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57—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活动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和有体育专长的体育骨干,带动全体同学锻炼的热情,激发同学们积极锻炼的兴趣,开阔眼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一、教学观念要创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身心健康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游戏、教学比赛、教学评价、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兴趣小组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
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动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形式要创新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教”过多,学生主体的“学”甚少,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改革和更新体育教学形式,成为适应当前体育创新教学的关键。要从先教后学的说教式向先学后教的学导式、从管束式向引导式、从注入式向启发式等新型的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转变。如:有的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者以前学生学过的,教师可以先不讲,学生之间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帮助能完成的动作,教师也可以不讲或不教。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由教师来解答释疑。
三、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尤其在农村中学,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实际生活中的体育差别越来越大,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要改变这种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状况,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健康素质、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例如: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可选取当前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较为新颖的韵律操作为教学内容;也可选取贴近生活和实践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像滚铁环、跳橡皮筋等),这样既可以出“新”、出“奇”,又可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陶行知老先生曾批评“重教轻学”的学校为“教”校、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为“受生”,并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创造条件(即教师提供多种练习方式供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差异择优而练),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创新不是要完全摒弃原来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重新整合我们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中的电视录像、音乐、电脑动画等,跳出“谈到体育课就只知道操场”的老观念、老框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无限乐趣。另外,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57—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活动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和有体育专长的体育骨干,带动全体同学锻炼的热情,激发同学们积极锻炼的兴趣,开阔眼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一、教学观念要创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身心健康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游戏、教学比赛、教学评价、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兴趣小组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
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动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形式要创新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教”过多,学生主体的“学”甚少,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改革和更新体育教学形式,成为适应当前体育创新教学的关键。要从先教后学的说教式向先学后教的学导式、从管束式向引导式、从注入式向启发式等新型的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转变。如:有的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者以前学生学过的,教师可以先不讲,学生之间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帮助能完成的动作,教师也可以不讲或不教。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由教师来解答释疑。
三、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尤其在农村中学,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实际生活中的体育差别越来越大,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要改变这种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状况,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健康素质、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例如: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可选取当前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较为新颖的韵律操作为教学内容;也可选取贴近生活和实践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像滚铁环、跳橡皮筋等),这样既可以出“新”、出“奇”,又可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陶行知老先生曾批评“重教轻学”的学校为“教”校、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为“受生”,并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创造条件(即教师提供多种练习方式供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差异择优而练),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创新不是要完全摒弃原来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重新整合我们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中的电视录像、音乐、电脑动画等,跳出“谈到体育课就只知道操场”的老观念、老框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无限乐趣。另外,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