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理念下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是指教师将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来完成,从信息收集到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以及最终评价等。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项目学习的优势主要为:目标的多种指向性;活动周期短,收效快;可控性强。同时,项目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师生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出教学相长。
  在自编课程《叶脉书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叶脉书签的设计和制作是手工技艺体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体验手工技艺的创意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通过项目学习的理念,以及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问题,在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师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活动一:聚焦主题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又多了很多的新课本。如果要打开课本一下子就能找到上次阅读的那一页,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可以在那一页夹上一张纸。
  生:可以制作一个书签放在里面。
  师:同学们,你们的办法真好,对!就需要一个书签放在书里。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书签?
  生:我见过纸和树脂制作的。
  生:我见过的书签的形状各不相同。
  生:我见过精美的双色电镀、制作精致的工艺品书签。
  生:还有用皮革、金属、丝绸、木材与织物制作的书签。
  生:我见过用植物的叶片制作而成的书签。
  师: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一张用过的车票都可以当作书签,艺术化的书签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创新。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围绕主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展开学习,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
  师:刚才听到大家的回答,原来大家的见识这么广,请看微视频,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播放叶脉书签的视频。)
  生:这些书签太美了。
  生:这些书签不就是树叶吗?我们找一些树叶也能制成书签。
  师:这些书签看起来像树叶,但是又和树叶不同,只保留了树叶的叶脉。再次观看微视频,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到这些书签都是树叶上的脉络,可以叫作叶脉书签。
  生:我认为这样的书签不仅美,而且很好制作。
  师:看样子很多同学都想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书签,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叶脉书签,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明确项目目标。
  活动二:展开研究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找几片自己喜欢的树叶。)
  师:叶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采集的叶子,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生:叶脉为叶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支撑着叶片。这些是我从书中找到的。
  生: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叶片切面可见三种主要结构:上下表皮(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我是从网上搜索到的。
  师: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叶片的叶脉,给它们分分类。
  生:我搜集的树叶,根据叶片的形状可以判断出是分叉状脉。
  生:我采集到的是掌状网脉。
  生:我的有羽状网脉、平行的网脉、射出平行脉。
  生:我的是横出平行脉。
  师:制作叶脉书签的叶子,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佳。如桂树、石楠、木瓜、桉树、茶树、玉兰、含笑,这些植物的叶脉为网状,且粗壮细密,叶肉较厚,制作时不容易被破坏。你们从我说的这段话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叶脉的分类,同时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叶子都适合做书签,要学会选择。
  生:我知道了要先选择树叶,看是否适合去做。
  师:学校花坛中还有哪些植物的叶片也适合做叶脉书签?你们有办法识别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生:根据刚才的图片说明,我知道要选择粗壮细密的、叶肉较厚的桂树叶制作书签。
  生:我找到桉树的叶子制作叶脉书签。
  生:石榴的叶脉可以制作书签。
  设计意图: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叶片的组成、叶脉的分类以及叶脉的选择等都是学生自己观察、搜集的资料,这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知识要有效得多。
  活动三:设计制作
  1.理清制作步骤
  师:刚才我们已经观看了叶脉书签的成品,你们也被这些叶脉书签深深地吸引着,现在我们如何制作出精美的叶脉书签呢?
  (教师提供一些制作的准备材料:氢氧化纳、叶片、过氧化氢、水;不锈钢锅、盘子、镊子、手套、牙刷。接着,出示制作叶脉书签的步骤:1.将选好的叶子洗净,放在不锈钢锅里,加适量氢氧化纳,加水浸没叶片,煮沸15分钟,留心这个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注意:在制作过程中戴好手套,加热时一定要小心,避免烫伤。2.当叶片煮烂后,用筷子将叶片取出,放在水中漂洗。将叶片平铺在白纸上,用软质的旧牙刷轻轻刷掉叶片上两面已烂的叶肉,一边刷一边用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3.将刷洗好的叶脉放在双氧水溶液中浸泡一下后捞出,用水冲洗后放在旧报纸上吸干水分,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
  師: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够形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等以支撑叶片。选取具有网状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去掉叶肉部分,仅剩下网状叶脉,一张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生:不同的叶片对叶脉书签的制作有什么影响?
  生:碱液浓度对叶脉书签的制作有什么影响?
  生:煮叶片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影响叶脉书签的制作?
  2.分组实验
  师:现在请大家分成A1、A2、B1、B2、C1、C2三大组,确定组长和组员,分别确定探究的因素。A组探究不同的叶片对叶脉书签的制作有什么影响,A1组探究桂树叶,A2组探究白菜叶;B组探究碱液浓度对叶脉书签制作的影响,以桂树叶为研究对象;C组探究煮叶片时间的长短对叶脉书签的制作影响,以桂樹叶为研究对象。
  (学生开始自由分组。)
  师:老师分别提供了100毫升的水、4克的氢氧化钠,根据每个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同,把溶液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加热不同的时间,请各组自由选择。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成果
  师:请各组制作完成后,展示你们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生:我们组用桂树叶制作成的叶脉比较清晰,而白菜叶制成的叶脉容易腐烂、破损。
  生:我们组发现浓度高的氢氧化钠浸泡桂树叶更好。
  生:我们发现煮叶片时间长短跟叶肉糜烂有很大关系,煮叶片时间短,将叶肉刷下来有困难,煮叶片时间长,叶肉刷下来比较容易。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让他们尝试制作,享受成功的体验。项目学习的教学理念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融合的理念。
  4.总结问题
  师:观察我们晾制完成的叶脉,如果把它们用作书签,还存在哪些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
  生:叶脉书签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容易被撕坏,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改进?
