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神经症症状的跨文化比较

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ICD-10诊断标准,探讨中日两国神经症患者在患者构成和临床症状表现上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收集神经症患者1414例,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附属精神神经科门诊收集神经症患者943例。均从门诊病历中收集首诊神经症患者及其有关信息。以九州大学神经症症状评定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中国患者以焦虑性障碍最多(35%),其次是强迫性障碍(25.9%)。日本患者以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人群最多(32.8%),其次是焦虑性障碍(28.5%)。中国和日本首诊神经症患者的症状构成比都以焦虑症状为主,但日本首诊神经症患者焦虑症状比率高于中国患者(70.7%/65.1%,χ2=32.38,P<0.001)。中国患者的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严重应激反应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4%/27.0%,16.0%/19.2%,8.9%/13.7%,1.4%/3.0%,0.2%/5.8%,均P<0.05),中国患者的惊恐障碍、其他混合性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神经衰弱症状比率高于日本患者(18.0%/11.3%,5.2%/0.2%,25.9%/9.0%,9.2%/0.1%,均P<0.05)。中国患者的攻击性、污染的强迫观念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9.3%/43.8%,5.6%/13.8%,χ2=6.42、6.83、P=0.011、0.009)。中国患者的宗教性强迫症状、对称性与确认性强迫症状等比率高于日本患者(8.6%/1.3%,22.7%/10.0%,χ2=5.24、6.63,P=0.022、0.009)。中国患者的清扫和清洗、整理收拾症状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7.6%/40.0%,2.7%/12.5%,χ2=4.91、15.67,P=0.027、0.000)。中国患者的确认行为比率高于日本患者(43.5%/23.8%,χ2=10.87,P=0.001)。中国患者的回避(5.00%/0.53%,P=0.007)行为患者比率低于日本患者。中国患者的自伤行为、自杀企图、病理性购物等比率高于日本患者(5.3%/0,3.7%/0.38%,9.0%/3.5%,P=0.000、0.011、0.013)。中国患者的不愿上学/上班、消极倾向症状比率低于日本(0/3.85%,0/2.69%,P=0.006、0.024)。结论:中日两国神经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有所不同,可能与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有关。
其他文献
狄更斯一生创作了许多部小说,其中《艰难时世》是其最著名的文学佳作。象征手法是狄更斯惯用的写作手法,也正是因为象征手法的应用,他的文章通常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合了许多精神分裂的变态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以异样的行为,展现了坡小说中的恐怖美。本文以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人物的变
《瓦尔登湖》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先驱梭罗的代表作。书中对于双关语句的大量运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表面为隐居实则厚积薄发的隐忍胸怀,更是通过双关中的幽默、讽刺、暗喻等
高中数学本身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知识点学习都有着较大的作用。本文简要的就数形结合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联系通讯的方式和工具,在发挥它方便快捷作用的同时,也给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手机文学的文学类型。在现代的技术和后现代的语境双重影响的共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对62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维持服药治疗依从性及影响患者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和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马丁·伊登》,并且从美国19世纪末的商业化、1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长期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8例长期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
设计与维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经济密切相关。大众生产及消费共同为设计定性,并几乎决定了它所有要显示的东西。21世纪大众的消费观念变得复杂,各个阶层、年龄段的受众对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