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送花?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最古老的文明記载中,鲜花从未阙如:古巴比伦的土豪国王送给妃子的礼物是一整座空中花园;古埃及的壁画上一处处描绘着手执鲜花的人像轮廓;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中,总有被鲜花加冕的诗人/战士,或因为被鲜花诱惑而误入歧途的少女;而在中国,《诗经》里则留下了“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句子……
  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鲜花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命运。
  近日,罗格斯大学发起了一项实验。研究者选择了价值相当的装饰蜡烛、果篮、鲜花花束作为三种礼物,向完全不知情的参与者随机派发,人们收到礼物时的面部表情,也随即被记录下来,并进行专业分析。
  结论让科学家们倍感惊异:几乎所有收到鲜花的人都露出了标志性的“杜彻尼微笑”——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欢乐微笑,而收到蜡烛和果篮的人,却并未展现出如此一致的积极反响。
  无论是时光的打磨,还是定型定量的科学分析,我们都有充足理由相信:“送花”确实是人类社交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即使在有很多更时尚、更实用的礼物可供选择的今天,这一行为依旧不会被取代,因为它仍代表着人类最初也最根深蒂固的某部分天性——那是对美的向往,对感情的寄托,对珍贵之物的爱护,对转瞬即逝时光的留恋,对一群长久与我们共存的生灵的惺惺相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困境和复杂性.本文将从新媒体的视角,通过梳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分析当前传统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尝试提出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神话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在“造人说”神话中,“泥土造人”的故事流传最广,比如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造人”以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中图分类号】G633.67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中
期刊
<正>2012年1 1月8日,适逢十八大胜利召开,由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融合与独立——山水画与风景画比较展在西安美术馆隆重开幕。陕
在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学中提出融合式教育,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民族院校法学本科融合式教育,应当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的融
期刊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这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文化向心力和影响力.文化强国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地