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学生屡获奥林匹克竞赛奖,却培养不出诺贝尔奖人才。这是否可以说明我国的教育在完善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有无法忽略的缺陷,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创造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有一个老例子:美国教师在和中国教师作学术交流时,中国教师问:“如果一味的鼓励学生去创造,学生画出蓝太阳,红月亮等违背常理的东西怎么办?”创造性是指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要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首先要多多的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根本就不给学生“创”的机会,如何去谈“造”?更何况艺术的创造不需要与现实划等号。只有允许学生画出所思、所想,哪怕就是蓝太阳,红月亮,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才能擦出创造的火花。
   但在我们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育中那些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所以一定要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要多鼓励学生不走老路,大胆的、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
   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堂虽然比起我小时候那种老师画,学生模仿,再有老师批个甲、乙、丙、丁、的模式好多了,但还没有大胆的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力一份沃土,开出鲜艳的创造之花。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启发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呢?
   二、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我们的艺术教育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用概念和逻辑论证去说明某个道理,而是用艺术现象再现现实生活,揭示人生真谛。因此,它不用象科学那样,给人以概念的知识,科学的推理,而是让人们通过感受、体验、想象来理解艺术形象。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美的创造获得实现。只有当人们通过艺术形象的强烈的艺术感染,为之兴感怡悦,获得审美的愉快和精神的满足,才能反复回味,自觉自愿而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陶冶。
   如果说科学主要影响人的理智和认识,道德主要左右人的意志和行为,那么,艺术则主要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它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从各方面陶冶人的情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应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老师们在对待创造性思想出现时应采取的五条原则:1、要尊重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2、要尊重学生不同寻常的想法;3、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为自发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以肯定;5、给实践和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外界的评价有时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能遵守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原则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变成更加开放而自由教学。
   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想象的翅膀只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笼中之鸟怎能为之。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起步晚,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师资不够充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教学硬件相对贫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其僵化的模式成为禁锢学生想象力的牢笼。在教学内容上,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的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只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评估上,往往只重视技巧的提高和成绩,而忽视了普及和育人的过程。这种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与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探寻美术教育的真谛,引领学生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大力开展欣赏教学,与好的作品对话,促进学科融合,确立人文美术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要营造好的教学氛围,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思想,按照教学大纲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从托兰斯的五条原则中吸取精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造空间。
   我们可以多看一些欧美艺术课,从他们的课堂中领悟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艺术教育的新契机;人是主体,他不是消极的接受教育,而是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有知觉、感觉、精神力、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而是激发人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目的。
   我们美术课教师应该通过不同渠道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握课标精神,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造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在课程改革下实验的重视程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探讨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实验 措施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摘要: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满自信,不畏艰难,则容易实现目标;反之,则会一事无成。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结果、他人态度及自我评价对自信心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尤其是这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此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实际关系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考生得分率也较低。分析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量指标和测定方法了解很少,不能准确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混淆关系;(2)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的新变革。高中生物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前提,学习生物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花费最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是每个生物教师每天都思考的教学任务。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新课标下,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个学生都能高高兴兴地自觉学
摘要:本文结合自制课件《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对于认识生物界,掌握生物学知识,从事生物学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受生物学研究对像本身的限制,有些生物学现象是无法观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推进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 改革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庞大工程,需要由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来落实与体现。   一、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