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感染分子—细菌透性增加蛋白

来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壁中的脂多糖结构即内毒素,经常是引发脓毒症、菌血症等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元凶".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细菌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具有特有的中和内毒素和拮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是一种抗感染的天然的分子靶.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几年来国外生物药业公司正努力将重组人BPI推向市场.
其他文献
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正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模式,在促进地方高校实现各种职能有机统一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联系重庆理工大学
为了探讨灭活面包酵母菌对Pb2+、Cd2+的单、双重金属离子体系(以下简称双离子体系)的吸附效果及影响机制,选择灭活面包酵母菌为吸附剂,对Pb2+、Cd2+的单离子体系和Pb2+-Cd2+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的PDP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PDPF的性能,包括ETC试验、全负荷烟度试验、自由加速烟度试验以及总功率检测。带PDPF与不带PDPF
在多种有机污染物共存的水-土壤/沉积物体系,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的吸附/解吸行为与其在单溶质吸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1~7].
以MA培养基为基础,向无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Cl3,对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接种培养,比较不同Fe3+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活性及产毒状况.结果表明,无Fe3+
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初始pH及苯胺初始浓度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废水的COD去除事随高铁酸钾投加量和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初始pH对COD去除率影响不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卷叶黄精根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卷叶黄精对所选10种植物病原菌中的7种呈现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而且各萃取物的抑菌菌种各不相同
目的 系统评价万古霉素(三环糖肽类抗生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厂家索取资料,全面收集全世界范围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随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