  生:叶脉书签颜色很单调,我想制作像刚才老师展示那些彩色的叶脉书签一样美的书签,能做成吗?
  (学生开始讨论,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思考、学习创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及操作技能和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5.改进与创新
  师:请大家对制作好的叶脉书签再次改进。改进后,可将作品放在一起相互评价,比一比谁做得更结实、漂亮。
  (有些学生尝试重新制作,有些学生为自己的书签涂上颜色和花纹。)
  设计意图:学生的作品展示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当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增强科学意识。
  教学反思
  在项目学习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师不再把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也不是让他们在固定的安排和讲授中去接受结果,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在每个项目活动中主动寻求知识,获得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掌握各种方法,体验求知的艰辛和乐趣,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1.突出项目学习理念
  让兴趣导航科学课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科学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教师不要把科学课上成了语文课,而应该放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既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又让他们初步练就探究的本领。《叶脉书签》一课,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他们亲自体验制作叶脉书签的乐趣,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各个项目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不断探究、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用科学观点解释自然的现象。
  2.不局限于制作叶脉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一环扣一环,虽然场景不同,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快进入角色,明确和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课堂上观看微视频,看似是简单地罗列书签,其实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埋下了想做书签的“欲望种子”。
  本课并不是简单的制作课,而是在项目中让学生发现新知,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例如:
  在学习制作叶脉书签前,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叶片时,很容易发现叶片的叶脉不同,他们由此展开关于叶脉的调查研究,这样就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
  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给的溶液量太大、溶液中加的叶片较多、加热时间太长、刷叶面的方法不对等多种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制作失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调整,包括溶液的容量、放入叶片的数量,甚至刷叶片的力度等。学生在边总结边制作的过程中,基本都能刷出叶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相应的颜色。学生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如何粘贴这些叶脉效果更佳,当他们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书签,看着一幅幅有成就感的作品,并把所有人的作品粘在一棵大树上时,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个人都体验到美的愉悦。
  项目学习注重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起一座新的贯通桥梁,为学生提供整体认知的契机,把各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和学有机整合到一起,将学生先前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一种跨学科的有机融合。本课通过引入真实问题,利用树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签,让学生学习搜集、汇总、分析,并一次次在观察、对比中经历头脑风暴,最终制作成美丽的书签。
其他文献
精准教学指的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设计精准、高效的课程内容,科学构建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完美结合。  把握教材内涵,实施精准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基于教材和学情,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精准的任务驱动分解;精准的教学设计;精准的课堂评价。如果评价的结果偏离预期的目标,必须进行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反复教
【摘 要】目的:对1例骨肉瘤终末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进行总结,供临床护理借鉴。方法:通过筛查、评估、干预、再评估和死亡后干预等方法,使用中文版灵性护理需求量表,NRS2002营养评估量表,疼痛评分量表等充分评估该终末期患者的心理需求,症状及社会支持情况,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指导安宁护理的实施,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和社会支持,尊重患者意愿,为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使之坦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是重要驱动力之一。伴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向传统的医疗领域进军,人工智能技术相继在肺癌、乳腺癌、心血管病、骨科等领域试验应用,此外,在慢病管理、病历分析、智能化器械、虚拟助手、药物研发等领域也有应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结合医疗场景的需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将海量的数据模块化,迅速演算出量化结果,使疾病诊断更加精准,能够
任务情境  学生将要携带或运输重物,包括设计和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材料  重物(如一个南瓜、大水球、铁块或沙袋)、测量工具(有尺码或没有尺码的)、秤、相机、笔和纸、各种可以用来作为运输的重物的材料和工具(如围巾、木板、篮、纸盒、摩托车板、玩具车、胶带和剪刀、短绳或纱线等)。  教学过程  1.介绍这个活动的目的,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是如何融合在一个活动中的。本活动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探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人防系统发展的总目标,是攀登三个新台阶:一是人防结建工程攀登新台阶。二是人防重点工程建设攀登新台阶。三是人防规费收缴攀登新台阶。    “十五”时期,江西省人防系统认真贯彻第四次全国人防会议精神,在国家人防办、南京军区的关心支持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中表现为实现三项新突破、呈现五个新亮点
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城市中消化道疾病也急剧蹿升,众多患者正饱受疾病带来的种种痛楚,腹部疼痛,胃灼热,打嗝……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病情反复发作,严重时甚至出现出血、穿孔及溃疡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  为此,《健康之友》杂志社采访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王化虹主任,让他为我们解读消化道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希望得到读者广泛关注。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
【摘 要】目的:探究隐性梅毒孕妇所产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的梅毒血清学转阴情况分析,并为临床寻找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合适的妊娠隐性梅毒孕妇所产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采用青霉素联合中药(金银花口服液),对照组患儿进行单纯的青霉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进行RPR/TPPA/19SIgM检测。对比两组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梅毒血清学转阴率,从而
2015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省内学校开发多种类型的拓展性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省内各学校积极参与其中,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资源、师资等条件制约,许多科学拓展课只是片面的求新、求异,脱离教材和学生生活本位,变成了纯技术类课程,各地有价值、可利用、有特色的科学资源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毗邻东钱湖的中心小学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此,教研组从有利于学
黄骅港董事长郝忠简介:  郝忠 男 汉族 1951年12月24日出生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学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优秀局长、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8年8月至1971年3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工  1971年4月至1982年7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区干部  1982年8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故事,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打开课件,图片上反字呈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智胜敌舰”的故事)咦?看着别扭吗,怎么了?  生:字反了。  师:怎么办?快想个办法!  生:用镜子。  师:好,咱们让这位同学试试。(学生拿着镜子读故事)阿基米德聪明吗?我觉着你们比他更棒!刚才这位同学用镜子来读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