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者的足迹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骥小档案
  钱骥(1917~1983年)江苏省金坛县人。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二部副主任、卫星设计院业务员负责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空间技术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为回收型卫星、实践二号卫星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工作。1999年9月被追授予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当我们欢庆一颗又一颗卫星上天之时,怎能忘记那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是他们用自己辉煌的业绩垒砌了成功的阶梯,铺起了通向太空的道路。在众多的铺路者当中,被钱学森誉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钱骥,留下的足迹格外醒目。
  ——作者
  


  农家学子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在江苏省茅山丘陵边界的一个叫做西下场的小村庄,村里只有20几户人家。1930年8月,钱骥考进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初中部,远亲近邻纷纷前来贺喜,在当地人心目中考取省中,胜似秀才中举,无一不夸奖钱骥将来会有出息,可是家中一时无法拿出上学所需的这笔费用,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钱骥的父亲一狠心,卖了几亩地,才凑齐了学费。钱骥含着眼泪、带着亲人们的期盼,进了校门。
  在校期间,钱骥整天埋头于书海之中,惦记父亲的告诫,一切以学业为重,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手不停地记录,恨不得一口气把老师讲的要点全部记下来,他总是不满足老师对事物所做的常规解释,而是想通过化学的、电学的试验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永远追求“为什么”和“怎么样”。每天图书馆一开门,钱骥就钻进阅览室,翻阅物理、数学的参考书,在全班学生的功课中,钱骥的功课出类拔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钱骥就参加了南京中学的集会。国难当头,钱骥在图书馆里也坐不住了,几次跟着年长的同学去游行,高呼口号要求抗日。为防止学潮的扩大,国民党当局将南京中学解散了。钱骥也被迫离开学校,回到乡下。
  这时家中的经济情况更差了,生活更艰难。钱骥在家一边帮着放牛、耕田、插秧,一边挤出时间复习功课,自学英语,因此,在复读于金坛县立中学后不久,就很快顺利地毕业了。
  
  581空间探索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奇迹震撼了钱骥等一批科技人员。1958年毛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之后,钱骥作为我国“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的成员到苏联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虽然没有得到想要了解的东西。但钱骥对世界上人造卫星这一尖端技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回国后更坚定了“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的信念,面对当时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领域,钱骥毅然放弃了从事多年的地球物理专业,苦苦地思索、探寻着一条发展中国卫星的道路,他通过反复地分析研究,针对发射人造卫星这项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重大工程,需要有较高的科学水平,提出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方针。





  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国家举步维艰的年代里,为了跟踪人造卫星的发展,他自告奋勇地带领一批刚刚迈出校门的青年人,进行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空间环境基础应用研究,做着无人问津的打基础的工作。“经济困难,模拟设备要先行”,这是钱骥的口头禅。为了给卫星发展做准备,他硬是将点点经费集中起来使用,自己动手进行小型热真空环境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冲击台的研制。“卫星要有用,还得有传感器”,在探空火箭研制过程中,他默默地进行着头部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遥测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至成功,无不凝聚着钱骥满腔心血。
  
  搞卫星离不开“钱”
  
  1964年,我国尖端技术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钱骥作为卫星技术总体负责人,经常到各研究所调查研究,了解卫星配套的预研课题进展情况。
  原子弹爆炸、导弹武器成功,他不顾疲劳,日夜翻阅资料,反复思考,认为我国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来到。确定要以我为主,走自己的道路,要根据我国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发展的卫星种类,根据我国特定条件来确定技术发展途径。这一规划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卫星总体方案确定由钱骥直接向周总理汇报。当时,他深感任务的艰巨,非常紧张。可没想到一见面,周总理却拿着一份汇报人员的名单,亲切地向每个人询问年龄,哪个大学毕业,什么地方的人。当总理得知钱骥的姓氏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体设计师也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都离不开“钱”啊,总理的平易近人,一下子打消了钱骥的紧张情绪。
  钱骥就发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十年奋斗目标和发展步骤,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可供选择和地面观测网的建立,都作了简要的说明。汇报会以后,周总理主持了中央专委会议,将人造卫星工程列为国家尖端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1965年10月,是钱骥最幸福的时刻,经过漫长的八年的苦练,他登上了讲台,作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初步意见》的报告,就卫星系统方案、目的任务作了详细的报告。经与会代表的集思广益,把这颗卫星目标归结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12个字,确定于1970年发射。
  





  事业就是生命
  
  就在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了。科技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在卫星的王国里,钱骥本来是个多谋善断的将才,但对那场政治风暴,他却感到无能为力。他从领导岗位上被赶了下来,分到研究室当一名普通研究人员。对此,他没有怨言,没有气馁,因为,对权力他从来就没有奢望。他到图书馆查阅国外空间技术文献,跟踪国外发展动向,摘录了大量文献卡片,随时提供给有需要的同志。反正不能离开自己热爱的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了,被请上天安门城楼的有功人员中没有钱骥。钱骥坐在他家小小的阳台上,那掩饰不住地幸福的目光透过楼前的杨树梢,在天穹上搜寻着他再也熟悉不过的轨迹,天上地下齐奏“东方红”,他为实现自己亲身参与、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热泪盈眶。
  这位中国人造卫星的开拓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给下一代,甘心为青年人当铺路石子。1983年,钱骥去世后,人们仍然怀念他,永远铭记他为我国人造卫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1999年9月,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铺路者的足迹,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长的投影。★
  
其他文献
中叶综合征病因很多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 ,是确定病因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管腔内无病变的中叶综合征 ,纤支镜下不能发现 ,必须做肺活检 (TBLB)方能确诊。然而 ,中
本文主要根据曹家滩矿井建井期间根据矿井水综合治理实践,结合神华地下水库理论,在矿井水治理方面提出“疏”“堵”“分”“储”“净”“用”的六字原则使得矿井水变废为宝,
印度政府已批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制“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MK3运载火箭。该火箭为三级,芯级装载110吨液体推进剂,捆绑级有两台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每台发动机装200吨推进剂,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4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研制该火箭将需要6年的时间。2001年4月18日,印度的GSLV-MK1首飞成功,标志着印度具备了把1500千克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能力。计划于2002~20
期刊
一、新媒体对传统党报造成强力冲击rn在我国,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政治性和传播性双重属性,一直牢牢占据着新闻宣传的主阵地,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
期刊
目的通过辅助小切口配合电视辅助腔镜手术(Vido Assisted Thoracospic Surgery,VATS),扩大VATS手术适应范围. 方法对54例胸外伤患者使用VATS辅以小切口进行肺叶切除术、肺楔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佛山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FSCORS)自2009年建成使用以来,逐渐暴露出系统性能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工作
汽车点评网轮毂是最大亮点,虽然K5的前脸会首先吸引你,但想必会让你目光定格的一定是它的轮圈,18英寸铝合金轮圈,配以概念车感觉十足的设计让很多人无法不去注视它。即使显得
为了充分利用卫星链路带宽资源,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网接入网关的基于流的队列管理器。队列管理器采用DDR3 SDRAM作为数据缓冲区,提供了大量业务流管理和缓冲所需的存储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