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真善美——之“真”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喜欢本真、直率、真挚的朋友?如果你的身边真有这样一位朋友,恐怕你并不会觉得舒服幸运。
  我是一个比较直率的人,不喜欢说虚伪的话。这不是我自封的,而是朋友们普遍认同的。他们常常感慨我说话过分坦率真实,不懂得必要的装饰和客气,结果弄得他们很不舒服。
  一个终日忙于工作的朋友可怜兮兮地发微博说他得了颈椎病,而且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难受得要死。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一切都是他自愿的,因为他从来不会因为脖子疼或者困倦而放弃工作。可是这会儿他又装模作样地撒娇,希望博得同情。别人在一边不痛不痒地说“真惨呀”“要注意健康”的空话时,我真想骂他一句“活该”。他很受打击,很委屈,觉得自己已经这么惨了还被批评。我毫不客气地说:“我说的是真话——你就是自找的!”能看出来,我是真正关心他的健康,可他在我这儿很受挫,就不理我了。我终于体会到“忠言逆耳”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人都会避开这种一针见血、触到痛处的真话。
  一个女生在楼道里跳绳减肥,连续十几天,晚上一跳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在宿舍里被那咚咚的杂音折磨得生不如死。一个人忍无可忍地喊: “天哪!我都要被弄得神经衰弱了!”另一个愤慨地拍着桌子:“她不能下楼跳吗?”宿舍里抱怨声不绝于耳,但听起来并不解气。我心平气和淡淡地补了一句:“关键是,也没见她瘦啊。”随口一说,没想到却大快人心,她们笑得喘不过气,还连连赞叹“这话太毒了”。我觉得挺无辜的,因为我没用任何夸张排比来强化语气,不过是平平地叙述了一个事实罢了,竟有这样强烈的讽刺效果。
  我敢说许多人是不喜欢我的,至少我的朋友们都抱怨我说话太直,特别是在指明他们缺点的时候丝毫不留情面,戳得他们耳朵疼。可我并不是故意挑刺,而是在他们出现困难时及时准确地把问题的症结指出来罢了。
  真性情的人不愿说假话,懒得讨好别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会很吃亏。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很天真,率性而为,经常在别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真实感情,心直口快,不怕得罪别人,也不屑于讨好别人;另一个八面玲珑,有心机有城府,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很容易赢得众人的喜欢。我对黛玉是偏爱的,但也不能否认宝钗的理性乖巧。据调查,男生大部分还是愿意选择后者为结婚对象——是啊,谁愿意娶一个说话刻薄锋利、天天揭自己短的妻子呢?事实证明,真相和揭露真相的人有时并不讨人喜欢。
  真,在这个世界上的境遇不容乐观。大多数人是害怕“真”的,因为许多东西的本质面貌确实很不堪。人们都追求真相,但揭露真相的结果常常是毁灭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比如童话。自从人类登上月球,我们就应该科学地告诉孩子们,嫦娥是编出来的,玉兔和月桂树都是假的,眨眼睛的星星其实都是丑陋的大石头。可事实上,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是习惯给他们讲美丽的童话,放任他们相信虚假的故事。这就叫“别较真儿”。周立波说他每天早晨都习惯性地对太太说:“哇!你今天好漂亮!”他的太太在镜子前仔细看看,欣喜地说:“嗯,今天气色确实蛮不错的。”事实上,周立波根本没看出来太太与往日有什么差别,但他就是故意那么说,令太太心情愉悦。你不能说他口是心非,反而要欣赏他的聪明。
  有一次听营养师讲课,营养师带了一个“揭秘箱”,用瓶瓶罐罐里面的微量粉末给我们制作了一瓶橙汁。说真的,看起来喝起来还真没什么差别。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那散发浓郁橙子香气的橘黄色液体竟然诞生于几种食品添加剂?曾经喝橙汁时还恍然感觉里面有橙子的果肉,现在却是连尝也不想尝了。真相就是这样直接、明晰,冷酷无情。
  “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真的需要一点距离,别看得太清,留点想象的余地,留点虚假的可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需要化妆,隐去皱纹和嘴唇的苍白,其实连世界和生活也是需要伪装的。自从读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之后,我有一阵子真觉得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人有无穷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继而生出更大的欲望。当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揭示之后,人就没法存活下去,因为一切意义都被消解了。于是不得不对自己说一些假大空的话,比如“明天更美好…生活很幸福”之类的,帮助自己走出绝望。
  说到底,“真”和“假”并没有确切的好坏对等关系,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好的,假的就是坏的。
其他文献
问:我女儿经常因玩具被小朋友抢走而回家哭诉。请问,面对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处理?  闫慈  答:对这个事情的处理,有一点需要明确:物品是属于孩子的,被其他小朋友抢走了,父母首先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物权的支持。不管物品是被大姐姐还是被小弟弟抢走了,父母最先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理解和同情。那种从头到尾千方百计想告诉孩子“你应该分享,不要太小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保护好孩子的物权,重点在于尊重孩子的意愿,
昨天晚上睡觉前,儿子突然跑到我面前,神秘地说:“爸爸,明天晚上八点多,我要给你一个惊喜。”  “哦?什么惊喜?”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不知道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  “暂时保密,如果告诉你了,还叫‘惊喜’吗?”说完,他就跑到自己的房间里睡觉去了。  我仔细一想也对,“惊喜”不都是出人意料的吗?既然如此,那我还是拭目以待吧!  今天晚饭的时候,儿子又一次提醒我:“老爸,别忘了,今天晚上八点整。小区亭子的
年少轻狂的14岁  小喻写得一手好字,初中时经常被叫到团总办去写展板。初二刚刚开学那天,小喻正在和好搭档商量展板的细节,却突然来了一批初三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写大字的人,头发凌乱,有些桀骜不驯,嘴角轻轻扬起好看的弧度,然后在众人面前白纸黑字地挥毫而就。小喻看着他不可一世的样子不屑地“哼”了一声,却从此把他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或许当你很想见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像是有感应一样地频繁出现。楼梯上,课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