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不少亚洲国家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具有富集有毒物质砷的能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中外科学家近日找到一种新办法,通过操控水稻基因降低砷含量,给水稻“解毒”。
  砷以無机砷和有机砷等多种形式存在,无机砷毒性较高。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砷,因此对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而言,降低水稻中的砷含量是一项重大课题。
  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砷多是通过硅的转运蛋白lsi1和lsi2“混进”植物机体内的。以往,科学家采用使这组蛋白基因突变的办法降低砷含量,但此举“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同时也会降低硅的含量,导致水稻减产。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赵方杰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另一对水通道蛋白NIP1;1和NIP3;3也具有转运砷的能力,但它们对硅的运输能力较弱。基于该特性,研究人员操控这两种蛋白的基因,让它们运输的砷无法留在植物体内,既达到了“解毒”的效果,水稻硅含量和产量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该研究由中、日、英三国专家团队合作完成,中方为第一完成单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砂体展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多物源发育,各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变化大,沉积期次多的特征。为了重现大面积砂体沉积过程和结果,特对须家河组多物源
在油田开发中对于会产生严重结垢的油井,投加防垢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为了提高防垢效果和优化防垢剂加量,需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采出水中的防垢剂含量。针对油田防垢剂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灰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巴麦西段石炭系小海子组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