课件认读,采用最简洁的适合学生情趣的教学方式。你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不喜爱呢?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教学中老师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箱。从那以后,学生再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象教学,提高能力。汉字间架结构虽然复杂,但有规律可循。这是汉字科学基本的构字法则。教学时如果能利用汉字间架结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形象的教学,就能帮助学生更快认识汉字的特点,得到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有位低段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如教学“休”字时,她出示配有一个人靠在树下的“画”的识字法,并告诉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同学们很快就掌握,又记得牢。又如教学生写“哭”字时,该师抓住学生平时比较容易漏写一点的习惯,通过用简笔画创设情景。画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再指出“哭”字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这种把汉字、实物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三、精简过程,取得效果。崔峦老师讲过:“语文课要上得真实朴实扎实。”因为贪多而导致的肤浅和浮华,已经使语文课堂价值取向大为褪色。因此,让学生实实在在学习“听说读写”,扎扎实实掌握“汉字科学字词句篇”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学《我不怕鬼》一文时,课始,贾老师就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鬼”字,接着问这字有几笔,查什么部?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认读其间,不断提醒每个生字的读法,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理解“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三个词语,他引导学生从字的理解到词的理解。指导书写时,范写“幻”字,着重提醒学生写好右边的横折钩,并把这一笔在黑板上作了放大书写,而后又让学生在书上认真写两遍。虽说这些孩子已是五年级的学生,可这一节课中,贾老师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一步一步耐心地引领学生学习字词。整堂课中贾老师对一个字的书写、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朗读、一个习惯的培养……都“润物细无声”地悉心引导。课堂上贾老师没有刻意地精雕细琢,他更加追求的是教学的自然和朴实。这种精简教学过程,即把汉字科学的读、写、思浓缩到课堂的40分钟中,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达到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首先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汉字科学学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对识字写字学习的乐趣,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科学,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目标,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但活跃课堂气、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的目的。如,在教学“因”字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同学们说:“小猪要盖新房啦,先盖个大房子,再把家具放进去,最后呢?要把门关上,要不小偷就会找上门了。”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在笑的过程中很快地也把这个“因”字的笔顺记住了。以后每次学生遇到类似的字,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先搬家具再关门”,印象非常的深刻。再如在教学拼音的时候,小ü遇到大y要把点去,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在课堂上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大y啊是小ü的妈妈,小ü因平时都不能跟妈妈见面,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好久见不到妈妈会怎么样?”,“会哭”,“对了,小ü头上的那两滴眼泪天天都有,但是如果看到了妈妈大y那小ü就不哭了,把眼泪就把眼泪擦干净了。所以啊,小ü和大y在一起的时候,小ü的眼泪就要擦掉了。同学们记得给小ü擦眼泪哦。”我发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得很入神,接受得也很快,这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识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识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只要教师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不断探索科学,注意总结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识字写字教学就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标(2011年版)》
[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聚焦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