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和温馨在课堂自由流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紧扣教材文本的课堂教学之相关问题,教学《爱之链》,让爱和温馨自由流淌于教学课堂,是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关键词]爱和温馨;自由流淌;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7-01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形成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框,形成与教材相关的课堂教学的特色,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爱之链》是一篇充满人间真情的作品,传递着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帮助的温暖,教学中让爱和温馨自由流淌于教学课堂是我们所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一、抓住重点让课堂自由流淌爱和温馨
  《爱之链》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篇目,是一篇传递爱和温馨暖流的作品。教学《爱之链》,应该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获得“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给予无私帮助”的爱心的感染和认知。怎样去达成这样的目的?首先得让学生抓住相互之间的“素不相识”这一点,感受其中所流淌着的爱和温馨。学生们通过通读全文,可以看到:一个寒风呼叫的晚上,一条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近乎绝望的老妇人,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荒无人烟处,当汽车抛锚时,她得到了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的无偿帮助,乔依的行为促使老妇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人间还有真情在。受到爱的感染的老妇人在得到乔依妻子的热情接待和细心照顾后,留下钱和纸条悄悄地走了。老妇人留下的纸条和钱又让乔依之妻感受到了爱的温暖。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学生们深受感染,他们为这自然地温暖地流淌着的爱深深地感动着。
  二、深入文本让课堂自由流淌爱和温馨
  教学《爱之链》,需要学生去细细品味爱的珠链上那感人肺腑的一幕幕,需要学生从那微小的事物中看出“爱”的伟大,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神游于字里行间获得深刻的感悟和深深的感动。如学生读着文本发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乱刮,雪花纷纷扬扬,乡间公路上,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里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充满着绝望,但她依然幻想着有爱和温馨出现。
  乔依正是在老妇人“又冷又怕”“紧张绝望”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学生读着这些文字,也做出这样的思考:乔依自己是一個下岗职工,是一个找不到工作的人,他完全可以对老妇人置之不理。但乔依却将帮助老妇人看作是那样的“天经地义”。何谓天经地义?就是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学生从乔依“天经地义”地帮助“紧张绝望”的老妇人的举动中,挖掘到乔依平凡中的伟大:为老妇人修车之“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修车之“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修车之“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这一切以及老妇人的“潸然泪下”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乔依身上那感人至深的“爱”。学生从乔依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乔依的乐于助人,对老妇人真心的关怀,竭尽全力地无私助人,而不是一时的敷衍。
  三、拓展延伸让课堂自由流淌爱和温馨
  学习《爱之链》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爱和温馨”,还应当让学生能够发现整个社会中的“大爱和温馨”,更应当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传递 “大爱和温馨”。为了让学生也能从自身的生活中寻觅到“爱”的力量,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朗读这样一首小诗:“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有人说,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有人说,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
  在学生读完这首小诗后,我动情地引导学生:“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可以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得到相识和素不相识的人之“爱”了吗?你给了相识和素不相识的人以“爱”了吗?”然后再让学生去寻觅生活中充满着“爱”意的事物。学生们说着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发现“爱之链”不仅仅就出现在教材文本上,而且也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更出现在点点滴滴的细微事物中。之后,我还要求学生能够去传递这条“爱之链”,让学生能够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做着点点滴滴的事儿,使得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就像春天的和风一样温暖别人。教学《爱之链》,拓展延伸着相关活动,促使那在课堂上自由流淌着的爱和温馨得以更广泛的延伸。学生不仅仅看到爱在他人的生活中流淌,更学会了自觉地去帮助别人,让爱在自己的生活中流淌。
  《爱之链》的教学,实现着重点的突破,随着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和活动的拓展延伸,爱和温馨在学生中间自由流淌。这自由流淌着的爱和温馨,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理想结合。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理解与表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的阅读教学应着力追求理解与表达的同构共生,以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与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演好朗读“重头戏”,让朗读成为推动感悟、理解之“重器”;要扎实开展说写训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深刻;要开展质疑与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将探究发现的权利放给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感悟与审美能
[摘 要]在当前汉语拼音教学重知识不重功能的问题背景下,为了帮助实现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价值,通过对统编一上汉语拼音教材的解读和汉语拼音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出教师要正确把握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必要时要对教材进行顺序调整,内容重组,主题整合。  [关键词]汉语拼音;重组;微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91-02  汉语拼
[摘 要]复述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说过的话重说一遍。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是作文训练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训练,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關键词]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生机活力。现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预设,让课堂始终生机勃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好导入语,让学生兴趣盎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一堂课预设的有效,必然决定生成的高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
[摘 要]绘本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中江嘉男与上野纪子夫妇创作的绘本。绘本构思精巧有趣,绘图清淡传神。教学时,通过看图想象、情境表演、句式训练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绘本,走进故事,感受各种动物的本领,同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渗透绘本读写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摘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准地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路径,从而引导学生广开言路,打开思路,让孩子的表达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让写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关键词]第一学段;个性表达;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79-0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低年级写话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
[摘 要]在教改、创新的名义下,涌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堂。导入、过渡优美,但就是不考虑实效。语文教学应简约而不简单,只有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将课堂交给学生,方能深化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3  程少堂老师曾指出,所谓的“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
[摘 要]在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识字写字 妙想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90  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就
[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亮点之一,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蝴蝶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托语文要素并结合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品析好词好句,关注文本句子,梳理问题清单,发现文本的秘妙,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要点;语文素养;品味;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語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知;欣赏;怡情;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